《红楼梦》由曹雪芹著,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的,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以宝、黛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了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真正赢得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的凄凉孤苦。《红楼梦》的另一条线索是以宁、荣二府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以封建的阶级压迫、等级制度以及封建贵族寄生腐朽的生活所造成的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为线索,以贾府及其亲族的一一衰败为结局。本书作为《红楼梦》的简写本,主要以宝、黛、钗三人的爱情婚姻为主线,删去了一些次要人物和情节,对个别篇章回目的顺序进行了一些调整,保持了原著语言和创作的特色。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曹雪芹著,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因当时社会环境和手抄流传,仅保存八十回,现版本很多,通行本后四十回由高鹗续写。它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红楼梦》描写了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
当年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的剩下一块未用,便弃于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炼后,已通灵性,见众石俱得补天,自己无材人选,不免自怨自叹,日夜悲号。
一日,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坐于石边,高谈快论。说到红尘中的荣华富贵,此石便凡心大动,口吐人言,苦求再四,求二仙将其携人凡尘。二仙知不可强制其人凡之心,遂答应携他到人间去享受享受,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那僧遂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镌上数字,袖了去投其人世。
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见一大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人世的顽石在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空空道人又听这石头的一番陈述,思忖半晌,将这《石头记》再检阅一番,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自易名为情僧,遂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日“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日“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题日“金陵十三钗”。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却说这一僧一道,携了顽石,且行且谈。道人问道:“你携了这蠢物,意欲何往?”那僧笑道:“你放心,如今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人世。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那道人道:“原来近日风流冤孽又将造劫历世去不成?但不知落于何方何处?”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那道人道:“果是罕闻。实未闻有‘还泪’之说。想来这一段故事,比历来风月事故更加琐碎细腻了。趁此你我何不也去下世度脱几个,岂不是一场功德?”那僧道:“正合吾意。你且同我到警幻仙子宫中,将蠢物交割清楚,待这一干风流孽鬼下世已完,你我再去。如今虽已有一半落尘,然犹未全集。”道人道:“既如此,便随你去来。”
一僧一道遂携了这块缩成扇坠大小的宝玉,至警幻仙子处。此时正值神瑛侍者下凡历劫,这石头便跟随神瑛侍者一起降世,经历人世间的一番曲折。
P0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