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编著的《遇见你的幸福心灵(追求美好生活的100个思考)》是peterson的第一本大众普及类书籍,当中对生活中可能影响幸福指数的100个方面做了探讨,对一些争议问题做了解读。笔触浅显却不乏专业智慧,像普通读者昭示幸福是可以学习的东西,人人都可以在愉快地阅读中获得幸福的生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遇见你的幸福心灵(追求美好生活的100个思考)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美)克里斯托弗·彼得森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编著的《遇见你的幸福心灵(追求美好生活的100个思考)》是peterson的第一本大众普及类书籍,当中对生活中可能影响幸福指数的100个方面做了探讨,对一些争议问题做了解读。笔触浅显却不乏专业智慧,像普通读者昭示幸福是可以学习的东西,人人都可以在愉快地阅读中获得幸福的生活。 内容推荐 是什么令生活最有价值?我们该如何追求美好生活?当我们想到心理学时,一般都会想到它专攻的一个领域,即认识和治疗生活中的黑暗面,如成瘾、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等。其实,心理学还有一个领域是研究光明面的,它会思考一些乐观的问题,比如,如何令生活最有价值?我们该如何追求美好生活?这个领域就叫做积极心理学。 在《遇见你的幸福心灵(追求美好生活的100个思考)》中,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克里斯托弗?彼得森为我们带来了他在这个领域所作的诸多探索,以及与在生活中产生的100个短小精悍的思考。这位集幽默、热情和智慧于一身的大师,向读者生动地介绍了心理学积极的一面。积极的情绪和幸福感、坚强的性格、乐观主义、与他人的良好关系,这些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哪些作用?无论是谁,无论在哪儿,我们如何才能在家庭、职场、学校和运动场中追求美好的生活?看看这些标题,“现在你可以吻新娘了……想在麦当劳举行婚礼吗”或者“你怎么知道法国人就很幸福”,你就知道,彼得森是多么用心地对生活进行了思考,让我们与大师一道,在生活中遇见自己幸福的心灵。 《遇见你的幸福心灵(追求美好生活的100个思考)》由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编著。 目录 前言 第1章 积极心理学与美好生活 // 1 1 积极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目的 // 2 2 解析积极心理学 // 5 3 美国人如何利用时间 // 7 4 指责科学还是指责受害者:第三种选择 // 10 5 完美的人 // 14 6 不幸福的未来 // 16 7 积极心理学和扯淡 // 18 8 积极心理学的不良朋友 // 20 9 驳斥对积极心理学的非议 // 22 10 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前景——科学理论与实践 // 28 第2章 积极情绪与经历 // 31 11 洗澡时你会想什么 // 32 12 是品味,还是压抑积极情绪 // 33 13 生活中谁最容易获得快乐 // 35 14 快餐与浮躁 // 38 15 热情与积极心理学 // 39 16 恐惧症的积极对等 // 43 17 和丹尼尔·卡尼曼在一起的周日下午 // 46 18 金钱与幸福 // 49 19 快乐有代价吗(一) // 52 20 快乐有代价吗(二) // 54 21 遗传力与幸福感 // 56 22 微笑与长寿:游戏面和生活面 // 59 23 幸福离群 // 61 第3章 积极的品质和才能 // 67 24 最后一课——积极心理学的个案研究 // 69 25 乐观主义正在危害美国吗 // 71 26 乐观潜入地下 // 74 27 好希望,坏希望 // 76 28 优点还是缺点 // 78 29 性格很性感 // 80 30 人无完人 // 82 31 我们居住在哪里有关系吗 // 85 32 复原力 // 87 33 培养伟大精神 // 90 34 大卫和歌利亚以及好生活 // 93 35 史蒂夫·乔布斯:成就美好生活的几堂课 // 96 36 你最近为自己做了什么 // 98 第4章 积极关系 // 101 37 他人对我们很重要:两个事例 // 102 38 感恩:让他人知道自己很重要对我们有益 // 104 39 性别与友谊:一篇书评 // 106 40 眼泪和睾酮 // 108 41 应对失恋的痛苦:一些基于实验的建议 // 110 42 幸福、高谈阔论与家长里短 // 113 43 拥有一个朋友,成为他人的朋友 // 115 44 孩子们的选择正确 // 117 45 幸福可以传染 // 119 第5章 使能机构:家庭 // 123 46 书籍的重要性 // 124 47 现在你可以吻新娘了……想在麦当劳举行婚礼吗 // 126 48 从此幸福地生活 // 128 49 父亲有什么好的呢 // 130 第6章 使能机构:职场 // 135 50 领导风格和员工的幸福 // 136 51 做正确的事情 // 138 52 积极心理学与混蛋 // 140 53 积极心理学与失业问题 // 145 第7章 使能机构:学校 // 149 54 你会把毛绒动物玩偶带到大学吗 // 150 55 用金钱激励学生取得好成绩 // 151 56 在整个大学校园教授积极心理学 // 153 57 “和平工作团”50周年庆典 // 156 58 借用商业计划,做正确的事情 // 159 59 与奥巴马总统共度的一个周六上午 // 162 第8章 使能机构:运动场 // 165 60 当失败不叫失败 // 166 61 我喜爱NFL,可是…… // 169 62 运动与人生中的常胜状态:不仅仅发生在男人身上 // 171 63 布雷特·法弗与卡尔·瑞普金 // 175 64 团队运动、幸福与健康 // 177 65 球队的庆典与球场表现 // 179 66 NBA决赛:最佳球队获胜了吗 // 181 第9章 使能机构:地理位置 // 185 67 地理位置和幸福 // 186 68 幸福的地方:幸福的州 // 190 69 幸福的地方也令人致命?——美国各个州和城市的自杀率 // 193 70 测量一个国家的幸福感 // 196 71 你怎么知道法国人就很幸福 // 198 72 国民幸福总值 // 200 73 积极心理学与中国 // 202 74 评估国家的幸福 // 206 75 快乐空间:第三空间 // 207 第10章 针砭时弊 // 211 76 你是不是高兴过头了 // 212 77 美国特有的浓厚口音 // 214 78 还有人写信吗 // 215 79 你无法品尝营养 // 218 80 我憎恨电子邮件 // 221 81 技术与幸福:一篇书评 // 223 82 请别动我的大脑 // 227 83 首先,在盒子里面思考 // 228 84 一切本如此 // 230 85 升调发言 // 232 86 幸灾乐祸:体育运动及其他 // 234 87 遗愿清单和积极心理学 // 236 第11章 追求美好生活 // 239 88 日子难捱——生命短暂 // 240 89 我决心认真看待本杰明·富兰克林 // 242 90 如何微笑 // 245 91 如何谈话 // 247 92 抢对银行 // 250 93 生存的意义与死亡 // 252 94 密歇根大学的松鼠 // 254 95 不说“但是”的一天 // 256 96 迷失于建筑物……以及生活中 // 258 97 通过心理减法致谢 // 261 98 你的衣橱里有些什么 // 262 99 美好生活:目的和手段 // 264 100 没有坏牌 // 267 参考文献 // 272 试读章节 如果一个人投身于工作、爱、娱乐及服务社会与他人的事情之中,那么可以说这个人拥有充实的人生,反之,其人生是虚度的。然而,基于这些关于时间利用的调查结果,我感觉这些想法过于肤浅,其实大部分人已经在做着以上这些事情。一方面,或许大部分人的生活是充实的;另一方面,某些条件的产生是为了更加准确地关注实现美好生活。 积极心理学研究者或许会谈论出色的工作、美好的爱、有意义的娱乐(比如说,不看电视)和良好的服务。能够使一项活动从平淡无奇到优秀卓越的条件包括活动是如何出色地得以完成,是否是满怀热情和喜悦,该项活动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和更远大的目标,等等。 4指责科学还是指责受害者:第三种选择 如果我知道自己可以活这么久,我定会更好地照顾自己。 ——尤比·布莱克 研究积极心理学的弊端在于人们会将自身或朋友的生活状况与他们了解的积极心理学成果对比后大失所望,尤其是现在可以通过大众媒体获得研究结果。举例来说,我们会通过阅读得知:心情愉快、积极乐观的人更容易拥有良好的学业成绩和成功的事业,更加健康长寿。既然这样,为何具备同样条件的我们却不尽如人意,而有些人郁郁寡欢、悲观消极,却能够实现上述目标呢?对此,我们会灰心失望,尤其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 “我确实做了自己该做的!曾经的我积极向上,凡事都往好处想,懂得知足,清楚自己的优点,我也做过许多志愿工作,对他人真心相对,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可是我的生活还是一团糟。” 这种沮丧之情不仅会随着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产生,而且会更加频繁地出现于对健康生活习惯的研究之后。我们可能每天锻炼身体,合理饮食,喝酒有节制,从来不吸烟,可以保持细胞年轻的端粒不短,胆固醇不高,但我们的身体状况却并不尽如人意;我们的叔祖父弗雷德虽然冥顽不化,是个电视迷,又抽烟又喝酒,从来不吃绿色蔬菜,但93岁高龄却依然精神矍铄、身体安康,我们估计没机会参加他的葬礼了,他倒是可能来参加我们的。 针对此类失望之情,情理之中的反应会有哪些?一种反应是,人们会指责科学,认定科学就是胡言乱语,我们轻而易举就可以列出与科学研究结果相悖的例子。有这种反应的人群不仅包括大一的学生,还包括积极心理学的一些批评者。 另一种反应就是,人们会指责自己。做出这样反应的人接受科学,认为生活不如意是自己的过错:自己不够开心,不够乐观,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强大。“多么希望自己曾经……”那样“我就可以更加满足,更加成功,更加健康了”。其实,自我指责带来的负罪感只会加重因生活不如意造成的消极情绪。 我们知道不应该指责受害者(Ryan,1978)。此认识所带来的“积极”结果是我们不该为获胜者喝彩(Peterson,2006),但实际上我们既指责了受害者,也在为获胜者喝彩。 在此,我提议做出第三种选择:既不指责科学,也不指责受害者,而是尝试理解科学。那么,快乐可以使人延年益寿这个说法到底是什么意思呢(Diener&chan,2011)?其实它只不过是表明,一般来讲人生早期的快乐可以预示着人生后期,有时候是很长一段时间之后的人生焕发的昂然生机。不过,前后人生阶段之间的关系远没有那么理想化,无法保证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肯定会有特殊情况的出现,而特殊情况会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包括我们自己或者我们所爱的人。 如果头痛,我们或许会服用阿司匹林,这种药可能会有效,可即使不起作用,大概我们也不会扔掉药瓶,或是卖掉自己在拜耳公司的所有股票吧!我们会理智地认为阿司匹林只是这次没起作用,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那么下次头痛时,我们大概还是会服一两片吧! 在此,我呼吁大家针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保持同样明智的态度,这些理论成果通常经得起事实验证,可是也有疏漏的时候。如果一位研究者得出结论x会产生Y,无非表明是通常会产生的情况,而非偶然,当然会存在特例,但不能因为存在特例就把该研究者当做江湖骗子或是对该特例情况大肆谴责。好吧,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即使会被误解,该结论却依然不失其价值及意义。P10-12 序言 2008年4月22号,我收到来自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Today)的一封邮件,问我是否愿意为他们的网站写点东西。我觉得很有趣,所以就答应了。起初我并不清楚做这件事情的意义,不过高达80万次的点击率让我明白自己进入了一片广阔的网络天地,在这里,人们对心理学,包括它的理论、方法、研究发现及应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我的博客题为“美好生活”,所写的文章主要围绕“积极心理学”展开。简而言之,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实现生命价值的科学。在此过程中,我了解到很多读者迫切想要获知积极心理学家关于美好生活的发现;读者喜欢阅读科学研究发现;读者同样喜欢积极心理学理论及研究的现实应用,即那些应用成果——我们如何追求美好生活。我还了解到,简洁为美,幽默为美;读者喜欢鲜活的例子,喜欢嬉笑怒骂。从读者身上体会到的,我都会呈现在本书中。 我是密歇根大学的一名教授,希望自己为今日心理学所写的文章能够引起自己单位领导的注意,他们不看重网络点击率,他们看重的是出版发行量。因此,我希望可以将自己名为“思考”的博客文章整理成一本书出版发行。 写好100多篇的博客之后,我才开始动手挑选切实关于积极心理学的文章,并且将其进行科学分类,或许本书会对积极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以及对积极心理学感兴趣的普通大众有所益处。 虽然许多文章最初是为今日心理学网站所写,但事实上,我几乎对每篇文章都做了修改和更新,并适当进行了注解,反思从网络读者的反馈情况及自己的思考中所学到的东西,同时还为本书专门撰写了一些新文章。 我按照积极心理学关注点的广义分类对这些文章进行了整理。第1章“积极心理学与美好生活”是对研究人类状态的积极心理学的审视。什么是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有哪些成就?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方向以及在该学科发展过程中其潜在的漏洞和问题有哪些? 随后的章节主要讨论促成美好生活的不同因素,包括积极情绪与经历、积极的品质与才能、积极关系,以及使能机构(如家庭、职场、学校、运动场等)。 同时,我还对令人厌恶的事情进行思考,题为“针砭时弊”,主要探讨阻碍实现人生价值的因素。 所有这些思考都有其自身的隐含意义,但是最后一章所进行的思考却明确地指出了积极心理学与追求美好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此,我想感谢今日心理学的编辑利比·马,是他让我觉得自己的创作得到了认可。同样,我要感谢牛津大学出版社的阿比·格罗斯对这本书进行的指导和编辑。 我还要借此机会向我的好友及同事朴兰淑致敬,她从一开始就鼓励我写下这些思考,因为她似乎比我更清楚这样做会令我很开心,同时她还就话题及材料来源、某些思考的内容及风格,乃至整本书的总体结构都给予我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书评(媒体评论) 快乐不是简单的基因使然,快乐可以通过努力习得,从而使我们拥有更加幸福的人生。这既是一本令人赏心悦目的好书,也是引导我们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沉浸于幸福的宝贵财富。克里斯托弗·彼得森所写的一切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具有重要意义的个人思想。很少有人能比他更广泛和深刻地了解人类的心理状态。他的工作和他强大的人格魅力,已经成为积极心理学这门新兴学科的基础,本书恰如其分地展现了这位伟人的思想。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积极心理学的世界级领导人物 《生命的心流》作者 机智、敏锐、博学,催人泪下。 ——马丁·塞利格曼 积极心理学创始人之一 前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彼得森为人聪明、风趣、机智,他的作品体现了他的这些品格。 ——金·卡梅隆 密歇根大学管理与组织学院教授 管理教育副院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