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海楼随笔》是梁由之的第四本著作,辑录了2005-2014年间零星写下而没有收入已出三本专集的若干文字。大多首发于天涯社区闲闲书话、关天茶舍、煮酒论史三大论坛和作者的博客,少量在报刊登载过。编成集子时,对全文作了一次修订。以后如有转载及引用,请以本书为准。作者的阅读与写作,一向随心所欲不中绳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对味口的读者,不妨翻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天海楼随笔(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梁由之 |
出版社 | 海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天海楼随笔》是梁由之的第四本著作,辑录了2005-2014年间零星写下而没有收入已出三本专集的若干文字。大多首发于天涯社区闲闲书话、关天茶舍、煮酒论史三大论坛和作者的博客,少量在报刊登载过。编成集子时,对全文作了一次修订。以后如有转载及引用,请以本书为准。作者的阅读与写作,一向随心所欲不中绳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对味口的读者,不妨翻翻。 内容推荐 《天海楼随笔》,梁由之著,随笔集,梁由之先生系海豚出版社“海豚文存”系列策划人。书分三卷。衡人论世、纪事杂感类篇什,编入“阅世偶记”。事关买书、读书、写书、编书的文章,辑为“翻书闲录”。为自己写的和编的书所撰前言、后记,则收进“序与跋”。 目录 序言俞晓群 阅世偶记 旁观余秋雨 享肠松龄与樊耀南 略说韩少功 附录:细节 黄沾与文怀沙 说三句话,为沈公寿 望岳偏惊旧雁行—送龙子仲兄远行 老六和他的《读库》 罚酒六杯 全身而退 麻婆豆腐 只有爱是不会忘记的 低头思故乡 结束与开始 祝你平安 故事 雪与缘分 去德钦看梅里雪山 红叶无言秋又归 大鹏半岛最南端 闲话世界杯 附一:看球乱侃 附二:胡言乱语(孔笑微) 翻书闲录 一份书单 一份书单(二) 第三份书单 杂书经眼 杂书经眼之三:心仪而难得的 杂书经眼之四:谷雨闲览 西沙这么美的地方,读书这么好的事情 从经济角度读名家书信 日记 万事俱备 相看两不厌 序与跋 《大汉开国谋士群》小引 《大汉开国谋士群》再版后记 百年五牛图说 《从凤凰到长汀》自序 《天涯社区闲闲书话十年文萃》后记 《梦想与路径:1911—2011百年文萃》后记 海豚出版社《海豚文存》小引 中信出版社《梦路书系》总序 辽宁人民出版社《回顾丛书》引言 黄裳和他的《故人书简》 问汝平生功业——《众说钟叔河》后记 后记 试读章节 郭松龄与樊耀南 读毕《张作霖传》,同时参阅了多种相关书籍,这段历史与人物算是比较具有立体感地清晰显示出来。 民初政局,有点像东周列国,也有点像三国,更有点像五代十国。但拿得出手的人与事则很少见,精彩程度远远不及。这是什么原因?难道真是陈寅惜所谓的“退化论”作怪了。 百花文艺出版社的近代名人传记,我有关于曾国藩(朱东安著)、袁世凯(侯宜杰著)、张作霖(徐彻、徐悦著)的三种,质量和可读性都还不错,朱著尤佳。曾、袁、张分别是湘军、北洋军、奉军(后称东北军)的开山鼻祖。曾出身书生,袁出身混混,张出身土匪,他们的道德、学问、才干和功业都呈现出一个明显的等差数列,每况愈下,一蟹不如一蟹。这是毫不奇怪的。 张雨亭当过棒子,老粗一个,政治野心极大,果于杀戮,不识大体,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军阀。但在军阀堆中,他又算是颇具特色的,可谓是庸中佼佼者。直、皖、奉三系军阀,奉系后起,僻处一隅,条件最差。但却最为抱团,维系时间最长,对时局影响极大、最持久。这与张作霖个人的才具与作风,自然关系极大,密不可分。环顾当时东西南北大大小小一干军阀,张作霖自己虽然死于非命,却是惟一完好无损地将衣钵基业传给儿子而获得成功的,这需要非凡的手腕。而张学良后来在中原大战和西安事变的两次石破天惊的选择和举动,极大影响乃至决定了国家走向及国共两党势力的消长,在历史上留下深深的烙印。 奉系有过两次较大的内江。张作霖及身所见的一次,是郭松龄兵变。 郭松龄很受张作霖器重,与张学良关系也极好。他似乎深受其夫人韩淑秀影响。韩给人的印象,可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倘郭成功,韩的活跃程度,恐怕比后起之秀、她的义女邱毓芳有过之而无不及。盛世才主政新疆后,邱毓芳大出风头,号称“新疆的宋美龄”。 顺便说一句:有名的新疆特克斯八卦城,就是盛的岳父、时任伊犁屯垦使兼守备司令的邱宗浚主持建造的。 我注意到,郭叛张时,盛世才正在郭军中任职。这位日本陆军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是郭颇为倚重的新锐力量。郭松龄终于失败,除了他自己的一系列失策外,日军直接介人干预和基督将军冯玉祥本其一贯作风背约未践是不容忽视的两大原因。结果,郭松龄、韩淑秀夫妇双双遭擒杀,并被暴尸三天。 郭松龄滦州兵变的失败,常常使我想起同样功败垂成的樊耀南在新疆发动的“七七政变”。樊耀南,湖北公安人,留日学生出身,毕业于早稻田大学。他使命感极强,自视甚高,身居要位而对现状严重不满,有挫折感,周边认同率不高,敢作敢为而虑事不够周密。樊的结局,尤其令人惋惜。实际上,刺激他采取断然行动的,很可能只是一个误会-他和被刺的杨增新都很冤枉。两雄火并,同归于尽,最终捡到便宜的却是金树仁这等庸才。历史的发展往往就是这般吊诡。“六国嗤嗤,为赢弱姬”,此之谓软? 樊耀南和郭松龄都是兼资文武的一时人杰。但他们肯定没能顾上悉心研习一通历史上成功的政变案例,比如唐朝初年的玄武门之变和明代中叶的夺门之变。 2006年10月22日P16-18 序言 为梁由之新著《天海楼随笔》作序,刚提起笔,我的记忆立即漂浮到2008年。那时我在辽宁出版集团任职,正在图谋调转到北京工作,故而心中烦乱,日常有闲,整天在天涯、新浪、网易上发文章、发帖子,招惹是非。一会儿让人捧上天,一会儿又惹来一顿臭骂。面上看,这是我在消磨时光,实则我的内心之中,一直都在暗暗运力,试图回到出版一线,再做几年心爱的图书。那时网络写作风起云涌,出版人无不深入其中,找寻好文章、好作者。我若有“再做羹汤”的志向,不了解网络这一块思想沃土,怎么行呢? 最初上网,我有两个决断。一是署名,我用了实名,一露面便引来一片质疑之声。善者劝我还是隐身为好,避免招惹麻烦;不善者见面就骂我坏了规矩,还以为自己是谁呢?其实我哪有那么复杂,只是一只菜鸟,蒙头便这样做了。做过之后,也不好再改实为虚,只好听天由命。也可能是经过一段观察,网友们觉得“技止此耳”,不再理我,我也就一直实名下去。再一是登录论坛,我选择“闲闲书话”。起因是此前此地,一大批网友对我主持的《万象》杂志、“新世纪万有文库”等,都有热议。许多朋友纷纷传达信息,转来其中热捧或热骂的种种言辞,让我极为看重。此番步入网络是非之地,满目茫然,能想到的乌有之乡,也只有闲闲书话了。 最初落户闲闲书话,街市上灯火通明,往来行人匆匆,都不大理我。偶尔有人略停脚步,凑过来撩起面纱,问上一句:“你真是当年辽教社的俞晓群么?”那目光望去,仿佛我已经是前世的鬼魂!我知道网上流传,有三类人是上不得网的:一是在任领导,二是主流作家,三是文坛小丑。我一个编书的商人,什么都够不上,最多是一个不速之客,身着破衣烂衫,与草根们混在一起,争争抢抢,发一点试水文章,混个绿脸、红脸,聊以自慰! 正当此时,我发现了老梁。他是闲闲书话特邀版主,是“他乡”的大领导。不过老梁的两个特征,却引起我的注意。 一是气场。说起来网络表达极为奇怪,虽然无收无管,却又有自然形成的秩序。眼前飘来这位“老大”,落笔惊风,引得粉丝雷动。我在暗中观察许久,心中暗自纳罕,此君行迹飘忽,时隐时现,却有这等感召力,这等言语技巧,是何门派背景呢?我尤其欣赏老梁“以暴制暴”的本事,那是“诸葛亮骂死王朗”式的文字狂喷,天赋神权,常人如何学得来呢?外在的情境,又让我想到早期部落的酋长?“文革”中的红卫兵头头?或者是古罗马的斯巴达克斯?网络江湖啊,本体的气势外溢,本来就是一种先验的存在,学不得,也装不得! 二是才华。老梁两篇网上雄文,在众多文章中,始终浮在九五之位。实言之,我受老派学人影响,一直对于网络文学、网络史学之类学问,不大感冒,或日不大信任。面对老梁一类人物呼风唤雨,最初是出于好奇:“这厮”文章,竟也如此火爆,真有什么见地么?一定要去看看。这两篇文章为《大汉开国谋士群》和《百年五牛图》,看过之后,确实有了不同的感受。说起来都是寻常的历史,寻常的人物,寻常的题材,寻常的主题,落到老梁手上,却能出新,首先就是一奇了。更兼文章中有见识,有学养,有谐谑,有戾气,有文字暴力,有政治倾向,总之网络文章该有的奇巧,都被老梁运用到令人发指的程度。其实当今网络之上,妖孽最多,顺口来几句天朝妙语、人间词话,也不算什么奇事。老梁的不同,还在于他不卖弄,不热骂,不动肝火,不追逐主流,不煽风点火,不仗势欺人,不做腐儒闲谈,不为政客说教……除此之外,老梁的文字中,还会透射出一种隐隐的威慑力。 常言“爱屋及乌”,我这一番偏爱的情绪,自然将老梁文章的优点缺点,一并包容下来。下一步该做什么?还用问么,我一个出版商,就可以组稿了。我原想将老梁的两本著作一并拿下,后来几经斟酌,自觉以辽宁氛围,《百年五牛图》很难通过;还是只签下《大汉开国谋士群》版权,放到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最初联系,是我主动在网上给老梁留言组稿,希望出版他的著作。这也是我作为社长、出版集团老总,第一次在网上,向一位陌生的作者组稿! 说心里话,此时我的醉意,并不全在酒上!无限的好奇心,推着我一定要跳出虚拟空间,在现实生活中,见识一下这位网络雄才的真实存在!结果电话一通,但闻老梁声音雄健,语速奇快,滔滔不绝。最初印象,老梁在政治上极为成熟,并且其强记才能极为罕见。比如背诵诗文,我只见过王充闾先生的才气,沈昌文曾经夸赞王充闾“举杯一唐诗,落杯一宋词”,世间无出其右者;而老梁强记又有不同,他时常表现出一种“脱口秀”的本事,没有那么郑重,没有那么呆板,没有那么生硬,信手所为,文辞契合,已经达到天衣无缝的境界。后来数次与老梁相见,兴之所至,他每每以浓重的湖北口音,大段背诵诗词、文章。我历来自恃记性不错,却真的不是他的对手。 2008年,他说《百年五牛图》确定在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希望我能赐序。我几番琢磨,还是没写出来。究其原因,在这里说出来,主要是我只认同其中三人称得上牛人,其余二人就不敢苟同了。但我一生习惯,最不喜欢与人争论,不喜欢说服别人,也不喜欢被别人说服,所以我在大学读师范生,毕业后却不愿去做老师。我若在老梁著作的序言中,写出自己的观点,那算什么呢?何况“五牛”之中,还有一位至今也说不得的LB存在,还是推脱了吧。这些话,我从未对老梁说过,此次说出来,也是一种精神的解脱。因为自从那次作序爽约之后,我的心中一直存有一丝歉疚,面对老梁这样一位铮铮汉子,头上阳光普照,我的心里,就显得暗淡了许多。其实老梁在网上民主环境中生存已久,怎么会有那么多想法呢?此番老梁新著出版,我早就应允要写些什么,聊补此前那一点缺憾! 说到最后,我的心里还有一点难过的情绪,也要说出来,向老梁致歉。那就是2009年下半年,我来到北京海豚出版社工作,硬将老梁拽来,帮助我策划“海豚文存”。2011年迄今,几年下来,老梁策划出书将近二十种,获得各方好评。后来海豚平台有限.老梁声誉鹊起,找他的人越来越多。老梁便四面出击,同时在多家出版社,推出多套丛书,影响越来越大。作为“局外人”,老梁操作这么大的场面,一直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如此一来,老梁在出版界、文化界名声大噪,许多出版大腕儿都来找我,对我说:“你是梁由之的老朋友,能帮助我引见一下么?”老梁与人接触时,也会添油加醋,时常说道:“我这一点能力发现,还是俞晓群先知先觉,引我入行”云云。每当此时,我的内心中就会涌出一些内疚之情,因为以老梁的才华,做金融,做文章,云游天下,指点江山,哪一样不好呢?却偏偏被我引入歧途,为人作嫁,做一些服务他人的事情,耗费精神不说,如果做乱了心境,却如何是好呢?还是让我独自追随张元济、王云五、沈昌文之辈,为他们的文化理想拾遗补缺去吧!梁兄才识俱佳,可以成就之大事正多,切不要碍于情谊,在此久留,那样下去,我会愈发感到愧对仁兄了! 俞晓群 2015年6月4日 后记 《天海楼随笔》是我的第四本著作,辑录了2005—2014年间零星写下而没有收入已出三本专集的若干文字。大多首发于天涯社区闲闲书话、关天茶舍、煮酒论史三大论坛和我的博客,少量在报刊登载过。编成集子时,对全文作了一次修订。以后如有转载及引用,请以本书为准。 书分三卷。衡人论世、纪事杂感类篇什,编入“阅世偶记”。事关买书、读书、写书、编书的文章,辑为“翻书闲录”。为自己写的和编的书所撰前言、后记,则收进“序与跋”。我的阅读与写作,一向随心所欲不中绳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对味口的读者,不妨翻翻。 2005年6月28日,我发出第一张帖子《一份书单》。次年2月14日,开通了天涯博客。熟悉的朋友都知道,“天海楼”是我的书房名号,“天海楼随笔”则是我的博客名称。而今,新书即将付印。几经斟酌,干脆以博客名兼作书名。名实相副之外,也算是一点印记,一种纪念。岁月如流,倏忽十年,抚今追昔,感慨系之。 本无意开博客,是当年在“天涯人物频道”主事的肉唐僧兄先斩后奏,替我弄的;只是偶或更新,却就此坚持下来,一直不曾中断。本亦无意结集,是当时在新星出版社供职的陈卓兄给我打了个长达数小时的电话,建议邀约促成。俞晓群社长获悉书稿成型后,坚邀放到海豚出版并主动包序;目前,俞兄果然践诺,一篇情文并茂足为拙作增色的序言一气呵成。责任编辑郝付云女士认真到位的工作,使定稿更为凝练匀称。附录的孔笑微博士短文《胡言乱语》,才情洋溢妙趣横生。时隔六年,吴本清教授先为我的书房题写匾额,刻下又为本书题签。无心插柳柳成荫,此之谓欤?凡此种种美意善缘,自当铭记感念。借此一并致谢。 我曾在《从凤凰到长汀》的“自序”里写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每本书亦然。”此书又是一个例证。 2015年6月8日凌晨,夏历乙未羊年芒种后两日,梁由之记于深圳天海楼。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