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命起源的探索,未来还会继续深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就是所有问题的终极答案。然而此部著作带来的影响与意义是无限深远的,对未来文明进程仍具深刻启发性。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是一部非常严谨的生物学巨作,它与弗洛伊德的《梦
的解析》及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称为“导致人类三大思想革命之
书”。
《物种起源》中的结论均建立在大量的科学考察基础之上,经过对第一手材
料的综合研究与分析,最终形成了生物进化的观点。这一观点的提出。
彻底颠覆了人类社会对生命起源问题的既定认知,摧毁了各种唯心神造
论和物种不变论的旧式观念,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引起轩然大波,使得
此书成为了19世纪最具争议的作品之一。
出版说明
译者序
绪论
第一章 家养状况下的变异
第二章 自然状况下的变异
第三章 生存斗争
第四章 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
第五章 变异的法则
第六章 学说的难点
第七章 对于自然选择学说的各种异议
第八章 本能
第九章 杂种性质
第十章 论地质记录的不完整
第十一章 论生物在地质上的演化
第十二章 地理分布
第十三章 地理分布(续前)
第十四章 各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形态学、胚胎学、残迹器官
第十五章 重述与结论
第一章 家养状况下的变异
变异的原因——习性和器官的使用与不使用的效果——
相关变异——遗传——家养变种的性状——区别变种和物种的
困难——家养变种起源于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物种——家鸽的种
类、差异和起源——古代所依据的选择原理及其效果——家养
生物的未知起源——有计划的选择和无意识的选择——人工选
择的有利条件。
变异的原因
比较早期的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的同一变种或亚变种的诸个体,有个要点最值得我们注意,即相比于自然状况下的任一物种或变种的个体问的差异,它们之间的差异更大。各种各样的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长期在极不相同的气候和人类管理下生活,从而发生变异,倘若我们对此进行思考,一定会得出如下的结论:即这种巨大的变异性,是因为家养生物所处的生活状况,与自然条件有些不同,并且不像亲种那样在自然状况下处于一致的生活条件中。按照奈特提出的观点,这种变异性也许在一定程度上与食料过剩有关,这种观点有几分可能性。很明显,生物必须在新条件下生活数代以后方能产生诸多变异;同时,变异一旦开始,通常能够在好几代中持续下去。在记载中我们尚未发现一种能变异的有机体在培育过程中停止变异的例子。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植物,如小麦,直到现在还有新变种;而最古老的家养动物,直到现在还能不断改……
P5
达尔文,英国博物学家、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1859年,他
凭借一部《物种起源》震惊世界。在书中他首次提出进化论的观点,并
因此成为了人类文明史上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物种起源》是一部非常严谨的生物学巨作,它与弗洛伊德的《梦
的解析》及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称为“导致人类三大思想革命之
书”。书中的结论均建立在大量的科学考察基础之上,经过对第一手材
料的综合研究与分析,最终形成了生物进化的观点。这一观点的提出。
彻底颠覆了人类社会对生命起源问题的既定认知,摧毁了各种唯心神造
论和物种不变论的旧式观念,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引起轩然大波,使得
此书成为了19世纪最具争议的作品之一。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书中的大多数观点已被当今学术界所普遍接受。但对于生命起源的探索,未来还会继续深入,并不是说一部《物种起源》就是所有问题的终极答案。无法否认的是,此部著作带来的影响与意义是无限深远的,对未来文明进程仍具深刻启发性。有缘翻译此书,笔者在深感荣幸之余,也倍感责任重大。唯有兢兢业业。以期不负原著。若有疏漏之处,还请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