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易学基础入门/同明德国学馆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韩元茗//王曦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韩元茗、王曦编著的《易学基础入门》分为五讲,第一讲介绍周易、《易经》与易学;第二讲介绍八卦的形成和卦、爻的基本概念;第三讲介绍六十四卦的生成和卦序;第四讲介绍阴阳与五行;第五讲介绍天干和地支。在结构上,不做学术探讨,尽量删繁就简,重点介绍必备的基础概念;在表述上,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对生僻字以拼音标注;在内容上,精心罗列了易学常用的图表、口诀和相关资料,以使这本小册子不仅可以做为入门教材,还可以成为初学者手边备查的实用工具。

内容推荐

易道,就是天、地、人的和谐之道。

易学不难学,基础是关键。韩元茗、王曦编著的《易学基础入门》分为五讲:周易、《易经》与易学,八卦的形成和卦、爻的基本概念,六十四卦的生成和卦序,阴阳与五行,天干与地支。在结构上,不做学术探讨,尽量删繁就简,集中介绍必备的基础概念;在表述上,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对生僻字以拼音标注;在内容上,精心罗列了易学常用的图表、口诀和相关资料,以使《易学基础入门》这本小册子不仅可以作为入门教材,还可以成为初学者手边备查的实用工具,甚至留下了读书笔记的空间……

目录

开篇的话:易学不难学,基础是关键

第一讲 周易、《易经》与易学/1

 一、《易经》是一本什么书?/3

 二、《易经》的内容框架/8

 三、《易经》的起源/11

 四、易学的传承和发展/24

 五、《易经》的哲学内涵/29

 六、周易、《易经》与易学/31

第二讲 八卦的形成和卦、爻的基本概念/33

 一、八卦的形成/35

 二、关于爻的一些术语/60

第三讲 六十四卦的生成和卦序/77

 一、六十四卦的生成/79

 二、六十四卦的卦象和名称/82

 三、六十四卦的三种排列次序/83

第四讲 阴阳与五行/113

 一、阴阳/115

 二、五行/124

第五讲 天干与地支/143

 一、天干/145

 二、地支/147

 三、天干地支相配和六十甲子/152

 四、天干地支的生克制化/160

 五、地支藏干/170

 六、五行寄生十二宫/172

结尾的话:象数理占道为先/174

附录 《易经》卦辞、爻辞译文/177

 一、乾宫八卦/178

 二、兑宫八卦/183

 三、离宫八卦/188

 四、震宫八卦/193

 五、巽宫八卦/198

 六、坎宫八卦/203

 七、艮宫八卦/208

 八、坤宫八卦/213

后记/218

试读章节

1 伏羲画卦

很多人都知道,是伏羲氏发明了八卦,他“一画开天”,开辟了华夏文明。伏羲确实是个伟大到无与伦比的人物,是“三皇五帝”的第一皇。他又叫包牺、太昊、人皇等等。但是在讲伏羲之前,我们有必要回溯历史时空,再往前穿越一段,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大背景令伏羲成就了这一番经天纬地的事业。

伏羲生活的年代,大约在距今八干年至一万年前。在他之前,人类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科学家1992年在非洲埃塞俄比亚的阿拉米斯发现的“南方古猿”化石,距今已有440万年;而我国考古学家在上世纪60年代于云南元谋发现的人类化石,据考证也是170万年前的直立人类,可惜只有两枚牙和一段腿骨,证明力似乎不够充分。但周口店的“北京人”则是5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用工具来征服环境、用智慧来繁衍生息的力证。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人类与自然界拼搏生存、和谐生存的教训和经验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成为人类生存繁衍的宝贵指南。要知道,在现代社会,有人想发表一篇关于对自然环境考察和认识的论文,只要有所见地,就可以名利双收。可是在古代社会则不行,如果有人在族群中发布了错误的信息而且被大家所接受,整个族群都将面临被野兽吃掉的后果。由此可见,原始社会的知识,是更注重准确性和实用性的,完全不同与今天的写诗作文。人类社会早期发展的艰难性,决定了原始人类更加注重知识和经验的观察、积累和准确,更加敬畏和靠近自然及其规律。

伏羲时期,还没有文字,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更多情况。但我们知道在伏羲氏之前就已经有燧(sui)人氏的部族,他们大约生活在昆仑山脉,在一次大洪水之后,逐渐东迁到今天甘肃的黄河流域,他们从游牧转入了半农半牧。庄稼的耕种要应和时令,于是他们开始关注天象和气候,寻找天地自然变化与自身生存的关系和规律。这时的燧人氏部落不仅懂得用火,而且还学会了观察天象测定四时(春夏秋冬),所使用的基本方法就是结绳记事、圭(gui)表记历。

结绳记事我们都听说过,但是也没有那么简单,据说当时的八索准绳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后来的篆体字就是源于结绳的象形。而圭表记历就更加高深了,它已经是一种科学测量仪器,将在平地上直立的一根木杆或石柱称为“表”,太阳照在“表”上投下影子,人们又在阳光照射的方向铺上石板,与立表垂直,叫做“圭”,就是尺子。后来,人们发现每年最热的时候,有一天中午的日影最短;最冷的时候,日影最长;于是便出现了夏至、冬至。古时“表”高八尺,在夏至日,阳光从八尺高的“表”投下的影子正好是一尺五,所以“圭”的尺寸就被定为一尺五,这就是一年的开始,当这个点位再次出现,恰好经过了365个日夜,所以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知道一年有365天。后来,古人将冬至改为一年之始,又将“圭”的尺寸放到了一丈三尺,因为八尺高的“表”在冬至日投下的日影长度正好是一丈三尺。圭表看似简单,其实作用很大,它不仅可以测定冬至夏至,编订历法,推算节气,还可以确定方位,甚至丈量土地:如果两地圭表尺寸相差一寸,则相距一千里。圭表反映的是“天”的准则,所以只有掌握圭表计时的人,才可以成为部落的首领。古代帝王自命为“天子”便是来源于此,现在天安门前的两尊华表就是由圭表演化而来的。

在这个基础上,历史进入到伏羲时代,跨度大约在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伏羲的伟大功劳在于他不仅传承而且发扬光大了燧人氏的文明传统。那么伏羲都做了些什么呢?据史书记载,他有许多建树,诸如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制定了对偶婚、大力推广种植养殖业、甚至发明了琴瑟。除此之外,他还做了一件伟大的事,就是与女娲结了婚!

这个女娲,传说是伏羲的妹妹,又结为夫妻,这也许反映了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状况,不知有其父,只知有其兄。

其实,透过这张“结婚照”就可以看出,一件更伟大的事情发生了!

你看他们二人手中拿的是什么?

——是一只圆规、一把尺子!

这是做什么用的?  无疑是先进的测量工具。

伏羲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明了八卦,并创立了六十四卦历法。这种历法更加准确地反映了当时的天象变化,它以六十四卦作为计时单位,以乾卦为始,将一年等分为365份,每份为一天,确定了元日和春夏秋冬四时八节、东西南北四位八方,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更符合天时地利。伏羲的这一伟大发明,被后人誉为“一画开天,文明肇启”,为古代中华文明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在伏羲之后,又经历了神农氏的时代,这是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神农不仅发明了新的农业生产工具——犁,还发明了中草药,他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山脉在建筑风水中的重要作用,发明了以艮为始的《连山易》。再往后是黄帝时期,上古时代进入到了父系氏族社会。易学在这一时期有了更新的发展,不仅出现了用于军事的“奇门遁甲术”,用于医学的《黄帝内经》(也有人认为是后世托作),还出现了以坤为始的《归藏易》。可惜由于历史的复杂变迁, 《连山易》和《归藏易》原本已经遗失了,我们今天只能在甲骨文的残片和古代风水学、医学的知识缝隙中依稀辨认出它们的风采。

P11-16

序言

开篇的话:易学不难学,基础是关键

在学习易学的过程中,常常听到许多朋友这样说:“我接触易学已经很长时间了,却仍然是一头雾水,翻开《易经》还是像看天书。”这种情况常常会使人产生对《易经》的畏惧感,甚至会放弃学习《易经》的勇气。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易学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扎实。

《易经》是一部博大精深而又简约精微的著作,它不仅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哲学、历史、天文、地理、数术乃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方面面的知识,而且其表述方式涉及到许多专门的逻辑关系和术语。古代的经书,不像现在的书本一样可以拿过来自学,而是需要有专门的师傅进行传授才能学会。况且,《易经》里面并没有包含易学的全部知识,也没有解释《易经》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因此,就需要我们首先下一些功夫,把易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搞明白,先把基本功打扎实,扫清理解《易经》的障碍。有些朋友,刚刚接触了几天易学,就急着想学会打卦算命,断风测水,还不会走就想跑,这是不正确的。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古代易学类的知识不会轻易传人,照规矩只传给那些心守正道、品德高尚的人,以防止小人利用数术为非作歹,即使经书落到小人手里,他也看不懂,没法利用易学知识去干坏事。比如宋代朱熹注解的《周易本义》,正文之前是九张图表,也称“朱氏九图”,分别是河图、洛书、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文王八卦次序图、文王八卦方位图、卦变图。这九张图的内涵太深了,如果没人讲解,恐怕一辈子也理解不透。而且由于《易经》产生的年代离现在非常久远,文字语言与现代也有很大差异,这也增加了我们今天学习的难度,因为古人所熟悉的东西,今天对我们已经变得很陌生了。比如六十甲子,当时的人们就像我们现在熟悉阿拉伯数字一样熟知它们。天干、地支与阴阳五行的关系,古人天天、月月、年年都要接触,但现在的人已然很少用它了。

所以,为了更好地掌握易学,必须先从基础开始,这就是我们编写这本《易学基础入门》教材的目的。这本教材分为五讲,第一讲介绍周易、《易经》与易学;第二讲介绍八卦的形成和卦、爻的基本概念;第三讲介绍六十四卦的生成和卦序;第四讲介绍阴阳与五行;第五讲介绍天干和地支。在结构上,不做学术探讨,尽量删繁就简,重点介绍必备的基础概念;在表述上,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对生僻字以拼音标注;在内容上,精心罗列了易学常用的图表、口诀和相关资料,以使这本小册子不仅可以做为入门教材,还可以成为初学者手边备查的实用工具。

易学不难学,基础是关键——让我们从头开始吧。

后记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承蒙北京同名德国学馆韩彦光、曲衍勋、赵宏诸位老师认真审阅,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梁君、杨林老师精心制作了大量图表,并策划设计了书籍装帧;北京大学教育与人力资本研究所严奉平所长、叶军、萧斌臣副所长,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周金辉副社长、万水分社杨庆川社长、陈蕾编辑及边雅娟女士等也对同明德国学馆的建设和本书的出版给予了热心关注和辛勤付出,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著者水平所限,书中或有疏漏错误,还望读者不吝赐教,予以指正。

编著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22: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