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传统农耕文化与珠江流域水资源安全》由崔海洋、李峰著,以珠江流域特别是上游地区为主要研究区域,以侗族传统生计为切入点,结合近些年来珠江水环境的恶化以及上游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从侗族传统生计对水资源的储养能力、水体自净能力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生计模式与水资源安全之间的关联性研究。针对珠江上游地域范围和侗族主要聚居区,本课题选取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主要研究基地,对地区内侗族传统生计的变迁作系统研究;同时也站在珠江全域的角度,分析探讨侗族传统生计对优化整个珠江水环境的生态价值。
《侗族传统农耕文化与珠江流域水资源安全》由崔海洋、李峰著,是一部通过生态人类学的微观研究和人文地理宏观研究组合、探讨珠江上游地区侗族传统农耕文化的变迁和珠江流域水资源安全问题的生态人类学的专著。本书是一部通过生态人类学的微观研究和人文地理宏观研究组合、探讨珠江上游地区侗族传统农耕文化的变迁和珠江流域水资源安全问题的生态人类学的专著。
1 导论
1.1 问题的缘起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设计
2 珠江流域水环境分析
2.1 珠江流域基本概况
2.2 水环境恶化现状
2.3 水环境恶化成因分析
2.4 现阶段优化措施及成效
3 珠江上游地区的生态与民族特征
3.1 珠江上游的自然生态环境
3.2 民族文化的生态适应性
3.3 珠江上游各民族文化特点
3.4 珠江上游民族的生态利用智慧
4 珠江上游侗族传统生计文化特点
4.1 塘、田、林立体水网的构建与水资源利用
4.2 侗族梯田稻作与立体灌溉
4.3 “稻鱼鸭”共生模式的水净化功能
4.4 湿地、森林生态系统共存模式
5 侗族传统生计流变对珠江流域水环境的影响
5.1 劳动力转移促使侗族传统生计流变
5.2 湿地森林生态系统水储养能力下降
5.3 地表特征变化增加水资源无效蒸发量
5.4 生计变迁破坏生态净水功能
5.5 城市化发展带动用水需求剧增
6 优化珠江流域水环境文化对策
6.1 通过宏观调控机制及时消除水环境隐患
6.2 强化环境职能部门的协调权力
6.3 推动各民族居民的传统生计与现代化进程相兼容
6.4 稳妥地调整现代建设的评估指标
6.5 健全和完善科研体制,改善水环境决策执行渠道
参考文献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