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马为公和罗青主编的《新媒体传播》前面介绍了当前国际传播特别是新媒体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未来新媒体发展的总体走势做了前瞻性的探讨。
全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新媒体传播的界定、特征及主体构成,新媒体的跨域传播,新媒体传播与通信的媒体化,电视的新媒体形态,三网融合环境下的新媒体业态,新媒体传播的内容产业与效果评估,传媒集团的新媒体传播实践,新媒体传播的理论创新和发展趋势。
2004年一位19岁的哈佛大学学生在他的宿舍里开通了一项社交网络服务,七年以后这项改名为Facebook的服务新增了5.5亿用户,成为“改变人类生存方式”的人口位列全球第三的“虚拟王国”。不仅如此,数字技术、卫星技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超越时空自由流通,基于云计算和开放共享的网络融合正在逐步走向集图文、影音、视频为一体的富媒体,这在口语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和电子传播时代都是无法比拟的。本书《新媒体传播》勾勒了新媒体传播的发展背景、趋势、产业结构、评价体系以及国际媒介集团的新媒体实践案例,从传播创新的角度总结了新媒体全球传播的发展规律。
《新媒体传播》由马为公和罗青主编。
总序/1
导论 新媒体传播的兴起:从地球村理想到全球传播的实现/1
第一章 新媒体传播的界定及特征/6
第一节 新媒体的概念/6
第二节 新媒体的传播特征/10
第三节 新媒体的分类/12
第四节 新媒体传播形态/14
第二章 新媒体传播的主体构成/22
第一节 国家及国际组织的新媒体传播/22
第二节 传统媒体的新媒体传播/29
第三节 新媒体机构的自传播/36
第三章 新媒体的跨域传播/46
第一节 传播媒介的多媒体化/47
第二节 传播的多终端时代/51
第三节 从单媒体到多媒体,从单终端到多终端/58
第四节 新媒体的内容跨域/68
第四章 新媒体传播与通信的媒体化/84
第一节 互联网产业及媒体化应用/85
第二节 移动互联网产业及媒体化应用/98
第三节 云计算背景下的通信媒体化/102
第五章 电视的新媒体形态/112
第一节 有线数字电视/112
第二节 地面数字电视/121
第三节 卫星数字电视/125
第四节 IPTV/128
第五节 手机电视/139
第六节 网络电视/145
第六章 三网融合环境下的新媒体业态/154
第一节 中国三网融合的发展/154
第二节 三网融合下的产业边界消融/162
第三节 三网融合催生新媒体形态/169
第七章 新媒体传播的内容产业与效果评估/174
第一节 数字内容产业的成型/174
第二节 数字媒体的内容形态/180
第三节 移动数字媒体的内容形态/182
第四节 互动电视的跨媒体内容平台/188
第五节 新媒体内容价值评估体系/191
第八章 传媒集团的新媒体传播实践/196
第一节 西方传媒集团的新媒体传播实践/196
第二节 国际通讯社的新媒体传播实践/220
第三节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的新媒体传播实践/236
第九章 新媒体传播的理论创新/261
第一节 传统传播模式的延伸和颠覆/261
第二节 全新传播特征的成型/262
第三节 新媒体传播的理论建构/266
第四节 新媒体传播的辩证思考/273
第十章 新媒体传播的发展趋势/275
第一节 互动传播/276
第二节 富媒体特征/278
第三节 非线性传播规制/280
第四节 新媒体创新营销/288
参考文献/299
后记/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