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法系,是中国的封建法律和亚洲一些仿效这种法律的国家法律的总称。到清朝末年,在修律的过程中中华法系宣告解体,同时建立了中国近代法制的雏形。中华法系在历史上不但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而且对古代日本、朝鲜和越南的法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朱勇主编的《中华法系(第3卷)》共分五个模块分别是:学术研究、学术聚焦、法治人物、学术新人、学术动态等内容。
学术研究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固有国情
陈惠馨:法律与社会结构——以清朝蠲恤制度为例
单 纯:论人的道德权利与社会革命的必要性——反思孟子心性论的人文价值
黄宇昕:古代东西方法的特征、本质及成因之比较
[韩]金英俊:高丽律的制定背景与法律特色
李青:明清律与“父子之国”琉球
郝洪斌:清代的不动产契约与契约秩序——以巴县档案为中心
宋玲:民国初年的行政诉讼立法与平政院的设置
[英]贾米森(G.JAMIESON):民初中国的继承法律与习惯(刘昕杰译)
李强国:地方法制史:如何可能?——以近代芜湖商埠法制变迁为对象的申说
陈 煜:“同情法”在法律史教学研究中的解释性运用
学术聚焦
杨静:中华法系研究综述
阮智刚:杨鸿烈笔下的中华法系图景
法治人物
李鸣:刘颂依律断罪思想的现代启示
学术新人
罗洪启:中国传统法律道德原理的展开及其现代性——评《原理及其意义——探索中国法律文化之道》
韩啸:论唐宋社会变迁视野下宋代典权法律制度的变化与发展
学术动态
[以色列]巴勃罗·勒纳:以色列法律史:其在法学研究中之地位(续)(顾元译)
张明新:“中国古代法制与秩序”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张明新:法律与国情:中华法制文明再探讨——中国法律史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