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为财政能力并不是决定农村公共服务从非均衡走向均衡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从非均衡走向均衡存在深刻的宏微观政治机制:政治合法性基础与利益博弈。因而走向均衡供给的政策设计需要从“三维”(宏观、中观、微观)联动的框架才能够破解基层政府公共服务非均衡供给的政策实践困境。《非均衡走向均衡——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政治经济学》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思考中国农村公共服务非均等化格局问题,跳出了“就财政论财政”的研究范式。对一些新观点、新思想、常识性概念予以延伸与深化。本书由胡志平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非均衡走向均衡--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政治经济学/华东政法大学校庆六十周年纪念文丛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胡志平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我们认为财政能力并不是决定农村公共服务从非均衡走向均衡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从非均衡走向均衡存在深刻的宏微观政治机制:政治合法性基础与利益博弈。因而走向均衡供给的政策设计需要从“三维”(宏观、中观、微观)联动的框架才能够破解基层政府公共服务非均衡供给的政策实践困境。《非均衡走向均衡——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政治经济学》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思考中国农村公共服务非均等化格局问题,跳出了“就财政论财政”的研究范式。对一些新观点、新思想、常识性概念予以延伸与深化。本书由胡志平著。 目录 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一、选题的依据 二、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述评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简要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农村公共服务非均衡供给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公共服务的界定 一、公共产品还是公共服务:学科分类视角 二、农村公共服务的分类 第二节 公共服务的相关理论 一、公共产品供求均衡理论 二、公共选择理论 三、“多中心治理”理论 第三节 主要概念界定 一、非均衡 二、政治合法性 三、利益博弈 第三章 中国农村公共服务非均衡供给的特征事实与实证检验 第一节 中国农村公共服务非均衡供给的类型 一、非均衡供给类型Ⅰ:城乡非均衡供给 二、非均衡供给类型Ⅱ:总量非均衡供给 三、非均衡供给类型Ⅲ:结构非均衡供给 第二节 中国农村公共服务非均衡供给的特征事实 一、非均衡供给类型Ⅰ:城乡非均衡供给的特征事实 二、非均衡供给类型Ⅱ:总量非均衡供给的特征事实 三、非均衡供给类型Ⅲ:结构非均衡供给的特征事实 第三节 农村公共服务非均衡供给的经济效应及实证检验 一、农村公共服务非均衡供给的经济效应 二、农村公共服务非均衡供给的实证检验 第四节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宏观经济结构效应 一、中国宏观经济结构的“四大”失衡 二、公共服务的宏观经济结构效应分析 三、宏观经济结构均衡发展机制: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五节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效应 一、如何转?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文献分析 二、公共服务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逻辑:来自经济效应分析 三、怎么转?来自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五位一体”的框架建构 第四章 中国农村公共服务非均衡供给的宏观政治经济逻辑:基于政治合法性视角的分析 第一节 中国农村公共服务非均衡供给的演进:回顾与反思 一、中国农村公共服务非均衡供给体制的演进:一个简要回顾 二、财政压力决定中国农村公共服务非均衡供给体制演进:一个反思 三、中国农村公共服务非均衡供给:政治经济学视角 第二节 中国农村公共服务非均衡供给的宏观政治经济逻辑 第三节 政治合法性与中国农村公共服务非均衡供给的演进 一、政治合法性与非均衡供给类型Ⅰ:城乡非均衡供给 二、政治合法性与非均衡供给类型Ⅱ:总量非均衡供给 三、政治合法性与非均衡供给类型Ⅲ:结构非均衡供给 第四节 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从非均衡走向均衡发展的政治合法性基础 一、政治合法性基础转变与非均衡供给类型Ⅰ的转变:城乡均衡化发展 二、政治合法性基础转变与非均衡供给类型Ⅱ的转变:总量均衡化发展 三、政治合法性基础转变与非均衡供给类型Ⅲ的转变:结构均衡化发展 第五章 中国农村公共服务非均衡供给的微观政治经济逻辑:基于利益博弈视角的分析 第一节 中国农村公共服务非均衡供给的政治经济逻辑 一、基层财政困难导致中国农村公共服务非均衡供给假说的反思 二、中国农村公共服务非均衡供给的微观政治经济逻辑:利益博弈 三、相关利益博弈模型:一个文献 第二节 利益博弈与非均衡供给类型Ⅰ:城乡非均衡供给 一、城乡公共服务非均衡供给的“合理性”逻辑探究 二、城乡公共服务非均衡供给:公共政策的城乡压力集团模型 第三节 利益博弈与非均衡供给类型Ⅱ:总量非均衡供给 一、中央政府与基层政府的利益博弈:政策执行博弈模型 二、基层政府与农民的利益博弈:囚徒困境模型 三、农民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博弈:集体行动模型 第四节 利益博弈与非均衡供给类型Ⅲ:结构非均衡供给 一、中央政府与基层政府的利益博弈:政绩考核下的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 二、基层政府与农民的利益博弈:公共服务政治市场模型 第六章 从非均衡走向均衡: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体制的再架构 第一节 中国农村公共服务均衡供给的宏观架构 一、发展战略转型:从非均衡发展战略走向均衡化发展战略 二、政府转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架构 第二节 中国农村公共服务均衡供给的中观架构 一、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发展的制度架构:各级政府的合理分工 二、农村公共服务总量均衡的制度架构:财政支出结构的转型 三、农村公共服务结构均衡制度架构:财政转移支付结构的优化 第三节 中国农村公共服务均衡供给的微观架构 一、提供模式的转变:“单中心”向“多中心”提供模式转变 二、农村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的再构架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本书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基本结论 二、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局限与后续研究展望 一、研究不足之处 二、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