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编著的《诗教之彀与审美之维--当代诗歌中的比兴研究》选择比兴,从话语方式的角度人手,梳理古代诗学、探讨当代诗歌的研究思路是很值得肯定的。在他的努力中,可以看出年轻学者在现代学术中的焦虑、甄别与抉择。他在借鉴西方现代学术路径的同时,用中国自身的传统去考量现实,用传统中固有的诗学资源,去梳理诗歌理论,观照当下创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这种研究,有助于我们从更广阔、更深入的层面,审视文学的过去与当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诗教之彀与审美之维--当代诗歌中的比兴研究 |
分类 | |
作者 | 张雨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张雨编著的《诗教之彀与审美之维--当代诗歌中的比兴研究》选择比兴,从话语方式的角度人手,梳理古代诗学、探讨当代诗歌的研究思路是很值得肯定的。在他的努力中,可以看出年轻学者在现代学术中的焦虑、甄别与抉择。他在借鉴西方现代学术路径的同时,用中国自身的传统去考量现实,用传统中固有的诗学资源,去梳理诗歌理论,观照当下创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这种研究,有助于我们从更广阔、更深入的层面,审视文学的过去与当下。 内容推荐 传统比兴诗学,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诗教的价值观念系统,二是文学的审美属性。张雨编著的《诗教之彀与审美之维--当代诗歌中的比兴研究》在梳理传统比兴诗学的基础上,考察了十七年诗歌、朦胧诗与第三代诗歌,呈现了传统比兴诗学在当代的延续、更新与消逝,呈现了文学现代化的过程中,历史影响的焦虑,以及远离历史后,诗歌写作的尴尬。本书立足当下,打通古今,为诗歌研究提供了深度思考的空间。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比兴的双重内涵 第一节 比兴与社会批评话语的形成 一 比兴的意义转换模式 二 比兴与美刺 三 比兴与讽谏 第二节 比兴与诗歌之美的形成 一 兴——诗情的发生 二 方法的自觉 三 诗后效应——诗歌的蕴藉性 四 从诗歌意境到人生境界——生命诗学的形成· 第二章 “十七年”时期的比兴研究 第一节 “美刺”、“讽谏”的文化语境 一 “理”的统一与“礼”的规范 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二节 “鸟兽草木”的诗歌景观 一 从“鸟兽草木”到“草木”“禽兽” 二 艾青的“鸟兽草木” 三 郭沫若与《百花齐放》 第三节 审美比兴的消逝 一 比兴与民歌改造 二 蕴藉表达的危险 三 “十七年”诗歌中的“自然” 四 “十七年”诗歌中的自然人性 第三章 朦胧诗与比兴研究 第一节 最后的“诗谏” 一 “诗谏”的发生——悼贤臣、清君侧 二 “诗谏”的高潮——“一切政策必须落实” 三 “诗谏”的尾声——控诉官僚主义 第二节 告别“谏者” 一 个人英雄的出现 二 从“相信”到“怀疑” 第三节 告别“温柔敦厚”——新的美学原则的确立 一 “温柔敦厚”的当代景观 二 告别“温柔敦厚” 三 比兴的现代转型 第四章 第三代诗歌与比兴研究 第一节 无“志”可言——第三代的诗歌处境 一 “天狗”的解救之道 二 绝望的“天狗” 三 绝路而返——第三代诗人的诞生 第二节 “去意存象”与“靠近能指” 一 去意存象 二 靠近能指 第三节 告别远方 一 远方的“声音” 二 告别远方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