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义乌人性格解读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义乌丛书编纂委员会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时间逝而不返,它带走了壮景,淘尽了英雄,留下了无数文化胜迹和如峰的圣典。只有在经过无数教训和挫折之后的今天,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的组成部分,城市的各要素所具有的种种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功能,它们饱含着从过去传递下来的信息,而《义乌丛书》正是记录这些信息的真实载体。

何成明的《义乌人性格解读》是该系列中一册,是一本解读义乌人性格的书。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解读义乌人性格的书。义乌人的性格有什么特征?它对义乌经济社会发展有何作用?如何评价义乌人的性格?《义乌人性格解读》都有所论及。

义乌人性格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义乌地理、历史、人文、经济、风俗、语言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义乌人性格解读》正是从这些方面切入来归纳义乌人性格的,并对义乌人性格作相应的评点。

由于汇集了大量原生态的义乌资料,因而本书极宫义乌风味,是义乌人了解自己及义乌、外地人了解义乌人及义乌的好读本。

目录

总序

自序

第一章 走进义乌,走近义乌人

 第一节 走进义乌

 第二节 走近义乌人

第二章 解读义乌人性格的角度、方法和意义

 第一节 解读义乌人性格的角度

 第二节 解读义乌人性格需厘清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 解读义乌人性格的目的和意义

第三章 从大嗓门看义乌人的外向和豪爽

 第一节 义乌人说话的特点

 第二节 方言是一块文化胎记

 第三节 从义乌话看义乌人的性格

第四章 从“三个五更抵一工”看义乌人的勤劳

 第一节 义乌人的吃苦耐劳观

 第二节 义乌人吃苦耐劳的风俗

 第三节 义乌人吃苦耐劳的表现

 第四节 义乌人吃苦耐劳的传承

第五章 从勾践卧薪尝胆看义乌人的忍让与坚韧

 第一节 义乌与勾践

 第二节 义乌人的忍让

 第三节 义乌人的坚韧

第六章 从乌伤、乌孝到义乌,看义乌人的孝道

 第一节 义乌孝道的起源

 第二节 义乌孝道的俗语存在

 第三节 义乌孝道的风俗存在

 第四节 义乌孝道的物化表现

 第五节 历史上义乌孝子的故事

第七章 从“一周一罐霉干菜”看义乌人的重教和苦读

 第一节 义乌重教传统及表现

 第二节 义乌读书侬素描

 第三节 义马有成就的读书依

 第四节 义乌人的文科情结

第八章 从口筋健看义乌人的学识和胆识

 第一节 义乌人的口筋健现象

 第二节 义乌口筋健者罗列

 第三节 口筋健的作用和意义

 第四节 口筋健者的悲剧结局

第九章 从三呼“渡河!”看义乌人的精忠报国

 第一节 保家卫国的义乌人

 第二节 和平时代,捍卫国家、民族尊严的义乌人

第十章 从“义乌拳头”看义乌人的刚毅和强悍

 第一节 “义乌拳头”的民间认同

 第二节 尚武的义乌人

 第三节 义乌自古多军人

 第四节 义乌蛮劲十足的文娱活动

第十一章 从“鼻头屙当酱食”看义乌人的节俭

 第一节 义乌俗语中的节俭意识

 第二节 从农耕形式看义乌人的节俭

 第三节 义乌人节俭的特点

 第四节 义乌人节俭在嬗变

第十二章 从里外子馒头看义乌人的爱面子

 第一节 义乌的面子俗语

 第二节 义乌的面子风俗

 第三节 现代环境下义乌人的面子观

 第四节 义乌人好面子现象评析

第十三章 从“客人是条龙,来了不会穷”看义乌人的包容

 第一节 义乌人的待客观念

 第二节 义乌的待客风俗

 第三节 大融合的义乌

 第四节 从包容到爱心

 第五节 从打工者到新义乌人

第十四章 从“金鹁鸪,银鹁鸪,飞来飞去离义乌”看义乌人善走四方

 第一节 不得不走四方的义乌人

 第二节 义乌人走四方的途径

 第三节 走四方对义乌人性格的影响

第十五章 从“既有朋友,又有敌人”看义乌人的率真

 第一节 朋友、敌人辨

 第二节 既有朋友又有敌人的民间认同

 第三节 率真的义乌人

第十六章 从“平生不喜吏”看义乌人的为官

 第一节 历史上的义乌籍官员述略

 第二节 义乌人当官的心态

 第三节 善于为官的义乌人

 第四节 不懂潜规则而为官的义乌人

 第五节 义乌籍官员多悲剧结局

第十七章 从“渣屙隔田塍”看义乌人的耿直

 第一节 “红头火柴”陈望道

 第二节 冯雪峰的浙东人脾气

 第三节 对渣屙隔田塍性格的评点

第十八章 义乌人性格与市场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 认识义乌市场

 第二节 义乌市场起源的诸种说法

 第三节 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义乌大市场的成因

 第四节 义马人性格造就义马币场

第十九章 义乌人性格的传承与嬗变

 第一节 辨析“义乌”

 第二节 多元文化的渗透、胶着和融合

 第三节 义乌人性格对新义乌人的影响

 第四节 城市化对义乌人性格的影响

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义乌是一个地名,义乌是一座城市。准确地描述这座城市的方位有两种形式:一是它处在北纬29°02'13”~29°33'31”和东经119°48'52''~120°16'2"5之间;二是它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浙江省。义乌面积为1105平方公里,至2010年底,有户籍人口73万,暂住人口133万(不包括流动人口)。目前,义乌的行政区划有6个建制镇、7个街道,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无乡建制的县级市。

义乌处于金衢盆地的东北边缘,东与东阳相接,南与永康、武义相接,西与金华、兰溪相接,西北与诸暨相接。义乌的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地貌多样,东、南、北三面环山,中西部浅丘漫岗,向西开口,形成盆地状。义乌境内的山不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下,最高的山为赤岸境内的大寒尖,海拔925.6米。义乌境内的水系皆为钱塘江水系,若细分,又可分为婺江水系和浦阳江水系。20世纪30年代浙赣铁路开始兴建,铁路自北向南穿过义乌。如今义乌的交通十分发达,并已有机场,通航北京、广州、厦门、香港等城市。货物运输已建立了内陆港,集装箱在义乌封关后到上海港、宁波港可直接启运到海外。

义乌是一个天然资源短缺的地方。不但耕地少,土质差,而且水资源、矿产资源也匮乏。至于动物、植物资源也无优势,迄今发现的动物有7门,饲养动物有130多种,野生动物有860多种。迄今发现的植物有156科、1 256种。义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温同步、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春夏季多雨,秋冬季干燥。

二、历史义乌

“义乌”两字是很有来头、很有嚼头的,义乌这个地方有着很深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先说说义乌的来头。相传,夏五世主少康封庶子于会稽,号称於越。义乌当时在於越境内,东周时属越国。公元前339一前329年之间,越国为楚国打败,浙江(今称钱塘江)以北被楚国占领,浙江以南也臣服于楚国。义乌真正建县在秦赢政25年(公元前222年),县名叫乌伤。这个历史是很值得说道的。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灭六国而统一中国后,赢政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理所当然地叫秦始皇。秦始皇治理国家,设有具体的建制——郡县制。秦会稽郡原为吴、越之地,战国时属于楚国。公元前222年秦攻取此地,设会稽郡。《秦代政区地理》一书中说:“从以上秦文物等资料和文献考证可知,秦会稽郡置县可考证有吴县、乌程、海盐、丹徒、浙江、延陵、秣陵、余杭、由拳、山阴、诸暨、乌伤、太末、句章、余姚、上虞、江乘、丹阳、钱塘、富春、娄县、阳羡、曲阿、黟县、歙县、鄞县,共26县。其中大部分县通常认为是西汉时的设县,今考证表明,其设县可以早到秦代,甚至战国。另秦代会稽郡浙江县在《汉志》中无,或许是西汉时废,反映了秦汉之际政区变化的一些情况。”(后晓荣:《秦代政区地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421页)

这些县,在今天浙江省范围的有:乌程、海盐i浙江_余杭、由拳、山阴、诸暨、乌伤、太末、句章、余姚、上虞、钱塘、富春、鄞县,共15县。其中乌程的县治在今天的湖州,由拳在今天的嘉兴,山阴在今天的绍兴,乌伤在今天的义乌,太末在今天的龙游,句章在今天的慈溪,钱塘在今天的杭州。

乌伤县的县治在今天的义乌稠城。2000年,稠城进行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在兴建市民广场时,发现了13口春秋战国时的古井。水井位于稠城朝阳门南侧金山岭顶的小山坡上,水井总残深4.1米。木质井字架残存8层,高1.42米,岩石部分深2.68米,井架直径73厘米。每层有4根木条搭成“井”字形,木条上有榫头,共有8层,岩石部分为圆形,直径97厘米。在水井开挖时,还出土了一只细方格纹红陶罐。该水井为义乌境内迄今发现最古老的水井,木质井架较为罕见,具有很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古代“井”与“市”是相连的。人们早晨聚井汲水,将货物置井边买卖,城市和水井结下了不解之缘。《管子·乘马》阐述了城市水利的理论,书中写道:“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足用;下毋近水,而沟防省。”意思是说都城位置不宜过高,也不能太低,过高取水困难,而太低防洪任务重。《管子·度地》又说:“故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乡山左右,经水若泽,内为落渠之写,因大川而注焉。”这13口古井说明,2000多年前的稠城已具有较浓的“城市”味道。

乌伤县的县域大致是现在的金华市域。后来,行政区划不断改动,乌伤县的县名也改来改去。西汉王莽时改乌伤县名为乌孝县,东汉时又改乌孝县为乌伤县。东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从乌伤县中析出长山县,长山县大致是今天的金华和兰溪的范围。后析出诸暨东南部分和乌伤东部建汉宁县,后改为吴宁县,其范围大致是今天的东阳。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从乌伤北部析出一部分,与诸暨析出的西南一部分建立丰安县,其范围大致与新中国成立初时的浦江县相当。三国吴赤乌八年(公元245年)又从乌伤县中析出永康县,永康县的范围大致是今天的永康县和武义县的范围。

从东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至三国吴赤乌八年(公元245年),半个世纪间,从乌伤析出了4个县。再至后来,从长山析出兰溪,从永康析出武义。及至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从金华县析出大部,再从遂昌、龙游、兰溪析出一部分建汤溪县,八婺(婺州八县)就形成了。历史是一条流动的河,民国时期,从东阳县析出大部分,再从缙云、仙居析出一部分,建磐安县。到1958年,汤溪县撤销,归并于金华县,但八婺的数量并没有就此减少。八婺就是由乌伤母县析出的。因八婺地处浙江中部,所以说,义乌是浙中母县、八邑肇基。作为一种行政建制的出现,义乌要早于现在所归辖的金华。也就是说,先有义乌,再有金华。

三、人文义乌

悠久的历史,必然有厚重的历史积淀。人类社会的历史决不是一个时问概念,而是人类各种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创造了历史。

义乌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民风强悍,且十里不同俗,隔溪不同调,是一个文化积淀相当深厚的地方。既是朱子理学的传承之地,吕祖谦学说的发扬之地,也是陈亮学说的形成之地。

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时期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建立。他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要“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朱熹在宋室南渡后,与金华的吕祖谦并起,均为大家。宋以至明,朱程理学在义乌有着清晰的传承。“朱熹传至闽县黄干和义乌徐侨,黄干又传东阳许谦。徐侨则传本县叶由庚,叶由庚传到王炎泽,王炎泽传至黄浯,黄浯又传至宋濂、王袜。从徐侨、何基以后,朱子道学所传都是婺州人,堪称朱学之世。”(义乌名人丛书编委会:《义乌名人传》,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版,第270页)叶由庚拜徐侨为师后,研习理学的劲头很足。他与金华的何基、王柏经常交流切磋学问,他们三人以理学为内容,以书信为形式,成为互相敬仰的好友,也是我国历史上在东南传播朱熹理学的三位主要人物。明朝的宋濂曾为叶由庚作传,称叶对理学之研究是“婺传朱熹之学而得其真者”。P1-3

序言

自秦王政始置乌伤县,义乌迄今已有两千两百多年历史。古老的义乌大地,山川秀美、物华天宝,文教昌盛、地灵人杰。勤劳智慧的义乌人世世代代在此耕耘劳作,繁衍生息,改造山河,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及历史原因,在义乌大地上产生了独特的地方文化。她既是江南文化的组成部分,又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

“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是义乌精神;“崇文,尚武,善贾”是义乌民俗;义乌的民风则是“博纳兼容,义利并重”。义乌精神及民风、民俗遂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之泓泓一脉,成了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千百年来,义乌始终在传承着文明,演绎着辉煌,从而使义乌这座小城艳光四射,魅力无限。

自古以来,特别是唐代之后,义乌学风渐盛,至有“小邹鲁”之称。自宋以来,县学、社学、书院及私塾等讲学机构多有设立,而“莅兹土者,莫不以学校为先务”。故士生其间,勤奋好学,蔚成风气,学有成就,烨烨多名人。并且,辐射出巨大的文化能量,不仅本地名儒代有,在浩浩学海与宦海中大展宏图,而且还活动过、寄寓过数不胜数的全国各地的文化名人,从文人学者到书家画师,从能工巧匠到杏林名家,其生动活泼的文化创造与传播,绵延不绝的文化承续与传递,从来没有湮灭或消沉过。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领域里独树一杆颇具特色的义乌文化之帜,在优雅千载的儒风中诞生了许多屹立于中华民族之林的英杰。也正是文化底蕴的深厚与文化内涵的博大,造就了令人神往的义乌,使其作为中华文化渊薮的鲜明形象而历久弥新。

历史,拒绝遗忘,总要把自己行进的每一步,烙在山川大地上。

时间逝而不返,它带走了壮景,淘尽了英雄,留下了无数文化胜迹和如峰的圣典。只有在经过无数教训和挫折之后的今天,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的组成部分,城市的各要素所具有的种种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功能,它们饱含着从过去传递下来的信息,而《义乌丛书》正是记录这些信息的真实载体。

历史是无法割断的,许多古老的文化至今仍然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我们向现代化的目标迈进时,怎样继承古老文化的精华,剔除其封建糟粕,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新的文化格局,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与物质生l产同等重要的任务。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哲学就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去寻找失落的家园。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性转折时期,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也开始意识到,对民族民间文化源头的追寻迫在眉睫,鉴于此,我们编纂出版《义乌丛书》,既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概而言之,有三大作用:

文化典籍的传承保护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文化典籍中的善本古籍,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历史见证,极富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义乌也同样,历代文士迭出,著述充栋。这些历经沧桑而幸存下来的“国之重宝”,或则出于保护的需要,基本封存于深阁大库,利用率甚低;或则由于年代久远,几经战乱,面临圮毁,因此,亟待抢救。如今,《义乌丛书》编纂工作的启动,_为古籍_的保护与使用找到结合点,通过影印整理,皇皇巨著掸除世纪风尘,使其化身千百,为学界所应用,为大众所共享;同时,原本也可以得到保护。真可谓是两全之策,是为民族文化续命,是为地方文化续脉。

传统文化的现代创新在义乌历史上,有许多人文典故值得挖掘,有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值得记载。拨浪鼓文化需要传承,孝义文化值得发扬,义乌兵文化应予光大。但由于历史上的义乌是个农业县,文化底蕴虽然深厚,载入史册的却寥若晨星。而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能孕育和产生强大的文化力,能为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提供重要基础,这种文化力所形成的精神力量深深熔铸在城市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因而,《义乌丛书》编纂者坚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衔接,精品文化与大众文化相兼顾,创作出义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文化系列丛书,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

发展经验的文化阐释义乌经济的发展,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定有其源。”义乌发展的文化之源,义乌商业的源流之根,义乌文化圈的形成特质包括宋代事功学说对义乌“义利并重,无信不立’’文化精神的影响,明代“义乌兵”对义乌“勇于开拓,敢冒风险”文化精神的影响,清代“敲糖帮’’对义乌“善于经营,富于机变”文化精神的影响等。因而,如何用文化来解读义乌,也成了《义乌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义的文化几乎无所不包,狭义的文化基本限于观念形态领域。从以上包含的内容可看出,《义乌丛书》对“文化”的界定,似乎介于广、狭之间,凡学术思想、哲学原理、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等多个类别与层次,均在修编范围之内。

几千年岁月蕴蓄了丰赡富饶的文化积淀。面对多姿多彩、浩瀚博大的义乌文化形态,我们感受到了其内在文化精神的律动。

保存历史的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如今,守望岁月的长河,我们不能不呼吁,不要让义乌失去记忆。

这也正是我们编纂出版《义乌丛书》的主旨与意义所在。

《义乌丛书》卷帙浩繁,她集史料性、知识性、文学性、可读性、收藏性于一体,以翔实的史料、丰富的题材、新颖的编排,全景式地再现了江南“小邹鲁”的清新佳景和礼仪之邦精深的内涵。走进她,就是走进时间的深处,走进澎湃着历史的向往和时代的潮音的宝地,去领略一个时代的结束,去见证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宏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曾经是,也将永远是义乌区域文化赓续绵延的基石,也是义乌继续前进乃至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的力量。在建设国际商贸名城的进程中,抢救开发历史文化遗产,掌握借鉴先哲遗留的丰硕成果,是全市文化学术界的共同期盼。因而,编纂这套丛书既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时势的需要。

谨为序。

中共义乌市委书记黄志平

义乌市人民政府市长何美华

后记

断断续续花了两年半时间,终于把这本书写好了。写好了,仅是指完成了一项课题,而不是说这本书写得有多好。

写这本书缘于一次朋友间的交谈。记得有一天,我与义乌的几位朋友在一家饭店小聚。几口酒下肚,话头就多起来,由天上谈到地上,由美洲谈到亚洲,由全国谈到义乌。我们的话题集中在冯雪峰身上。冯雪峰是一位政治资历高、才华横溢、做人十分真诚和克己的人,可他晚年的生活却很凄惨。这是为什么呢?大家从政治、制度层面谈了许多,但还是解释不了冯雪峰的人生悲剧。当从性格角度切入时,解释起来就顺当了。由冯雪峰而骆宾王而陈望道而吴晗,我们对义乌的这几位著名人物作了分析,发现义乌人的性格真的有点特别——做事急,火气大,能力强,沟通差,大家气,拳头硬……一位朋友对我说:“你应该对义乌人的性格多作关注,争取写出一本书来,这是很有意义的。”

饭局上的酒话,后来成了我的行动“纲领”。

常言道,百人百性;百姓百姓,其实是百性。性格之于人有其稳定性,但环境的改变、阅历的增加或某件事情的深度刺激,都会改变人的性格,因而性格又有着可变性或说是可塑性。一个人的性格尚且如此,更何况一个地方的几十万、上百万人的性格。所以,要归纳一个地方人的性格是困难的。本书所列举的义乌人性格,当是从主流义乌人中概括出来的。何为主流义乌人?他们是从古到今的义乌名人,这些名人对推动中国历史或当地历史的进步,起到了主导作用,他们理所当然是后人的楷模,其精神影响着后人。所以,从古到今的义乌名人的性格,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义乌人的性格的形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这层意思。

想登山的念头变成登山的行动后,体力不支便接踵而至。做这个课题,无现成的框架可参考,需要自己冥思苦想;所论及的话题也不单一,需要一块砖头一块砖头地码起来;论证所用的材料很芜杂,需要从书海和生活中一点一点地打捞……好在义乌一帮文友一直在为我喊“加油”,两年半间,我咬着牙爬山不止,终于爬上了山头。但愿这本书能对想了解义乌文化、义乌人性格的人提供一个思路——原来义乌人的性格是这样的,原来义乌文化可以作这样的解读;也但愿这本书能为研究义乌的学人提供一个了解义乌文化的小窗口——从窗口往里看,原来义乌人是这样的特别:勤快、坚韧、大气、固执、率真、好胜、硬气……怪不得能成为魔术师,做出无米之炊来——在无资源优势的情况下能有大作为,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市场。

我知道,虽然爬上山头了,但爬山的动作并不规范,大方之家看后定会笑话。对此,我衷心地希望各位读者、专家批评指正。

最后,在本书出版之际,衷心感谢吴潮海、刘俊义、孙清土诸友的鼓励和帮助,使我能如期完成这个课题。

何成明

2010年12月2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9: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