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文野互动——民族考古文集》中的30篇文章除少数几篇外基本都是已经公开发表的旧作,从中反映出的是作者胡鸿保、林春数十年来学术生涯的片片足迹。内容包括:民族学与社会史、民族调查、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保护、影视民族学等内容。
民族学与社会史
中国社会学中的人类学传统
从“社区”的语词历程看一个社会学概念内涵的演化
《碧血剑》内外所见之满汉族群互动
转型社会中的考古学家——李济个案的社会史剖析
民族调查
略说拉祜西家庭制度中的母系制原则
元江调查四人谈
学步忆实——从“另类学”到人类学
武陵地区的儒教“堂祭三献礼
考古发现与研究
宜昌地区长江沿岸夏商时期的一支新文化类型
城背溪·彭头山文化和中国早期稻作农业
红花套史前农人生活——5000年前的一支稻作文化
长江西陵峡远古文化初探
鄂西地区三代时期文化谱系分析
鄂西渝东地区二里头时期文化遗存试析
巴蜀的青铜器与巴蜀史
《宜昌路家河》结语
路家河文化泥片拼接制陶法考察报告
深圳史前遗存所见之文化交流
文物保护
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
不同的角色,共同的责任
丹江口、葛洲坝、三峡三大水利工程文物保护简介
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十问
书评
民族学与考古学的相互渗透:读《美洲土著的房屋和家庭生活》
追思流金岁月,再现历史真相:读《从清华园到史语所——李济治学生涯琐记》随感
跨文化的心灵旅行——读《尼萨》和《重访尼萨》
影视民族学
文字VS图像——兼谈视觉人类学的边缘性
出入影戏——跨越文本和角色的边界
附录
考古学中的聚落形态
林春的困境——左边是文物,右边是工程
做水利工程文物保护代言人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