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编著的《作为方法的民国》集中研究了引入民国历史文化视野之后对于传统的现代文学研究可以形成哪些方面突破,对于过去的现代文学研究而言,究竟意味什么新的思路、理念和问题意识。该书倡导一种真正回到“中国历史”,挖掘“中国问题”,力图展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的方向。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作为方法的民国/民国历史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李怡 |
出版社 | 山东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李怡编著的《作为方法的民国》集中研究了引入民国历史文化视野之后对于传统的现代文学研究可以形成哪些方面突破,对于过去的现代文学研究而言,究竟意味什么新的思路、理念和问题意识。该书倡导一种真正回到“中国历史”,挖掘“中国问题”,力图展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的方向。 内容推荐 “民国历史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是国内第一套从民国历史文化的角度重新梳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丛书。 李怡编著的《作为方法的民国》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重点项目阶段性成果。这一课题所开创的文学史观将刷新20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为未来新的学术格局奠定基础。 目录 总序之一 民国历史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可能 总序之二 历史还原是现代文学学科拓展的有效途径 导论论作为方法的“民国” 作为方法:亚洲与中国 作为方法的“民国” “民国”如何成为“方法” 一 “国家历史情态”与文学史叙述——百年中国文学史研究的概念与范式问题 “新文学”、“现代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国家历史情态”的提出 “国家历史情态”的历史建构 二 文学的“民国机制” “民国机制”: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种阐释框架 怎样讨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民国机制” 关于文学的“民国机制”答问 三 民国历史视野中的现代中国文学 宪政理想与民国文学空间 辛亥革命与中国文学“民国机制”的国体承诺 五四:文学的“民国机制”的形成 附录:谁的五四?——论“五四文化圈” 含混与矛盾:国民党战时文艺政策的一个特点——从张道藩《我们所需要的文艺政策》谈起 四 民国文学研究的学术论衡 “民国热”与民国文学研究 重写文学史视域下的民国文学研究 命运共同体的文学表述——两岸华文文学视野中的“民国文学” “民国文学”与“民国机制”的三个追问 民国文学:阐释优先,史著缓行 五 “民国历史情境”与知识社会学方法 知识社会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世界知识、地方知识与中国文学研究 少数民族知识、地方性知识与知识等级问题 从进化论的时间到区域论的空间 语言的整合与历史情境的整合 地方性文学报刊之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史料价值 “本土化”问题的“主体性”解决 后记 |
随便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