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色彩+不论讲话或写作,准确地使用成语,都会使语言锦上添花。柳川艳编写的《成语故事(全新编译名家导读版)》图文并茂,每个成语既有与其相关的精彩故事,又有其解释、出处和例句,《成语故事(全新编译名家导读版)》可帮助小学生加深理解、拓展思路。
想学成语吗?有些成语光看字面就可以理解,但多数则必须知道它们的故事,才能弄清楚其涵义。为帮助小朋友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成语,柳川艳编写的《成语故事(全新编译名家导读版)》特收集了一些趣味盎然的成语故事,献给大家。
【出处】汉· 枚乘《上书谏吴王》。原文: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释义】安:安稳,像泰山那样安稳。形容事物非常安稳牢固,不可动摇。
汉景帝时,枚乘在吴王刘濞府中担任郎中。吴国是当时的诸侯大国,吴王刘濞野心很大,对中央政权心怀不满。汉景帝任用的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信,巩固国家的统一。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各诸侯王阴谋策划叛乱。
枚乘察觉到刘濞有阴谋反叛的动机,于是撰写了《上书谏吴王》劝谏刘濞。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叠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然而刘濞执迷不悟,加紧进行阴谋活动。枚乘只得离开吴国,到梁孝王刘武府中做了宾客。
公元前154年,刘濞联络楚、赵、济南、淄川、胶西、胶东等诸侯王,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名,起兵叛乱。历史上称“吴楚七国之乱”。汉景帝害怕皇位不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希望以此来平息诸侯王的叛乱。
这时,枚乘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击败了吴楚叛军。楚王刘戊自杀,吴王刘濞逃到东越被杀,其余五个王也落得自杀或被杀。这场叛乱仅仅历时三个月就彻底失败了。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枚乘因写了《上书谏吴王》,具有远见卓识而名声大振。刘濞没有接受这种安如泰山的策略,而是铤而走险,一意孤行,最后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刘濞的失败,说明他完全被自己的野心冲昏了头脑,再也听不进忠良之臣的劝谏,最终落得一个先逃亡后被杀的命运。而枚乘的远见卓识,不但保全了自己,也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才能。1.语言描写:精彩的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有着重要的意义。枚乘在给吴王刘濞的谏书中,以四个精彩的比喻,表明了自己对吴王谋反的态度,也证明了他是一个心思缜密、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2.比喻修辞:比喻的修辞方法,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说明事物。枚乘用了“比叠鸡蛋还危险”“比上天还难”“比泰山还稳固”,形象说明了谋反与不谋反的利弊得失。
【出处】宋·苏轼《百步诗》原文: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
【释义】秋波,形容女子的眼睛清澈明亮,似秋天的水波。比喻美女暗中以眉目传情,也比喻暗中讨好或暗中勾搭别人。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专政,董卓趁内乱之际,率大军迁入京城洛阳。他废掉少帝,另立陈留王为帝,自封丞相,独揽朝政,任意妄为,一时朝野上下人神共怒。
司徒王允看到这一切心急如焚,愁得寝食俱废。
一天夜里,王允在后花园中踱步,想起董卓专权,朝纲紊乱,危及社稷,不禁仰天长叹。忽然发现府中的歌妓貂蝉正在牡丹亭畔垂泪。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