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12到1931年的二十年间(包括溥仪在天津居住的七年),逊清皇室在日常活动中留下了不少遗迹文物,形成了大量的档案图籍,其中有溥仪与中外官僚政客、知名人士来往的密札书函;有溥仪勾结旧臣遗老进行复辟活动的谕令奏折;有皇室财产的登记、官房地契,以及经费收支方面的账目、单据和读书习字、写诗作文、起居日记等方面的材料。作者秦国经根据这些档案和遗物,撰写了《逊清皇室秘闻》一书,从各个方面记述了退位后的溥仪及逊清皇室人员的种种活动;介绍了逊清皇室的机构、官员情况及宫规典故、有关王公旧臣及当时社会知名人士的活动,以及逊清皇族、官吏腐朽没落的生活。各篇所叙史实和典故,对研究逊清皇室和清末民初的历史和人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秦国经著的《逊清皇室秘闻》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辑畸形的“国中之国”;第二辑民国政要、社会显达与逊清皇室;第三辑江河日下穷途末路;第四辑最后的盛筵;第五辑溥仪日常生活剪影;第六辑遗老旧臣心有不甘;第七辑被逐出宫图谋复辟等。
宣统退位
有清一代,自1644年顺治帝福临入关,定都北京后,中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八朝,传到了宣统,是第十代皇帝。
宣统皇帝姓名爱新觉罗·溥仪,英文名字叫亨利(Henry),光绪三十年(1904年)正月十四日生于北京醇王府。其父是光绪帝的弟弟、醇亲王载沣,其母是大学士荣禄的女儿苏完瓜尔佳氏。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绪帝宾天,慈禧太后以“继承同治,兼祧光绪”的名义,立溥仪为嗣皇帝。溥仪三岁登极,年号宣统,由其父载沣监国摄政。凡军国要事,由摄政王面请隆裕皇太后懿旨裁决执行。宣统年号的意思,是要宣扬光大列祖列宗的文治武功业绩,使清朝能万世一系统治下去。但这个小皇帝在位不到三年,1911年便爆发了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一声枪响,全国响应,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廷这时慌乱一团,急忙起用袁世凯,令其节制水陆各军,向革命军猛扑。溥仪下《罪己诏》,宣布解除党禁,赦免革命党人,并解散皇族内阁,令袁世凯组织责任内阁,随后载沣便辞去监国摄政王职务。老奸巨猾的袁世凯,并不实心为清廷卖命。他一面用清朝的武力要挟革命党人议和妥协,一面又以革命的势力逼迫清帝退位。当时,隆裕太后连连召开御前会议,商讨对策。会上隆裕太后无可奈何,抱着溥仪大哭说:“我悔不随先帝早死,免遭这般惨局。”王公贵族,主战主和,意见不一。宗社党良弼等人,坚决反对议和,不久良弼被革命党人彭家珍炸死。亲贵王公闻风丧胆,纷纷逃避。同时袁世凯的亲信段祺瑞等四十二名前敌将领致电清帝要求退位,并要率军入京,“与王公痛陈利害”。清廷一看,大势已去,被迫授权袁世凯与民军商酌条件。经过南北协商,达成清帝退位优待条件。宣统三年(1911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宣统帝宣布退位,颁诏书云:“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宣统帝是清朝的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宣统退位后,在中国便永远取消了帝制。虽然窃国大盗袁世凯妄想恢复帝制,做了八十三天的皇帝,但那只是被推翻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一次“回光返照”罢了。
优待条件
清帝退位后,民国政府给予的优待条件共分甲、乙、丙三项:
甲、((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
今因大清皇帝宣布赞成共和国体,中华民国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如左:
第一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第二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岁用四百万两,俟改铸新币后,改为四百万元,此款由中华民国拨用。
第三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第四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妥慎保护。
第五款,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均由中华民国支出。
第六款,以前宫内所用各项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唯以后不得再招阉人。
第七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原有之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
P3-6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按照民国政府优待逊清皇室的条件,清朝最末一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退位后,暂居紫禁城后半部(即内廷),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这样,退位后的溥仪便过起小朝廷生活,形成民国之中的小王国,直到1924年溥仪被驱逐出宫才告结束。
从1912到1931年的二十年间(包括溥仪在天津居住的七年),逊清皇室在日常活动中留下了不少遗迹文物,形成了大量的档案图籍,其中有溥仪与中外官僚政客、知名人士来往的密札书函;有溥仪勾结旧臣遗老进行复辟活动的谕令奏折;有皇室财产的登记、官房地契,以及经费收支方面的账目、单据和读书习字、写诗作文、起居日记等方面的材料。作者根据这些档案和遗物,撰写了《逊清皇室秘闻》一书,从各个方面记述了退位后的溥仪及逊清皇室人员的种种活动;介绍了逊清皇室的机构、官员情况及宫规典故、有关王公旧臣及当时社会知名人士的活动,以及逊清皇族、官吏腐朽没落的生活。各篇所叙史实和典故,对研究逊清皇室和清末民初的历史和人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简体版原由紫禁城出版社1985年出版,初名《逊清皇室轶事》。香港南粤出版社1986年出版繁体版,改名为《溥仪小朝廷轶事》。1991年日本东方书店出版日文版,改名为《溥仪1912—1924》。原书收文七十四篇,分为五辑,此次增修出版,除原书中部分进行修改外,又增加了三十篇新作,共计收录一百零四篇,分为七部分。书后附“逊清皇室大事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逊帝溥仪档案介绍”、“本书所涉逊清人物世系”,供读者参考。
在本书即将付梓再版之际,我要感谢故宫出版社的领导及编辑部的同志,是他们根据出版社的宗旨和计划,以渊博的学识和高水平的鉴赏力,将拙著《逊清皇室秘闻》修订再版后列入《晚清宫廷见闻录》丛书。我还要特别感谢责任编辑艾珊歌女士,她认真负责,统筹全书纲目;不辞辛劳,反复校勘文字。感谢陈晓东先生为本书提供许多珍贵图片,使得本书图文并茂,更适合广大读者的阅读。最后还要感谢特约编辑齐敬霞女士通审核阅书稿,并提出很好的修改意见。
秦国经
2013年11月于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