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走向世界的新英才(2013爱与创造)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蓝春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我不是只会学习的“乖乖女”——李孟蕊自述

完美主义的妈妈和沉静的爸爸

关键词:培乔逻辑思维能力

我的老家在河北廊坊。说起来,我应该算是个在大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家里除了父母,我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也是因为家里有弟弟,妹妹,我在性格上会显得比同龄人成熟一些。

我觉得个性的差异是天生的。我的姐姐和妹妹是一种类型,他们爱玩,对学习不感兴趣;而我和我弟弟则属于另一种类型,可以静下心来学习。我的妈妈从小对我的教育比较严格,因为她是个完美主义者。

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是我的妈妈从小就告诉我在做一件事之前要将所有的步骤都想好。我印象深刻的是小时候去一个地方取东西,要是重复去了两次就会被我妈妈批评。所以我再累也得要一次性把所有的东西都取过来。这个观念根深蒂固地植根在我的内心并促使我形成了一种习惯。

后来我上学寄宿的时候,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想着我先要做什么。比如先把拖鞋放在外面,然后再刷牙洗脸,接着穿衣服……尽量做到一条龙、不重复。其实我很佩服我的妈妈,也很庆幸她的这种教育方式培养了我缜密的逻辑思维,这对我日后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帮助。

但在性格上,我觉得爸爸对我的影响更深远一些,他让我变得更为沉稳和处变不惊。我从小就比较崇拜爸爸,觉得他有能力、有担当。我小的时候家庭条件并不好,爸爸一边奋斗一边还要抚养我和弟弟,而现在,他已经扛起了一座企业。我的爸爸为人沉稳,在我的记忆中,不管他在工作上遇到什么问题,他从来不会将这种压力带给我们几个孩子,工作中是一个样子,在家里又是另外一个样子。

可能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我也逐渐形成了一种冷静的个性,遇到问题不太容易情绪化。

两所截然不同的学校

刚上高中的时候,家人将我送人了河北省衡水一中。在这所学校里,好像学习是头等重要的事,除此之外的其他事情都可以搁在一边,更别提有多少课外活动的时间。甚至于学校的体育课也是名存实亡。课上,所有的同学绕着操场跑步两圈,就从书包里拿起课本开始看书,一直持续到体育课下课。

我在这所学校基本上每天过的是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在那里,我觉得人与人之间有一种疏离感,我很难和身边的同学成为真正的朋友。

在衡水一中我只待了三个月,因为父母希望我将来能出国留学,我便去了北京市新英才学校的剑桥国际中心。

刚来到剑桥中心的时候,我觉得这里和之前的衡水一中有天壤之别。首先是课堂的差异,在衡水一中,课堂上要是有学生想提问必须要等到下课,而在剑桥中心我们却可以在课堂上随意提问。高一进校的时候,我的班主任是付靖老师,而我第一次接触到她的数学课就被感染了。

付靖老师授课极为投入、情绪激昂,轻易就能活跃课堂气氛。她还会在课堂上穿插一些笑话逗我们开心。可以说后来我喜欢上了数学这门课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付靖老师。

而更大的差异体现在这儿的整体氛围,完全没有衡水一中那样高压式的约束,活跃而轻松。来到1D班之后,我觉得我几乎是班上最安静的一个学生,我周边大多数的同学个性活泼,爱玩爱闹,而那个时候的自己有些内向,不大爱和人说话。我感觉自己好像水流中的一块安静的石头,颇有一点格格不入的感觉。但事实上我内心很喜欢这样的氛围,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容易被拉近。付靖老师虽然是班主任却完全没有班主任的架子,她待人友好而真诚,经常和班上的同学打成一片。

P49-50

目录

留学必修课——蔡金悦的故事

 留学预备役——蔡金悦自述

我以后要做什么?

预备役第一枪

透析ALevel

大学申请是个技术活

 她有自己的安排——父母的话

 独立是她的标志——老师的话

敢于质疑,源于独立

独立是她孝顺的方式

独立让她在学习部发光

学霸的迷茫——陈彬城的故事

 学霸其实很忧伤——陈彬城自述

另类学霸

我居然成为“书呆子”

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七战雅思

 转校让孩子成为更全面的个体——父母的话

孩子变得沉默寡言

换个环境

 学霸的成长日记——老师的话

聪明的孩子

心思细密的孩子

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

“油盐不进”的孩子

第一次正视自己

折戟帝国理工

人生需要更清楚的规划

 剑桥中心的“中考状元”——升学指导老师的话

性格的转变

连续两年获得数学全球最高分

“纠结”出的数学专业

有惊无险的签证申请

坚持走在变得更好的路上——纪元的故事

 坚持是我最大的收获——纪元自述

我爱计算机

从“业余爱好者”到“职业选手”

我不要考全球最高分

从菜鸟变身金牌主持人

环保从捡瓶子开始

大学,选最有名的还是最适合的?

 让他的青春自由绽放——父母的话

他坚持,我支持

爸妈要学会“找茬”

 对于他认为有意义的事,他一直坚持——老师的话

执着的IT青年

疯狂的文艺青年

爱张罗的实干青年

负责任的有志青年

 有梦想的纪元——升学指导老师的话

他对专业颇为敬畏

他的游戏中充满社会情怀

他获得了“特殊贡献奖”

从“乖乖女”到“班级CEO”——李孟蕊的故事

 我不是只会学习的“乖乖女”——李孟蕊自述

完美主义的妈妈和沉静的爸爸

两所截然不同的学校

学会管理自己

被发现的管理天分

敞开自己,管理班级

 为孩子选择适合她的环境——父母的话

放弃衡水一中

让孩子学金融

从小就告诉孩子要自立

 挖掘她更多的能力——老师的话

两周补完三个月的课程

让她更多地表达自己

优秀的班长

变、变、变——刘毕诚的故事

 变、变、变——刘毕诚自述

美国第一课

午夜追杀

美国后遗症之水壶与流鼻血

梦想——源于老师的一句话

牛津 or not?

 改变让他更主动——父母的话

 独立思考、善于沟通助他解决难题——老师的话

他善于独立思考

令他抓狂的高数

打开心结,慢慢放下

 一个被沟通不畅打败的个案——升学指导老师的话

他没有背着这个包袱,而是在不断地超越自己

他不会参与制造大规模杀伤武器!

“后进生”蜕变之旅——娄家旗的故事

 当我读高中时我在学什么——娄家旗自述

发现自己喜欢做实验

学会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我们眼里没有“别人家的孩子”——父母的话

如果老师是错的……

个性特长,不是不务正业

没必要上辅导班

冒险跳级

凡事多问孩子: 你喜欢吗?

种下什么,就收获什么

 天分需要浇灌——老师的话

爱孵鸡蛋的小朋友

“只要能看到他笑就行”

“娄家旗,你二妈来了!”

 一个背在我们身上3年的“包袱”——升学指导老师的话

你有胆量跳级吗?

帮助抬电视机的大个子

娄家旗的高二,让我欢喜让我忧

奋起直追,圆梦伦敦

带着“钢铁侠”梦去牛津——马天雄的故事

 有了兴趣,学习是件很快乐的事——马天雄自述

我想造出“钢铁侠”

演小品比学习累多了

我要做机械工程师

因为思考,学习可以很快乐

魔鬼训练,我甘之如饴

牛津面试竟然是和教授玩游戏

 有时候我们得帮孩子敲对门——父母的话

他想学,我就愿意教

在选择的关键时刻,给他助力

他用两年时间收获成熟

 因为热爱,他愿意坚持——老师的话

内秀大男孩有个机械工程师梦

他善于把简单做到极致

魔鬼训练,他坚持到最后

 一顿早餐“捡”来的马天雄——升学指导老师的话

从北仑中学到北京

从北京到牛津

中国男孩的好莱坞梦——石锟的故事

 梦想源自疯狂的热爱——石锟自述

妈妈给了我第一本《看电影》

只要坚持没有做不成的事

一个暑假,弃医从影

我努力只为坐上导演椅

找回学习与拍电影之间的平衡

 支持孩子追逐自己最喜欢的——父母的话

孩子做错事一定有原因

他喜欢的,我从不阻拦

上国际高中,我很担心

孩子想学电影,我们是干涉还是妥协?

放手,让他自己长成一根顶梁柱

 在他痴迷时,让他醒过来——老师的话

你真的想学电影吗?

不要因为热情而失去了方向

请做个脚踏实地的追梦人

“金牌礼仪”成长记——臧媛媛的故事

 美丽的原石需要雕琢——臧媛媛自述

是你们扶着我走向独立

发现一个光芒四射的我

我的“大龄朋友”

自由意味着承担责任

世界很大,也很精彩

 我们给予她完全的自由——父母的话

她总是能撑起台面——老师的话

 给她爱,就是给她机会,就是给她一个世界——升学指导老师的话

选择这所学校,媛媛的父母考察了3年

高端大气上档次

全校毕业典礼紧急救场

规划人生旅途的“营养师”——张天祺的故事

 我的青春我做主——张天祺自述

我的妈妈让我有了主见

改变自己: 从“后进”到“先进”

17岁,我决定转校

我要做一名营养师

我好像真的适合做营养师

把我领上梦想之路的人

半年走过12个地方

 怎样对孩子进行“放养式教育”?——父母的话

不干涉的教育

穷养女儿

 她是一个知道怎样学习的人——老师的话

“她是我教过的学生里最善于总结归纳的”

负责任的学习委员

从零开始也不会迟——赵芳卿的故事

 我不是个幸运儿——赵芳卿自述

梦想源于一次装修

跌宕起伏是我的节奏

宁可失败,决不作弊

新的学校,新的挑战

成长是懂得感恩

 教育的本质是潜移默化——父母的话

好环境是养好孩子的基础

真正的沟通不靠“说”

 她总会在关键时刻“发力”——老师的话

序言

爱的创造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一无二的遇见。

到2014年,新英才的毕业生被中国、英国、美国等8个国家及地区的86所世界名校录取。我想起多年前我第一次遇见李放大博士的那番谈话。那是北京市新英才学校初创时期,大家在讨论一些具体问题时,我突然问道: 教育是什么?

我希望寻找到一些志同道合者,怀着对教育朴素的热爱,不偏离教育的本质,去创造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这所学校应该去完成一种使命,动态地回答教育的疑问,在时间的流逝中脚踏出勇敢的足迹。这所学校的孩子应该热爱人生,目标明确,并向着未来踏歌而行。

“一切皆有可能。”李博士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但是他的语气,让我仿佛看到了年少的他。那年,从香港刚到英国的穷学生李放大,要学习ALevel备考大学,他发现选修一门和多门所需缴纳的学费一样,于是惊喜不已,火速选修了8门。今天,这些通过ALevel考取一流名校的孩子们知道,这样的选课意味着怎样的时间安排,意味着大脑的体操运动需要多大的耗能。我也想起当年在武夷山脚下备战清华的日子,与在英国的他们何其相似。

如同少年时就曾相遇一样,我们相视而笑,击掌共行。

这所学校不是给孩子一条出路,而是要给孩子一个世界。

我们的孩子不必盯着某所大学,而应心怀整个世界。每个孩子都应在关爱包容的环境中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也要通过学习课程打下扎实的学术基础。我们的教学不仅要建立学生的知识体系,也要构建学生认识世界的价值体系。所以,课程体系的建设是我们办校的基石。

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国际ALevel 课程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 自信,责任感,反思,创新,参与。我们以此课程为主体,融合我们自己研发的中华文化和全球视野的校本课程,开始了一条充满挑战的创新之路。

李放大博士携其夫人王桂岚女士带领一个团队,开始了新英才的国际教育之路。首先是组建团队,我们不选某所学校的成熟或者优秀教师,而重视候选人自身的教育背景,更看重对方是否对教育满腔热情并有一颗开放的心。我们像星探一样去寻找教师,“淘”回来之后全方位培养。教材,只有可参考的,但绝无现成可用,那就由李博士从英国背回来两箱子,又到香港和新加坡背回来一摞子。为了教好一门课,老师们要同时深入研究至少四本教材,然后取其精华,形成自己的notes,也就是国内所说的“导学稿”。这样的工作不仅量大,而且对老师的探究精神和开放性思维也有很大的挑战。这个团队满怀自信和强烈的责任感去反思,去创新,并参与到了这场教育的改革实践中。

如今,新英才开设的ALevel课程已经覆盖了中文、数学、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经济、电脑、艺术与设计等。几年下来,我每每看到老师们研发的装订成册的notes ,就像是看到了新英才的传家宝。

这所学校不是去选拔一批好学生,而是全力去造就每一个“新英才”。

新英才的每个孩子,在通往大学之前都有一个学业规划团队在为Ta进行“私人定制”服务。在ALevel项目引进之时,我们就十分重视大学升学指导的工作。2007年,王桂岚老师开始对老师们进行培训,如今新英才已经形成了一支由12位教师组成的升学指导团队。这个团队从孩子一进校门开始,关注其个性及学业发展,并着眼于未来,为孩子们设计成长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寻找到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价值,有了一颗愿意服务他人与社会的心,更加尊重多元的价值观,并日渐拥有创造未来的勇气和智慧。

比如刘毕诚,在少年时代出国留学,水土不服的他回到国内却无法回到批量生产的体制内。他来到新英才面试时,李放大博士慧眼识珠,欣然邀其入学。从一个闪光点开始,在新英才的几年间,刘毕诚找到了人生的基点,开始蓄势而发。就像您将在本书中看到的这11个个性迥然的孩子一样,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自己,有更多的机会去热爱,去探索,并可以越来越清晰地看见自己一生的志向。

不愿意被时代的大车滚轧的人们越来越多地加入了我们,他们把自己的掌上明珠送到新英才来,与我们一起去完成一个使命,脱离一个既定的轨道,走上一条光明却需要更多承担的路。“私人定制”的设计师是孩子自己。家长和老师都是这个团队中的重要成员,大家需要完全地接纳“这一个”孩子,然后一起去创造一个“私人定制”方案,并帮助每个孩子都能踏上梦想之路。

这所学校是爱的创造。

在新英才,爱是具体可见的。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会有各种令你目不暇接的状况出现,比如一个文静的男孩子突然梳起了马尾辫,一个个性张扬的女孩子却突然一段时间见谁都不打招呼,还有的孩子在参加完大学面试后忽然要改专业,还有的孩子永远在办公室门口问各种鬼马问题……这样的行为也许与同龄人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你会发现这里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样子,就如同你进了一所花园,各种花草树木千差万别,但是每一株植物的样子让你意识到,它们都稳稳地扎根在那里,有充足的空间、合宜的营养和安全的气候。

李博士是这个园子的维护和看守者。你会发现他经常出现在不同的教室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别教授英语、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好像所有的老师临时有事都不必担心学生放羊,因为李博士替课是永远的备案。年轻的教师也是他的学生,不光是在管理和研发方面他要引领,即便是羽毛球,各位也是经博士训练后方可在球场争雄。而当学生进行各种欢庆的时候,他会戴一顶草帽抑或是一顶礼帽出现在学生和老师中间,手拨琴弦或高或低,扬一首歌。掌声起落间,转眼他已经又出现在后台或设备间,为了核实每一个细节或低腰或屈膝,好像没有一样事情不在他心上。当你进到新英才剑桥国际中心这所花园里,你会从这里每一个人的身上看到李博士的影子。尽心尽力去爱每一个孩子,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成为剑桥国际中心所创造的校园文化。孩子们的表情,是被爱的样子。

爱与创造,是新英才的教育主张。新英才学校,也是爱的创造。

越来越多的孩子们由新英才放飞到世界各地。这场生命的遇见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有机会可以主动地参与到诸多生命的建构中,是一件多么可遇而不可求的美妙的事。

蓝春

北京市新英才学校校长

2014年6月1日

内容推荐

蓝春编著的《走向世界的新英才(2013爱与创造)》描写了11位已经拿到世界名校录取通知书的高三毕业生,他们初进新英才学校时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但是经过三年的学习和生活,在老师,家长的陪伴和引导下,他们的潜能被唤醒,他们拥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奔跑在通往目标的路上。本书通过自述、父母的话、老师的话三个部分反应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及解决方案,反应了新英才学校的“爱与创造”的教育新主张。

本书适合学生、家长及教育工作者阅读。

编辑推荐

蓝春编著的《走向世界的新英才(2013爱与创造)》描写的是一群已经拿到世界名校录取通知书的高三毕业生。这些孩子在高一进校时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但是在高中三年里,在学校,老师,家长的陪伴和引导下,孩子们的潜能被唤醒,他们拥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奔跑在通往目标的路上。这期间的一切的经历都像一个个闪烁着珍珠般光芒的珍珠,这光芒照耀了每一个人青春的心灵。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3:5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