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龙所著的《呈述中国(戏剧演绎与跨文化重访)》主要以“跨文化”作为基本的思想立场,在中西方戏剧都需要借助对方确认并超越自我的理论预设中,试图对构筑现代中国戏剧文化的知识动力学进行解析。本书通过中美戏剧交流的个案研究,思考中西文化交流的辩证法问题。“十七年”戏剧理论与批评的思想资源探讨,构成了本书第二部分的内容。事实上,这两个部分的内容关注的是同一个问题,即现代中国戏剧如何在与西方文化互动中建构自我的现代性想象。本书涉及的不同个案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敞开、互为印证,它们均被统摄于“呈述中国”这一总体的问题脉络与理论关切之中,而跨文化在本书中则是贯穿性的知识立场和观念方法。面对中国现代百年思想的问题,戏剧研究的责任是什么?本书尝试着通过上述研究,寻找从“专业(知识)”介入“公共(空间)”的途径。
前言/1
·上篇 交流的辩证法·
第一章 表演“中国”:美国舞台上的中国戏剧与中国形象/3
第一节 美国舞台上的“中国戏剧”/3
第二节 主体的眼睛:美国戏剧中的中国形象/14
第二章 交流的场域:中国现代跨文化戏剧实践及其文化位置/27
第一节 “南国”尺度下的“话剧史”叙事/27
第二节 命名的策略/39
第三节 国族想象的败绩与调适/47
第三章 奥尼尔与中国戏剧/56
第一节 他者的眼光:奥尼尔在中国的译介/56
第二节 中国现代戏剧坐标系中的“奥尼尔”/69
第三节 想象的乌托邦:奥尼尔剧作中的中国形象/88
第四章 太平洋彼岸的启示:梅兰芳作为文化镜像/93
第一节 寻求世界性的参照/93
第二节 太平洋彼岸的接受场域/97
第三节 作为文化镜像的梅兰芳/103
第五章 故国想象、文化记忆与“西方主义”/109
第一节 “北京人”在美国/109
第二节 美国“推销员”的中国市场/116
·下篇 制造同意:理论与批评·
第六章 “十七年”戏剧理论批评研究:问题与方法/125
第一节 “筑就我们的国家”/126
第二节 “国家”作为分析单元/136
第三节 一种关系视角/141
第七章 “推陈出新”:一个“本土”的现代性方案/143
第一节 “推陈出新”的话语谱系/143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全球定位困境及其表征/150
第八章 赶超“当下”:“十七年”史剧论争的时代关切与历史根源/154
第一节 论争中的伪命题/154
第二节 时间/空间的麻烦/162
第九章 “写意”戏剧观与话剧民族化:一种衍生的话语/165
第一节 “写意”戏剧:西方的脉络/165
第二节 “西方主义”作为文化策略/1 72
附录
一、大事年表/179
二、戏剧研究的问题意识:从周宁《天地大舞台》说起/187
三、跨文化戏剧研究:观念与方法/190
四、《木乃伊3》的中国显影及其跨国消费/206
五、戏中戏、身份表演与文化记忆:另眼看《色,戒》/213
六、从书写符号拯救主体:重审“五四”时期的“戏剧文学”/223
七、视觉与认同:《太太万岁》的时空转译及其文化政治/236
参考文献/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