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孤独的行星都相遇》是一部图文集,讲述了作者朱熙独自在东京留学期间的点滴生活。在边求学边旅游的过程中,作者眼光流转着风光,她用90后女生的独特视角,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淡然的东京画卷——美食、美景、美好的人。除了自己的生活感悟,旅学途中的风景,还有励志的成长经历,以及,与东京有关的爱情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所有孤独的行星都相遇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朱熙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所有孤独的行星都相遇》是一部图文集,讲述了作者朱熙独自在东京留学期间的点滴生活。在边求学边旅游的过程中,作者眼光流转着风光,她用90后女生的独特视角,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淡然的东京画卷——美食、美景、美好的人。除了自己的生活感悟,旅学途中的风景,还有励志的成长经历,以及,与东京有关的爱情故事。 内容推荐 努力的人从不孤独,因为终有一天,我们会在耀眼的光芒处相逢。 《所有孤独的行星都相遇》讲述了励志少女朱熙异国求学路上的成长感悟、少女爱情、梦想风光,是一本独自迎战世界的勇气之书。送给每一个孤身前往的你。它告诉我们:因为无所畏惧,我们的青春,才与众不同。 目录 01 黯淡的,绝望的,终究发光的 02 她的女朋友 03 请在情人节送花给我 04 愿你与所爱的人百年好合 05 我们只不过缺一首朋克 06 勇者们 07 直到花朵满开 08 下个四月遇见你 09 不合群的樱花 10 Homesick 11 Narcissism 12 唯有神知道 13 天青 14 锈迹 15 遗忘曲线 16 走马灯 17 东京物语#01让我们乘电车前行吧 18 东京物语#02来一碗拉面,不要拉面 19 东京物语#03很高兴不认识你 20 东京物语#04陪我在东京散步好吗~明治神宫篇~ 21 东京物语#05樱花,樱花,想见你 22 东京物语#06旧书店街绮丽谭 23 东京物语#07你在尽头等我 24 东京物语#08猫巴士,下一站阴雨转晴 25 她的贝加尔 26 东京女主角之歌 后记 试读章节 01 黯淡的,绝望的,终究发光的 收到东京大学的通知书是在七月一日早晨——或许八点,或许八点半,我记不太清了。 那是个阳光格外直率、刺眼的工作日清晨,盛夏的第一天。父母都早早去上班了,我则因熬夜赶稿,刚刚睡下不足两小时,迷迷糊糊、头痛欲裂之际接到一通陌生来电。对方问,有一封国外寄来的邮件,您现在方便签收吗?我大脑里一团糨糊,以至于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这就是我苦等整整三个月的结果,挂断电话后呆坐了好一会儿才滚去开门。 最终答案来临的时刻会是什么样的,我曾想象过无数次。 不管结局是好的坏的,我都以为我会为沉重的担子终于从肩膀上卸下而号啕大哭,一口气宣泄掉漫长日子里积攒的早已超出心理负荷的压力。 我以为我会在第一时间急切地将这消息告诉身边每一个人。 但是没有。 睡眼惺忪以至于头脑慢半拍的我,只是格外冷静地捏了捏邮袋——里头鼓鼓囊囊的,似乎装着厚厚一沓A4大小的纸张,而邮袋下半部略微凸起的、约三十二开大小的一小块,或许是新生手册之类的东西吧。我这样判断道。 后来想想,当时的淡定简直有点不可思议。 将邮袋被我割开一个小口,抽出内页,看到最上面一行的“恭喜合格”,我才长长松了一口气。该怎么描述那种感觉呢?就好像双方比分紧咬到最后一刻的比赛,我压着哨声投出三分球后,眼看它高高飞起,在抵达抛物线最高点的瞬间被天顶吊灯刺眼的光亮所吞没,消失在我的视野中。我紧紧按住双眼,它们被光芒刺痛,难以自抑地流出了滚烫的泪水。 我狼狈地转过身去,想要找个地方大哭一场,独自品味那份疲惫与绝望,却听到背后极轻极轻的“扑簌”一声。 载着全部梦想的、最后的、也是唯一的一球。 它仿佛蓄意要和我开个玩笑般,擦着我目光的边角轻巧地钻入了篮筐。 我抓着邮袋倒头便昏睡过去。 这是我几近一年的漫长时间里,睡得最踏实的一觉。 父母向来不对我的选择作过多干预。甚至在未来出路这个话题上,也仅仅是一年多前某个平淡无奇的傍晚,妈妈打来电话,忽然想起似的问了一句:“毕业之后打算做什么?” 当时学院下午的专业课刚结束,我要在二十分钟内从学校奔赴国贸,才赶得上傍晚开始的日语课。我匆匆钻上地铁,抢在信号消失前说了我的决定。妈妈沉默了一下,然后又问:“想好了吗?” 她说:“如果你选了这条路,爸妈就没法帮你,你只能自己加油了。” “嗯。” 列车窜入隧道,电话那头的声音开始变得断续和碎裂。我只听清妈妈说了一句,“注意身体”。 然后,直到我递出申请材料为止,那都是我与父母之间关于毕业出路的唯一一次谈话。 我享有父母给予的尊重与最大限度的自由,但这同时也意味我所做的每一个选择压负到我自身的重量都是百分之一百。同样的日子过了许多遍——北京的冬天,黑夜总要漫长几分,宿舍楼下食堂开始营业的时候,天色通常还灰蒙蒙的。似乎也只有那段时间,我尤为频繁地看到启明星。吃过早餐后绕学校跑步一周,同时练习听力,然后回屋拿上沉重的书包去图书馆。午、晚两餐随便在图书馆楼下买点面包、牛奶什么的应付,扎在书堆里做习题、查文献、写研究计划书,直到晚十点图书馆赶人的铃声响起时才打着呵欠回宿舍去。我的目标专业每年招生寥寥,完全寻觅不到同伴,也找不着可以依赖的前辈,一切只能靠自己。 经过学校西门口小吃街时,我被各种香气勾得馋虫作祟,但若真买了烤串什么的带回屋,沾了满手油腻,又觉得胃口尽失。 洗过澡再去位于宿舍楼二楼的通宵自习室赶小说稿。 累到极限,身体最先揭竿造反。 在考试前一晚彻底病倒了。 最开始我只觉得喉咙干哑、疼痛,后来身体忽冷忽热的时候,也只以为是睡眠不足的缘故。我提早收拾了书包回宿舍,想趁这最后一晚好好补上一觉。直到半夜渴醒,爬起身喝水却眼冒金星,直接一头从床上栽倒,我才真正意识到大事不妙。寝室里五个人,两个去美国的,万事交给中介打理,早早拿到了满意的Offer,开始到各地旅行;一个顺利保研的为打发时间外出实习;另一个打算工作却四处碰壁,索性彻底放弃应届生身份逃回了老家。我孤身一个人,凌晨两点半,把能找到的所有冬衣全部裹在身上,打了车去医院。我不敢给父母打电话,独自坐在发烧急诊空荡荡的走廊上等待验血结果,比起病痛和孤身一人的恐惧,更多的是次日或许无法赶上考试的绝望。我反复向医生要求采用“最快痊愈的治疗方法”,医生是个很和善的中年妇女,有点担心地看着我:“那就挂水吧……不过你一个人没问题吗?” 那时我将所有情绪揣在心底不愿承认,但现在可以说了。 其实我一直是害怕的。 翻找着学校官方网站上的招生信息,却发现我对那语言终究还无比陌生。我独自蜷缩在急诊室里,被反复上升的体温和冰冷药水折磨着,眼睁睁看着天一点点亮起来。我打了出租车,下车的时候却不得不被好心的司机搀扶着走进考场—— 我想要不顾一切地大哭。 即便看过再多电影小说漫画,迷过多少偶像,又跟多少个东京来的朋友坐在同一张饭桌上相谈甚欢,但那对我而言都是个全然陌生的国度。我真的有必要拼命到这个地步吗?——脑中并不是没有闪现过放弃的念头。 我想去东大。 被“梦想”二字华美粉饰的所有辞藻都是虚无——说到底,支撑我走过艰难漫长道路的,不过是这么干巴巴的、几乎显得有些唐突冒失的一句话而已。 梦想从来不是什么堂皇漂亮的东西。 它只是沉重的泥土下一颗干瘪到可怜的种子。甚至对旁人而言,如果它最终没有开出耀眼的花朵,就什么也不是。 但我自己知道自己心中栖居着怎样的星辰大海。 我自己知道就可以了。 P1-7 后记 与你的相遇,对为来说很重要 一 有部很古早的电视剧,我每次去KTV都很喜欢唱它的主题歌。它实在是老掉牙的歌了,连Mv都仿佛掉色了似的,灰扑扑的,抓过话筒就有些哗众取宠的搞笑意味。朋友们总笑得打着滚,抹着眼泪,哄抢点歌机——“再来个‘你是疯儿我是傻’!”“还有‘白龙马蹄朝西,!”“我想唱‘四斤大豆三根皮带’!”气氛一下子变得热烈起来。 但其实我并不是刻意在搞笑的。 我总爱唱这首歌,是因为对其中一句并不起眼的歌词情有独钟—— 它说,没有变坏的青春,没有失落的爱情。 让所有流星,随时都相遇。 二 “相遇”是个很奇妙的词。 就算它如今被铺天盖地用滥了,显得俗,我依然感觉这个词无比美好。 我和这本书的责编朵爷认识许多年,她做过我发表在杂志上的短篇编辑,也经手了我的两部长篇。我们天南海北各据一方,时常在网上打打闹闹地闲聊,言语无忌,更像朋友。但事实上,我们直到去年夏天,才在北京第一次见面。 那时她陪其他作者到北京签售,来去匆匆。而我正准备毕业离校,一边整理宿舍杂物一边穿行于诸摊散伙饭之间,每天疲于奔命。那晚,朵爷跟同伴在西单,而我在王府井与朋友吃完最后一次最爱的炸猪排,还没从难过感伤的情绪中抽出来。时间已经很晚,她发短信催促“你还来吗?”“太晚了,要不算了吧!”我与朋友告别,连忙说“来的来的”,仓猝跳上开往西单方向的地铁一号线。 我冲出西单站,找到她们所在的店时,COSTA都快要关门了。一路狂奔过后,我喘得厉害,茫然环顾店内,才猛然发觉,虽然认识得太久太熟悉,可我其实并不知道朵爷的长相。我的脑袋里出现了片刻空白,直到一个角落有人抬起手臂向我招一招,才“哦”地清醒过来,向她走过去。 那是我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与朵爷见面。 她与我想象中差不多的样子,个头小小,过于清瘦,眼睛却很圆亮有神。我不太记得她开口的第一句话是什么,似乎是直接省略了生疏的寒暄,她笑眯眯地点着我说,“太慢啦!”就像我们已经面对面地熟稔了漫长时日。 所以,究竟要怎样定义“相遇”这个词呢?辞典里能够找到固有的词条吗?那个解释又是对的吗?天长日久的平淡相识未必称得上“相遇”,素不相识的萍水相逢却又未必不是相遇。我多想参透这问题的答案,可世上还有比人与人之间的邂逅、羁绊更难解的问题吗? 她听我提起九月将要开始的东京生活,忽然提议:“要不要写一本关于东京旅行的书?反正你也喜欢拍照嘛。配点图,做得美美的。”我一愣,先兴奋起来:“好啊好啊。”继而又有点忐忑迟疑,“我能不能行啊?” 那时朵爷是怎么回答的,我也不太记得了。 …… 我没再见过她,但我记得她。 最后最盛大的那朵花火绽放在天际时,我走得累了,到路边小摊买了杯抹茶刨冰,倚坐在栏杆上歇脚。我举起刨冰的纸杯,镜头对准花火的流光,拍下一张照片。这是在东京的第一个夏天,同时我也刚巧过完一整轮秋冬春夏。如果说炎炎夏季为四季的最高潮,那么或许这杯刨冰与隅田川整夜花火最后的流光,便是名为“夏天”的演出中无与伦比的、最圆满的一个画面了。 从那些最美好最美好的冬天,走到一个崭新的很美好的夏天。 花火散尽,犹如一亿颗星星从天而降。 我接住了其中闪闪发光的一颗,它的名字好像是“未来”。 五 例行的感谢时间。 感谢时隔一年后陪伴我真正将这本图文集变为现实的朵爷。 感谢为这本书的诞生倾注心力的各位编辑。 感谢漫长路途中所有与我相遇相识、又或萍水相逢依然素不相识的人们。 感谢耐心将这本书读到此处的你。 六 如果对我而言这世上存在着什么奇妙的咒语, 我想,现在的它,应该是这样的—— “一二三四、一二三四,秋冬春夏,再来一次。” 愿所有流星,随时都相遇。 愿你我终究能相遇。 朱熙 二零一五年七月二十五日于东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