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素质——形成与发展》是在作者(经柏龙)的博士论文《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的。全书共五章节,内容包括导论、教师专业素质的实然和应然研究、教师专业特质的教育学分析、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反思与建议。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教师专业素质——形成与发展》以教师专业素质为论题,通过实践分析和理论阐释两个维度,着力研究教师专业素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基础理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对制约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重大问题进行反思,进而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有益于我国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真实的实践模式,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梳理出—个清晰的思路。
《教师专业素质——形成与发展》由经柏龙编著。
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和价值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价值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 国外的研究
二 国内的研究
三 研究趋势及特点
四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 教师
二 专业
三 素质
四 教师专业素质
五 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六 教师专业素质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教师专业素质的实然和应然研究
第一节 教师工作分析:方法论的探讨
一 教师工作分析的含义
二 教师工作分析的内容
第二节 教师专业素质:实然分析
一 调查设计
二 调查结果
三 结果分析
第三节 教师专业素质:应然分析
一 本书的调查——面向未来的教师专业素质
二 借鉴——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素质
三 他山之石——理想教师的素质要求
第四节 教师专业素质的构成:一个框架
一 他人的研究
二 我们的观点
第三章 教师专业特质的教育学分析
第一节 理论基础:专业及其标准
一 专业的概念
二 专业与职业的区别
三 专业的标准
第二节 学理分析: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质
一 教师职业是为社会服务的,是培养人的事业
二 教师职业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并以系统专业知识技能为基础的专业训练
三 教师在专业范围内有较大的自主权
四 教师有自己的专业团体
五 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较高并呈上升趋势
第三节 教育学的考量:教师专业特质
一 教师专业特质的含义
二 多种分析视角
三 教师专业特质的教育学分析
第四章 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一 “三种取向”维度
二 戴依的“专业学习”维度
三 瑞默斯的“个人一背景”维度
四 我国的“三段论”维度
五 人格·行为·环境:“三位一体”维度
第二节 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规律的认识与把握
一 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受个体一般素质发展水平的制约,二者呈现明确的相关性
二 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实体系统、动力系统和监控系统的同构与整合过程
三 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是渐进累积式发展与跨越突变式发展的统一过程
四 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实践与反思相互循环,层次不断深化的过程
五 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主体不断开发利用内、外部资源和条件,进行优势整合的过程
第五章 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反思与建议
第一节 反思
一 “观念”对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阻碍
二 “培养·培训”对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阻碍
三 “外部环境”对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阻碍
第二节 建议
一 更新观念:明确教师自身的专业地位,走自主发展之路
二 统整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三 优化外部保障:创设良好的组织、制度和精神环境
结束语同教师的对话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