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此时众生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蒋勋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勤于奔走散播美学,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对社会大众殷殷解说何谓风格、什么是品味的蒋勋,有一本非常精巧的书。

《此时众生》中特别收录蒋勋创作的二十九幅画作,这些画作从自然中来、往自然中去,文与画映衬互耀,呈现蒋勋美感独特的“画布上的文笔”。

内容推荐

从某年的五月开始,止于次年五月,刚刚一年,横亘二十四节气,蒋勋以五十篇散文记录四时不同变化的自然与人事,每篇约在千二百字左右,成为这本《此时众生》。《此时众生》中特别收录蒋勋创作的二十九幅画作,这些画作从自然中来、往自然中去,文与画映衬互耀,呈现蒋勋美感独特的“画布上的文笔”。

《此时众生》也是蒋勋献给母亲最具深意的礼物。目录上,二字齐一的小题各篇最后,有一篇附录的单字题目:《雪——纪念母亲》。蒋勋写他在下雪的季节去v城探望病中的母亲。窗外的雪,富丽繁华,又朴素沉静地下着,远处街角也有一盏路灯,照着白白的雪景。蒋勋可能是以留白的方式,来写他最珍惜的一个记忆和思念。

目录

序 画布上的文笔

卷一 夏天

桐花

月桃

萤火

相思

栖霞

大雨

溪涧

瀑布

鱼肆

月升

叶子

卷二 秋时

渲染

新桥

沙滩

眼前

翅果

看见

苹婆

秋水

回声

栾树

潮声

鸭子

卷三 冬季

时差

自由

候鸟

银杏

寒林

舞者

黑暗

温泉

泡汤

野溪

烧水

风景

卷四 春日

竹内

众生

肉身

品味

甜酸

风尚

布衣

吾卢

城市

迟行

速度

输赢

华山

卷五 夏天

退之

史记

【附录】——雪

【编者后记】如是因缘

试读章节

在目录上,二字齐一的小题各篇最后,有一篇附录的单字题目:《雪——纪念母亲》。

蒋勋很用心地写这篇文章。写下雪的季节,去V城探望病中的母亲。写雪,写看雪的自己,和下雪天的一些记忆。窗外的雪, “富丽繁华,又朴素沉静”地下着,屋内的灯全熄了,只留母亲卧房里床头一盏灯幽微的光,反映在玻璃上。远处街角也有一盏路灯,照着白白的雪景。“白,到了是空白。白,就仿佛不再是色彩,不再是实体的存在。白,变成一种心境,一种看尽繁华之后生命终极的领悟吧。”

我想,蒋勋可能是以留白的方式,来写他最珍惜的一个记忆和思念的吧。

《此时众生》,遂成为他送给母亲、最具深意的礼物了。

两年前上过黄山,民间说“黄山归来不看岳”,夸赞黄山之美,认为去过黄山,五岳都可以不看了。我并不赞成这样的说法。每一座山,都有不可取代的特色,把山水也拿来排第一名、第二名,其实是人的偏狭。但是民间的俗语影响很大,我去黄山的时候,山上人山人海,同行的朋友说:到了假日,旅游旺季,人多得看不到风景。

黄山原来是难爬的山,空寂荒凉,少有人的足迹。明末清初,一些文人怀亡国之痛,拒绝与新政权合作,纷纷上了黄山。他们在山上看云飞泉流,领悟一座大山的沉默孤独,出现一批卓越的画家:石涛、梅清、渐江、戴鹰阿、萧云从……他们好像在画黄山,其实也在画自己;画山的陡峭高耸,也画自己的棱棱傲骨,画山的峰回路转,也画自己生命的绝望与希望。 “黄山画派”人才辈出,成为近三百年来的山水主流,也为世人指引了亲近黄山的路。只是等游客大批蜂拥上山,孤独的指引者已不在山上,早随云烟飞去了四方。

孤独者总是在寻找一座还没有人去过的山,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自己生命的途径。人群嗡集吵杂的地方,通常是没有风景的。

黄山秀丽,峰石的形状千奇百怪。因为没有什么覆土,纯石体的巨岩,只有隙缝问长出松树,枝干顽强结,加上黄山云海,烟岚变幻,山峰常在虚无缥缈间,好像惊鸿一瞥,充满神秘的幻想性。

华山浑然大气,比奇巧秀丽,比神秘缥缈,比不上黄山,但自有一种壮大饱满使人仰望赞叹。明代初年画家王履有一套《华山图》册页,有写生的概念。但是到了华山,使我想起的画家还是范宽,是他藏在台北故宫的不朽名作《溪山行旅》。《溪山行旅》一座大山,堂堂正正,立在中央,占去画面三分之二空间,顶天立地,一线飞瀑,直泻而下,没有一点妥协。民问常说“华山自古一条路”,峰不回,路也不转,一块巨岩,完完整整,三四百公尺高,窄狭石梁背脊上凿一条笔直梯道,不到三十公分宽,两旁悬崖断壁,万丈深渊,仰角八九十度,直线而上,一口气登五六百级台阶,不能旁骛,必须专心一意往上,像走在一条飞龙背上,此处也就命名为“苍龙岭”。

唐代大文豪韩愈爬华山,在苍龙岭大哭,上不去,也下不来,写了遗书,从悬崖投下,县官得知,派人把他救了下来。从小读韩文,觉得他气壮山河,苏轼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一扫六朝文的靡丽,直追秦汉古风;为了谏佛骨人宫,他也敢冒死罪批判统治者,没有想到他会在华山的险途上胆怯。看到石壁上刻着大字“韩退之投书处”,气喘吁吁的登山者,到了这里,都停下来,哈哈大笑。韩愈字退之,在这里看到“退之”两个字,特别亲切,也觉得从小心目中觉得伟大崇高的韩愈,有了更平易近人的一面。

“韩退之投书处”使华山艰难危险的路途上,多了一处可以轻松一笑的地方。后来有个百岁老人走到这里,哈哈大笑之后,在旁边刻了另外一行字: “李文备百岁笑韩处”。这个李老先生显然很得意,一百岁都爬上来了,真要好好笑一笑韩愈。

能够让别人笑一笑,能够让别人得意,有信心,能够在一千年的山路上使后来者领悟进退输赢,韩愈一向严肃耿直的脸上,仿佛有了一点偷笑的幽默。

我同行的朋友都比我年轻,体力也好,他们攻完北峰攻西峰,攻完西峰转身就攻南峰,我想到韩退之,领悟人有时可以知难而退,放自己一马,选了一树盛放的桃花,坐下来,向朋友宣布: “走不动了,我要在这里‘投书’!”

从华山下来,经合阳,直接去了韩城。韩城有“太史祠”,是司马迁的墓冢。但是这个墓是西晋修的,距离司马迁去世,已经有四百年,未必可靠。民间读《史记》,景仰司马迁,在他居住的故地,修坟立祠,使香火不断。这个坟冢,或许不是真的,却是一种纪念。是人们心中的坟冢,祭奠一个有骨骼的文人,纪念他的受辱,纪念他在受辱中坚持活着,纪念他活着写完《史记》,做了历史的见证。

到韩城的路不好走,一路颠簸异常,尘土飞扬。到了韩城已经入夜,喝了当地土产稠酒,酒酣耳热,听村落父老闲话野史,司马迁的故事,好像昨天才发生。秦腔里的李陵,哭声特别高亢,使我想起年少时读过的《报任少卿书》。想起夹在民族冲突中的士卒,深入胡地,弹尽援绝,白手血刃。他们死在边塞荒漠,尸骨无人掩埋。他们战败了,没有死去的,成为俘虏,屈辱活着。这样的活着使统治者觉得羞耻,武帝下令族灭他们的家人,他们的父母妻子儿女,通通拉上了刑场。哭声震天的惨剧里,司马迁上书进谏,为这些士卒说话。震怒的统治者,只关心自己的权利,不在意任何他人生死,痛恨司马迁触犯天威,下令处死。P178-181

序言

勤于奔走散播美学,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对社会大众殷殷解说何谓风格、什么是品味的蒋勋,有一本非常精巧的书。这本书共收五十篇散文,每篇约在千二百字左右,从某年的五月开始,止于次年五月。刚刚一年,横亘二十四节气,周而复始的笔耕,成为这本《此时众生》。

在台湾读过中学的人,都有写周记的经验。所谓周记,往往是指青少年学子,每逢星期日晚上于做完各种功课后,边打哈欠,边提笔所记的一周流水账;导师批改那些千篇一律的生活写照,大概也是乏味至极的吧。然而,从“桐花”,而“新桥”,而“回声”,而“肉身”,而“吾庐”,而“史记”,这五十篇的周记,竞可以写得如此丰富而多层次!蒋勋说:“我想记忆生活里每一片时光,每一片色彩,每一段声音,每一种细微不可察觉的气味。我想把它们一一折叠起来,一一收存在记忆的角落。”

这些折叠起来、收存在记忆角落的晨昏光影、花香叶色、林风潮响乃至于虫鸣蛙声,遂藉由文字而好好地收藏起来了。许多的寻常往事,在记忆的角落里安藏不露,好似已经不见了,或者被遗忘了;然而并没有;有一天重读,那些文字所代表的虫声、潮响、花叶以及光影种种,又都回来了。文字使各种各样的景象重现,使当初体验到那些景象的感动也重现;同时,还让阅读那些文字的别人也感动。文字的力量如此。

蒋勋习画,所以在他的文章里,视觉画境特别彰显。

《看见》一文中,写火车座中所看见的风景,以人体的肉身毛发形容山峦原野。写到视觉,他说并没有绝对的黑,以十七世纪伦勃朗(Rembrandt)的画为例:“初看都是黑;静下来多看一分钟,就多发现一道光。”《回声》里,写窗台上看秋水中解缆的船:“越漂越远,远到变成一个小点,远到最后看不见了。”“如果在黄公望的《富春山居》长卷里,船只是空白里的一条黑线……一条船,不用退多远,视觉上就只是一个黑点了。一座山需要退到多远?一片秋水需要退到多远?因为庄子,许多画家从视觉的巧匠,慢慢过度成心灵视域的追求者;从得意于欢呼惊叫的技巧极限,一步一步,领悟到技巧的极限,距离美的沉静包容,还很遥远。”蒋勋把感官所及的风景,从西画、国画的表现方法,予以解析和比较。从肉眼观象,到心眼体物,一支文笔有如画笔,将读者逐渐导人哲理的美学境界。那些是“秋水时至”,是“不辨牛马”,是“泛若不系之舟”的意味。

五十篇散文,几乎都书成于窗前。

拥有一个家,或者只是一个房间,在家乡,或在此地彼地有一处熟悉的地方,有四壁将我们围起来,框起来,令人感觉自己是属于这个世界的,而又有一种从外界抽离的安全感。我读这些文章时,也会有这样的感觉。或读书,或工作,或静思,或在外,或出神。在家乡,或在此地彼地,属于而又抽离于这个世界,大概是由于有窗子的关系吧。窗,使人感觉既联系而又隔离。作者原先可能在那隔离的一区写文章,或者绘画;偶一抬头,便看到山光水色、寒林叶落、桐花如雪、鹭鸶鸡鸭……或许,竟因而推门出户,走人景中,变成物象的一部分,与世界融合为一体;成为线、成为点、在画面之中。

窗前书写,自自然然。至于一年期间,定时千二百字左右的短文,用两个字的齐一小题标示,或断或续,随兴所至舒展开来:《秋水》、《回声》、《潮声》、《品味》、《甜酸》、《风尚》、《布衣》……这些篇章,分开来是独立的散文,缀连起来却又是绵延可以贯串的。

书评(媒体评论)

许多的寻常往事,在记忆的角落里安藏不露,好似已经不见了,或者被遗忘了;然而并没有;有一天重读,那些文字所代表的虫声、潮响、花叶,以及光影种种,又都回来了。文字使各种各样的景象重现,使当初体验那些景象的感动也重现;同时还让阅读那些文字的别人也感动。文字的力量如此。

蒋勋把感官所及的风景,从西画、国画的表现方法,予以解析和比较。从肉眼观象,到心眼体物,一枝文笔有如画笔,将读者逐渐导入哲理的美学境界。那些是“秋水时”,是“不辨牛马”,是“泛若不系之舟”的意味。

——林文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8: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