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整理好自己再去做父母
分类
作者 陈素娟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1 “爱孩子,就要给他最大的自由”

——过度纵容孩子的父母

中国社会的特殊性,造就了“4+2+1”的家庭模式。因此,“溺爱”就成为中国家庭教育中的一大诟病。现在的父母,大多是知识水平高、见识广博的人,他们都希望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让孩子自立。但一不留神,给的自由过了度,就容易出现纵容、溺爱孩子的现象。当然,父母有自己的理由,“只要孩子高兴,怎么都行”“孩子还小,大了就懂规矩了”“爱孩子,就要给他最大的自由”……殊不知,父母的溺爱、纵容很容易培养出自我、任性、叛逆、暴力,甚至反社会人格的孩子。

用拳头“说话”的少年

可能一些家长很高兴自己的孩子是“孩子王”,认为这样的孩子具有“领导才能”,但是,如果孩子的领导才能是目中无人,是用暴力打出来的,那么这样的孩子往往会成为别人的噩梦。

湖南卫视的电视节目《变形记》的主人公王境泽出生在长春一个富裕家庭,身为这个大家族中唯一的男孩,他享受着父母和七大姑八大姨众星捧月般的溺爱和骄纵,父母、亲戚对他言听计从,犯了错误也没人怪他,后来,孩子连说也说不得了。这样的成长环境让他变得非常自我、任性、骄躁、桀骜不驯、目中无人,只要稍不顺意就用拳头解决问题。他打架斗殴、随意毁坏公物,面对父母和亲戚的劝说,他竟然暴跳如雷。班主任说:“学生不该做的,他全做了。”为此,他几次被学校劝退。

更让人揪心的是,在拍摄《变形记》的时候,他因为忍受不了农村的艰苦条件,逃跑了好几次,还不止一次对工作人员大打出手,甚至还要拿斧子劈导演……

这样的孩子凡事都要占上风,稍有不顺意就大发脾气。他们认为发脾气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为什么不发呢?父母亲戚哄着惯着,孩子的脾气就会越来越大。这些被骄纵的孩子,他们的心里只有自己,他们不尊重父母,不体谅别人,长大后没有社会公德,甚至会无视法律,他们肆意而为,但是却得不到快乐。

当王境泽遇到一个残疾女孩思蓉时,他说:“看到她很快乐,我为什么不快乐呢?”

拳头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孤傲的人心里感受不到快乐……

放纵孩子的恶果

放纵孩子的恶果,就是在为自己和社会培育敌人。古代有个人从小恣意妄为,他的父母从不加约束,最后他因杀人被判极刑。临刑前,他提出想再吮吸一次母亲的乳头。出人意料的是,母亲揭开衣襟后,他竟然狠狠地咬下了母亲的乳头,号啕大哭道:“当初你们要是早些管教我,我何至于有今日之死?”

放纵孩子,不仅害人,重要的是害了孩子自己。

被放纵的孩子会很自卑。他们经常伪装得很强大,怒吼和拳头也是他们展示强大的武器,一旦达到目的,短暂的满足之后,他们就会跌入深深的失落中。他们习惯了自大,不能接受自己的自卑,就变本加厉地伤害别人,陷入无休止的恶性循环中。当他们慢慢发现,一旦离开亲人和熟悉的环境,自己什么都不是,也不会有多少人关注自己,他们就会感觉很受伤。

被纵容的孩子不能延迟满足。延迟满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即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就必须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可是,被纵容的孩子一有要求,父母就立刻满足,他们没有学会延迟满足,不能容忍等待,不能依靠自己的努力达到目的。他们一有愿望就会“我要,我立刻就要”,这也是一些孩子容易沉迷网络游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在网络游戏里,他们可以叱咤风云,可以随时满足自己的愿望。

隔代抚养容易导致过度纵容

现代社会“4+2+1”的家庭模式和父母较大的工作压力是出现隔代抚养的诱因。隔代抚养的弊端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爷爷奶奶疼孙子无可厚非,而在祖辈的潜意识里,就算惯坏了孙子,自己也不用负责任。但是父母要为孩子的将来负责,即使想溺爱孩子,思想和行为上也会有所顾忌。

还有一种情况,即现在家里就一个宝贝,如果磕着碰着,或者养不好,在儿子儿媳或者女儿女婿那里说不过去。所以,溺爱纵容就不可避免了。

也有一种可能,即老人在教育儿子或者女儿上有一些过失或者不到位的地方,于是怀着内疚的心里,对孙辈溺爱一些,以弥补自己当年教育儿女的不当。

在婆媳关系咨询中,我发现还有一种情况。人老了,身体和精力都不如年轻人,思想也跟不上时代,年轻人对自己的尊敬越来越少,而且自己说了算的地方也越来越少。老人心中就会出现焦虑和恐惧,这就容易让他们变得任性固执,变回“小孩儿”,希望儿女来安抚自己。但是,老人很清楚,自己这样做不对,他们就把自己的内心渴望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做什么都不告诉他们的父母,而是予取予求。这就导致了对孩子的过度纵容。

了解爱,合理的爱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派克医生(Dr。M。ScottPeck)给真爱下的定义是:爱是一种为了哺育自身或他人的精神成长而延伸自我的意愿。

父母或长辈一味地给予,过度纵容孩子的动机有很多种,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性——“给予者”打着爱的旗号,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内心需要,而无视孩子心灵成长的需要。它是最不负责任的爱,是对孩子最严重的毒害,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所以,爱不是简单地给予,不是简单地放手,而是理智审慎地思考自己可以给什么,不可以给什么。合理的爱需要父母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理智思考的能力,包括具体的表扬和适当的批评,适时地给孩子指导和引领。合理的爱还需要在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或者无理取闹的时候,能够“温柔地坚持”自己的决定。

P2-5

目录

第一章 父母之爱可能是有毒的——21种典型的“问题爸妈”

 1 “爱孩子,就要给他最大的自由”——过度纵容孩子的父母

 2 “别出去了,外面危险”——过度保护孩子的父母

 3 “你考成这样,我面子往哪儿搁”——把孩子当“面子”的父母

 4 别人家的孩子最优秀——心里装着“别人家的孩子”的父母

 5“一边玩儿去,别烦我!”——冷漠型的父母

 6“我什么时候说过这样的话”——爱“随口”说说的父母

 7“什么事你都做不好”——过度挑剔的父母

 8“你疯了,你干吗打孩子”——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的父母

 9“再不听话我揍你!”——简单粗暴型的父母

 10“爸爸在外面有了一个家”——有婚外情的父母

 11“看我今天饶得了你”——情绪化的父母

 12“宝贝儿,考了前五名给你买……”——物质奖励型父母

 13“孩子,将来你要考清华……”——对孩子期望过高的父母

 14“我这样做都是为你好!”——控制欲很强的父母

 15“爸爸总爱欺负我们”——搞家庭联盟的父母

 16“妈妈跟你说多少遍了,你怎么不听呢”——说教型的父母

 17“我不闹了,你们别吵架了!”——当着孩子面吵架的父母

 18“你爸爸不是好东西”——婚姻出现问题,在孩子面前诋毁对方的父母

 19“你不爱玩那个”——忽视孩子感受的父母

 20“你不能这样做,否则……”——专制型父母

 21“爸爸妈妈,你们什么时候回来”——未参与型父母

第二章 消除情绪暴力——恢复原有教养

 1 先处理好情绪,再教育孩子

 2 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情绪

 3 自己为自己的情绪做主

 4 情绪越强烈,越容易了解自己

 5 放下手中的木偶线,别用情绪控制孩子

 6 学会角色转换,避免迁怒孩子

 7 学会幽默、智慧地解决问题

 8 情绪转化需要改变内在的信念

 9 母亲负责家庭的“气候”,父亲及时接纳化解母亲的情绪

 10“停一分钟”,给情绪一个缓冲期

 11“负面”情绪也是一种能量

 12 培养情绪的觉知力,让负面情绪自由来去

 13 恰当的心理暗示,削减急躁情绪

 14 学会放松自己,做到张弛有度

 15 卸下情绪伪装,真实表达情绪

 16 调整情绪,避免用内疚感控制孩子

 17 疏导情绪,不要压抑情绪

第三章 打破认知魔咒——别用过时的人生经验绑架孩子

 1 孩子不是父母捏出的泥人,请尊重孩子的人格

 2 请放下攀比心,发现孩子的好

 3“挑剔批评都是为了你好”,是真的吗

 4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请把自由还给孩子

 5“孩子,我们相信你”——你知道这句话的力量有多大吗

 6 别让孩子在赞扬声中“陨落”

 7 不要让孩子成为“玻璃人”——培养孩子的挫折承受能力

 8 允许孩子平等沟通,自由表达

 9 千万不能忽略孩子的内心需要

 10 自我实现的预言

 11 我们是否在以爱的名义控制孩子

 12 为什么不敢对孩子放手,你在恐惧什么

 13 溺爱还是逆爱

 14 妈妈们应该适当地偷一偷懒

 15 己所不欲,勿施于孩子

 16 己所欲,勿施于孩子

 17 做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父母

 18 告诉孩子,他不是老大——让孩子走下王座

第四章 重建行为模式——别把孩子做成你的修订版

 1 修补自己的童年创伤,与孩子一起成长

 2 好的夫妻关系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3 和孩子一起“疯”!

 4 找回自己,爱孩子爱家人的同时也要爱自己

 5 爸爸像爸爸,妈妈像妈妈,家庭要有合理的角色定位

 6 任何教育方法都抵不过一个好的亲子关系

 7 请尊重孩子的朋友!

 8 男孩儿归爸爸,女孩儿归妈妈

 9 担心孩子,不如祝福孩子

 10 多陪伴孩子,等孩子慢慢长大

 11 你有自己的梦想吗?和孩子一起追梦吧!

 12 低声教育孩子,做理智冷静的父母

 13 给孩子一个拥抱吧!

 14 避免说“但是”,做智慧父母

 15 父母要适时对孩子说“不”

 16 与孩子一起阅读吧!

 17 做一个高情商的父母,你准备好了吗?

内容推荐

我们把太多的关注,投放于教养方式,而忽略了施教人的心理背景。

在这个时代,30岁左右的年轻父母们,带着自身的个性缺陷和成长问题,而对着各种社会发展不均衡带来的生存压力,再加上一些类似于产后抑郁、中年危机等具体问题的纷至沓米,能否心平气和地让教养顺其自然地进行,就成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我们期待的,是当代父母的觉察与自省。认清楚自己的教育行为,能够分辨哪些是真正让孩子成为自己的正能量,哪些是出于自己没意识到的某种心理动力驱使的负而行为,这一点,远远比懂得一种时髦的教育理念更加重要。如何整理好自己,给孩子健康的母爱、父爱,让他们成为自己人生的主角,是父母最重要的使命。

陈素娟编著的《整理好自己再去做父母》列举当代年轻父母所而临的最有代表性的心理困境,以及对他们教养下一代产生的影响,并给出建议,帮助家长们认清自己的使命,把爱关进理性的笼子里,从情绪、认知、行为模式三个层面,为爱消毒。

编辑推荐

《整理好自己再去做父母》是一本指导父母如何通过发现子女身上存在的问题来认清自身存在的问题,然后教育好子女,并与子女共同成长的书。作者陈素娟是一名资深的心理咨询师,根据真实咨询案例创作了本书,囊括了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遇到的各种困扰。作者把这些问题归纳整理,并一一罗列,通过这种方式指出父母存在的问题,并指导父母如何教育好子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9 12:2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