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理想与现实之间(美国的对外政策研究以美国的香港政策为例)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作者 沈本秋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沈本秋著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美国的对外政策研究以美国的香港政策为例)》将从对外政策研究的决策视角出发,综合分析美国对港政策生成的过程与政策特征。为了分析美国对港政策生成的多元环境,本书引入了白宫领导视角、官僚领导视角和跨部门领导视角。白宫领导视角用于分析在白宫的主导下,美国对港政策的生成过程。官僚领导视角用于分析美国国务院主导美国对港政策的生成过程。跨部门领导视角用于分析美国国会和行政部门如何互动生成美国的对港政策。

内容推荐

美国外交一直在两大传统之间进行选择: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究竟什么条件下出现理想主义外交,什么条件下出现现实主义外交,学界已有的成果基本上集中于美国实力的兴衰,认为美国实力强大时理想主义至上,美国实力衰落时现实主义至上。但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并不是只有在历史长周期中才出现,而是在美国近百年历届政府的外交中都有出现。沈本秋著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美国的对外政策研究以美国的香港政策为例)》拟从决策政治角度予以研究。

自老布什政府以来,美国深入介入香港事务。对于香港事务,中国作为主权国家,具有当然的定义权,而且中国为了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确定了香港“循序渐进”发展民主的原则,但是美国则鼓吹香港应急速发展民主。在香港政制结构上,中国确立的是“行政主导、立法监督”,而美国却主张立法与行政分立。针对上述议题,美国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和奥巴马历届政府都采取了诸多政策措施,由此产生了中美之间的“香港问题”。美国对港的政策既有理想主义成分,又有现实主义内容,而且四任总统决策模式各有特点。这为研究美国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外交的决策政治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因此,本书的研究问题是:美国的香港政策是一个怎样的决策过程?美国的香港政策具有什么特征?

针对上述问题,本书将从对外政策研究的决策视角出发,综合分析美国对港政策生成的过程与政策特征。为了分析美国对港政策生成的多元环境,本书引入了白宫领导视角、官僚领导视角和跨部门领导视角。白宫领导视角用于分析在白宫的主导下,美国对港政策的生成过程。官僚领导视角用于分析美国国务院主导美国对港政策的生成过程。跨部门领导视角用于分析美国国会和行政部门如何互动生成美国的对港政策。

通过分析,本书发现美国对港政策的生成过程有以下特征:老布什政府时期,美国的对港政策主要是白宫领导;克林顿政府时期的前两年,美国对港政策主要是由国务院这一主管对外政策的官僚部门领导,而此后直至香港回归前主要是跨部门领导;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的对港政策主要是国务院主导的官僚部门领导;奥巴马时期表面上决策较为民主,实际上奥巴马很坚持原则,白宫掌握最终选择权。

在上述决策过程特征下,美国对香港的政策具有以下特点:老布什政府在介入香港事务与保持中美友好关系之间寻求平衡;克林顿政府前两年,在国务院的主导下,美国的对港政策主要态度是深度介入,此后尽管行政部门也努力在介入香港事务和维持中美友好之间寻求平衡,但在国会压力下这种平衡不得不偏向于介入“一国两制”;小布什政府第一任期鲍威尔为首的温和保守派主导国务院,出于全球反恐以及朝核问题等战略需要而急于和中国谋求发展良好关系,所以为了中美关系大局,美国的平衡是偏向维护中美关系的,而第二阶段赖斯主导的国务院逐步加大了在全球推动民主的战略,重视介入香港事务;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白宫掌握最终决策权,尽量在介入香港事务与维护中美关系之间寻求平衡。

美国对港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1989年至2014年,美国历届政府的对港政策其实一直是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做出选择。美国介入香港事务体现了理想主义的价值追求,而在此过程中,美国又不得不重视中美关系的维护这一现实因素。根据决策视角,本书得出以下结论:白宫领导视角下,美国政府尽力在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寻求平衡;国务院主导的官僚领导视角下,主要决策者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政策走向,如果决策者重视理想主义追求,美国的政策则会偏重于民主、自由等诉求,如果决策者重视现实因素,美国的政策则也会偏重于现实因素;跨部门领导视角下,由于国会的压力,美国的政策走向主要偏重于理想主义的诉求。

目录

摘要

导论

一、美国外交传统中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二、中关之间的“香港问题”

三、本书拟解决的问题及选题意义

四、研究现状

五、概念界定、视角与方法、预期的创新点、难点与不足

六、本书结构

第一章 决策视角与美国对港政策的假设

 第一节 美国对外政策决策研究:层次、视角与理论模式的多元化

一、分析理论的多元化

二、美国对外政策决策研究的特点

三、美国对外政策决策研究的不足

四、决策主体与决策理论模式的应用

 第二节 香港国际政治经济“二元特征”与美国的香港政策目标

一、香港的国际政治经济“二元特征”

二、中关在香港利益的融合与冲突界定了美国香港政策的目标

 第三节 白宫领导视角、官僚领导视角、跨部门领导视角与美国的对港政策假设

一、白宫领导视角与美国的香港政策假设

二、官僚领导视角与美国的香港政策假设

三、跨部门领导视角与美国的香港政策假设

第二章 中美“香港问题”的端倪

 第一节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及双方的政策

一、中英“香港问题”的迫近

二、中国的政策

三、英国的政策

 第二节 美国对中英“香港问题”的政策

一、美国对中英谈判刻意保持低姿态

二、美国对中英谈判实施谨慎的介入

三、美国对中英谈判结果:乐观

 小结

第三章 白宫领导与老布什政府对港政策

 第一节 白宫领导:老布什政府决策的理性行为者模式

一、决策特征:参与性总统的现实主义理念

二、美国对港政策的决策环境

 第二节 白宫理性行为者模式下美国对港移民政策的出台

一、英国在香港移民政策上的国际化措施

二、美国国会的双边和多边移民计划

三、老布什政府的理性抉择:批准双边计划但拒绝多边计划

 第三节 白宫理性行为者模式下美国对香港“民主”与

“人权”的关注

一、国会的激进:批评《基本法》与呼吁港人“自决权”

二、老布什政府的理性平衡

 第四节 白宫理性行为者模式下《美国一香港政策法》出台

一、国会的声音:麦康奈尔的《美国一香港政策法》

二、老布什政府的理性抉择:对国会法案的“保守支持”

三、老布什政府理性权衡的结果:《美国一香港政策法》的出台

四、《美国一香港政策法》出台的意义

 小结

第四章 官僚领导、跨部门领导与克林顿政府对港政策

 第一节 官僚领导模式下克林顿政府初期对港政策的决策

一、官僚领导:克林顿政府初期对港政策的决策特征

二、官僚领导模式下美国政府对彭定康整改方案的支持

 第二节 跨部门领导下1995~1997年克林顿政府对港政策的决策

一、跨部门领导:1995~1997年克林顿政府对港政策的决策特征

二、跨部门领导下美国政府对香港“三级议会”选举的支持

三、跨部门领导下美国政府对“临时立法会”成立的反对

四、香港回归前夕美国对华施压

 小结

第五章 官僚领导与小布什政府对港政策

 第一节 温和派官僚领导模式下小布什政府第一任期的对港政策决策

一、温和派主导的对港政策基调

二、温和派主导下美国对《基本法》第23条立法的低调态度

三、理性的平衡:美国政府对香港政改之争的态度

 第二节 强硬派官僚领导模式下小布什政府第二任期对港政策决策

一、强硬派官僚的决策特征

二、美国政府对香港政制之争的态度

三、整合香港“泛民主派”:美国驻港领事馆暗中行动

四、转型外交:美国增加对涉港非政府组织支持

 小结

第六章 白宫领导与奥巴马政府对港政策

 第一节 白宫主导:奥巴马外交决策团队与决策特征

 第二节 奥巴马政府对港政策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

一、美国积极推动非政府组织在港的活动

二、官方在介入中保持务实态度

 第三节 奥巴马政府介入香港民主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国家利益:美国介入的内在冲动

二、“一国两制”下香港民主渐进发展是美国介入的外部因素

三、香港认同的“二元特征”为美国介入提供了可能性

 小结

结语 决策特征视野下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附录 本书研究的意义及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11: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