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胡适治学讲演集》由胡适所著,“一个受过训练的头脑,就是对于易陷入于偏见、武断和盲目接受传统与权威的陷阱,存在戒心和疑惧。”胡适先生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是在时代风云变幻中依然保持清醒的学术头脑的少数人之一。他用极其客观、中肯的态度评析当时的中国教育状况,讨论读书方法和目的,总结学习经验和教训,这些可贵的精神遗产,理当赢得我们长久的尊重。
《提高(胡适治学讲演集》由胡适所著,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治学方面的讲演,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
胡适先生深信真理来自于思考,积累知识和增长智慧二者并不对等,只有对知识进行思考和再造,智慧才能为我所用。《提高(胡适治学讲演集》中,他对收集书籍、怎样读书、如何修史、大学生如何选科择业,以及其它教育、治学问题一一进行阐述,他理智而科学的治学态度,十分值得后人借鉴。
社会实进会教我今晚上来这里和诸位谈一谈。我很喜欢诸位没有存什么大希望,只要得着一个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这一个礼拜可惜没有工夫给我预备,我只可把我个人研究社会问题的经验,和书本上的理论,综合起来略略地说一点,恐怕其中还有条理不分明的地方。
我今晚所要讲的题目是“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既是研究社会,自然就和研究社会学的方法有关系。但这两种方法有不同的地方。就是社会学所研究的是社会状况;社会问题是研究个人生活状况。社会学是科学的,是普遍的;社会问题是地方的,是特别的。研究这两样的倾向既然不同,那研究的方法也该有区别。
再者,社会学的目的有两样:第一,要知道人类的共同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在社会里头,能不能把人类社会的普通道理找出来。第二,如果社会里的风俗习惯发生病的状态,应当用什么方法去补救。研究这两个问题,是社会学的目的。但我们研究社会问题,和它有一点不同。因为社会问题是特别的,是一国的,是地方的缘故。社会问题是怎样发生的呢?我们知道要等到社会里某种制度有了毛病,问题才能发生出来。如果没有毛病,就不会发生什么问题。好像走路、呼吸、饮食等等事体,平时不会发生问题,因为身体这时没有病的缘故。到了饮食不消化或呼吸不顺利的时候,那就是有病了,那就成为问题了。
中国有子孝妇顺的礼教,行了几千年,没有什么变迁。这是因为当时做儿子的和做媳妇的,对于孝顺的制度没有怀疑,所以不成问题。到现在的时候,做儿子的对于父母,做丈夫的对于妻子,做妻子的对于丈夫等等的礼法,都起了疑心。这一疑就是表明那些制度有点不适用,就是承认那些制度已经有了毛病。
要我们承认某种制度有了毛病,才能成为社会问题,才有研究的必要。我说研究社会问题,应当有四个目的。现在就用治病的方法来形容:第一,要知道病在什么地方。第二,病是怎样起的,他的原因是那里。第三,已经知道病在那里,就得开方给他,还要知某种药材的性质,能治什么病。第四,怎样用药。若是那病人的身体太弱,就要想个用药的方法:是打针呢?是下补药呢?若是下药,是饭前呢?是饭后呢?是每天一次还是每天两次呢?医生医治病人,短不了这四步。研究社会问题的人,也是这样。现在所用的比喻是医生治病,所以说的都是医术的名词,各位可别误会。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