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人依旧(精)》由钟叔河亲自题写书名,马家辉伉俪作序。
资深阅读周刊主编姚峥华以好友视角描写相知多年的书人。作者在谈笑中敏锐观察,下笔时细腻真诚,活灵活现李长声、欧阳江河、祝勇、绿茶等知名书友的故事与生活。
工笔素描,漫谈国内名书人;细节重重,有书便是好风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书人依旧(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姚峥华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书人依旧(精)》由钟叔河亲自题写书名,马家辉伉俪作序。 资深阅读周刊主编姚峥华以好友视角描写相知多年的书人。作者在谈笑中敏锐观察,下笔时细腻真诚,活灵活现李长声、欧阳江河、祝勇、绿茶等知名书友的故事与生活。 工笔素描,漫谈国内名书人;细节重重,有书便是好风景。 内容推荐 《书人依旧(精)》是姚峥华《书人书事》、《书人小记》的延续,这一次,她写的是身边更熟悉的书友。作者以工笔素描,漫谈她眼中的书人们。姚峥华的特点是以小见大,细节重重, 不试图概括人物全貌,只用言谈举止、 眼神动作,就把人呈现得活灵活现。 目录 序一 看姚 序二 姚看 辑一 又见陀爷 高宣扬先生的太太 闲话李长声 “发光体行动派”蒋子丹 凤凰诗人欧阳江河 一千株玫瑰一千个古清生 花花草草记阿来 巴匪蜀儒冉云飞 校友学长师兄祝勇 美与爱美的女子徐峙立 刚者师永刚 老友十年砍柴 “传教士”方韶毅 与粱鸿的近距离接触 文雅疯狂者陈焱 孤云回归魏英杰 “公号”小王子绿茶 辑二 与陈美延先生的邮件往来及其他 与吴学昭先生的通信及其他 一处关于冯亦代的细节错误 与饭牛有关的一封尘封六年的信 “物的解放者”扬之水 后记 试读章节 又见陀爷 又见陀爷。 江湖称李陀为陀爷,我也跟着叫。时隔七年,自苏州冷冰川画展后,我们又在深圳见面。岁月似乎没有在他身上留痕,陀爷还是身形挺拔俊俏,浓密银发微卷,眼神依旧温和宽容,握手时他似乎也能记起几年前我们相聚过。 嗯,那一年苏州,是春末夏初.参加画展的人很多,各路神仙云集,记得的有董秀玉、宁成春、陀爷与刘禾、王鲁湘、许戈辉、师永刚、李文中午我们在“张生记”吃完午饭,下楼,阳光暖暖,四周园林正好是散步的好时节,只听陀爷说,要去办理各种挂失手续,身上所有银行卡、手机在搭乘飞机时搞丢了。事后,我真佩服陀爷的淡定,按说这种事要第一时间处理,他却悠悠然先吃饱饭再说。 这一次,已是晚上七点半,大家相见欢,人座,开饭,他咀嚼了两口菜后,说,手提电脑落在飞机上了。同行的欧阳江河惊诧道,你那一台很贵,2000多美金吧,是一款超薄的苹果机,内存很大。“里边有正在写的小说稿。”那惨了.被人拾到,直接易名发表了。我们有点惋惜,赶紧联络航空公司,不管如何,努力再说。陀爷则淡定如常,“有密码,拿到也未必打得开。再说,发表就发表了。呵呵。” 这就奇了怪了.每次见面,陀爷必丢东西。是他的缘故,还是见我们的缘故呢? 我端起酒杯,陀爷赶紧拿起杯子,有点不好意思说:领导嘱咐不能喝酒,我就随意一下。 是太太刘禾吗? 是医生。呵呵。 陀爷还常年在国外吗? 现在要多回来走走了。这些年中国的变化很大,后边的走向,极有可能影响世界的新格局。有点意思,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回来多看看,或是做点事儿,参与其中。 亲历一下? 嗯。 可是,国内现在很多问题,比如食品安全、环境恶化、教育体制,甚至贪腐等等,大家都在往外走呢。 唉,这就是没在外边居住的人的误区了。旅游跟生活是两回事。比如房子,现在总说高房价,买不起。国内一套房的钱可以在国外买一套豪宅…”这里有城市区域地段的不同。拿市中心的房价与国外郊区的房价比,当然没有可比性。纽约中心地段20多平米的房子,每月租金是2万多美元。怎么说呢?还有,我们这边庞大的中产阶层,吃好穿好雇钟点工.都没问题。但在美国,中产阶级,要下一次馆子,那是很大一件事。每个月能出去外边吃一两次,那就不得了了。没人敢雇佣保姆,根本雇不起。他们日子无忧,但手上没有闲钱。 为什么呢? 我们的中产阶层,底下有七亿人垫底,像金字塔。这部分人现在是最宽松最自在的。而在美国,他几乎没有垫底的,他们是橄榄球型的,穷人只有小小一部分,富人也只有上边一小部分,中间全是中产。没人革命,没人抱怨,没人出离愤怒。为什么,因为他们早已卷人一套既定的机制中。比如,你得结婚,才能少交税;你得买房,才能少交税。买了房,你得按揭,为了还贷,你得拼命工作,工作之后待遇提高,为少交税,你得再买更大的房子,于是,你又得还更多的贷款,于是,你得更拼命地工作……如此反复。哪有时间考虑其他的事情。等到某一天,你干不动了,资金链断了,还不了银行的钱,你立马会被扫地出门。现在街头那些流浪汉怎么来的,就是这样的下场。还有一个例子,经济的衰退,现在也出了啃老族。我的邻居,有六个成年的孩子,他们全部回家住,没有工作,没钱买房,于是住父母的房子。各开一辆车,他们家的院子停了六七辆车。在美国,地大人稀.没有车,几乎寸步难行。大都会好一些,但很多城市,是没有公共交通的,别说地铁,就是公交车也没有。 唉,想不到美国有这么多苛捐杂税呵? 哈哈,那不叫苛捐杂税,是社会制度。 那欧洲的制度是不是更台理些?比如他们的高福利、免费教育,等等。 对,他们是资本主义中保留着社会主义。最好的做法是德国,它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融合。中国以后的道路,也许得参照德国的做法。我几年前就向国人鼓吹了西方国家的一些弊病,很多人不理解。 P11-15 序言 序一 看姚 我有个不知道算不算是“陋习”的习惯:尽量不看不读不听涉及我的电视节目、电台广播,或采访报道.无论它是专访,或仅仅谈及我,哪怕是只言片语,可避则避,免被干扰心情。只因既自卑复自大,若说的是我的负面,难免生气,总觉受到误会与委屈,若是表扬,却又常嫌不够,总自觉有百般的好而未受到正视肯定。我真变态。 但我读了小姚写我的《细节马家辉》。 那文章,收录于她第一本书《书人书事》,文内谈了我在深圳、台北、吉隆坡的行走动态,既名为细节,写的自然是细节,写我的言写我的行写我的婆妈写我的粗爽,我读了,如揽镜自照,朋友的眼睛就是镜子,而镜子里贯注了真诚的关心。所以我读得开心也放心。那绝非传媒记者或主持人为了采访而采访的浮面记录,而是一位好朋友——有幸认识的好朋友,在几场缘份里得以一道出游的好朋友——在结伴谈笑吃喝过程里的敏锐观察,若非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或若欠缺一颗好朋友的热心肠.不可能写出这么细腻的细节。的的确确,我第一次读到自己的细节。 那本书里的其他文章,正如姚峥华的第二本书《书人小记》的其他文章,亦如第三本书《书人依旧》的其他文章,尽管不名细节,实则细节重重,无论写谁,男也好女也罢,都是细节,言谈举止,眼神动作,该过滤的都被小姚过滤了,该留下的也都留下来,所以把人呈现得活灵活现,如工笔素描,于小姚眼下,人脸便是好风景,而好风景里总有好日子,我觉得,主要因为执笔者有一副好心肠。有人是因懂得而慈悲,小姚也许是因慈悲而懂得,故抓准了笔下人物的温暖和善,而又扣紧书本与书写,在书的世界里,我们没有好坏,有的只是各种处境和各个抉择,如得其情,哀可以是喜,而喜是更喜。 这本书里写的几十位人物,我并非通通有缘结识,但就我所曾接触的或熟络或生分的朋友而言,读了,确实如见其人,小姚把他们的细节送到我的眼前。19世纪的美国画家惠斯勒(James Whistler)画出了伦敦云霞雾的浪漫与悲哀,那是伦敦的细节,他把它带人观者眼里,所以王尔德说,在惠斯勒以前,伦敦没有雾。不知道有多少被姚峥华写及的人物有类似感觉,觉得终于被她写出了细节?至少我有。 在姚峥华下笔以前,马家辉没有细节,在她下笔之后,细节处有了马家辉。我不可能不感激。 后记 书城里见面,家辉哥拿出他刚刚买的《书人小记》说,先签名。 我汗颜,硬着头皮写下“敬请批评”。 他又把书推过来,不行,得写点温暖的话。 呵呵。温暖的话,要讲的当然有很多很多。比如现在,比如这里。 先说书名。自从2013年在翻译家胡小跃(他是我第一本书《书人书事》的责任编辑)的鞭策下开始了书人书事的写作之后,这个系列迄今没有停止过。它像是我日常工作生活之余的一个透气口,栖息地,像是一个最忠实最无私的密友,伴随身边,默默期待。某一天我忽然发现,接下来的日子好像离不开它了……《书人书事》之后,海豚出版杜俞晓群老板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充当了我第二本书的婆家,并赐名《书人小记》。书以绛紫色的浓烈封面炫目登场。忝列海豚一员,沾沾自喜之余,更觉战战兢兢。 现在,第三本来了。延续前两本的书名路线.大侠帮着起名《书人又记》或《书人依旧》。我请教钟叔河钟老,并希望他为我的书名题签。信周五交给快递小弟,他随身信封用完了,说回公司再装件。薄薄的邮件随他而去,我不禁忐忑起来。三天后,来自湖南长沙的快件就到了深圳,“钟叔河寄”字样明晰有力。打开信封,里边三页信笺,两页是用毛笔写就的书名,一页是毛笔写的信,钟老说,你写得挺好的,继续下去。 我愈觉战战兢兢。 马家辉、张家瑜伉俪,是我们极好的朋友。问,写序好吗?家辉哥说,好,我又问,你们一人一篇,互相不看,各写各的。家辉哥说,好。痛快得像兄长。想起去年冬天杨照大哥在东北渤海大学留学生宿舍里,用临时借来的秃笔白纸,为我写下若干条“书人小记”……此时我写后记,家辉家瑜的序文还没有来,内容无从猜想,但可以想象,里边定载着满满的温暖。就像毛尖以其著名“毒舌”腔为我第二本书所写的序,满纸“荒唐”言,暖暖姐妹意,坊间因此多了几声喝彩。 世纪文景出版公司总经理王蕾,网名“文景王猫”,人如其名,长得极其温婉秀气,做起事来却豪迈得不似一介小女子。这次,她勇敢地为我的第三本书挺身而出。微信群里组了一个三人小局,她,我,还有书责编陆飞。我报告,书名《书人又记》。她悠然作答,如果我们能想出一个更好的…·猛然间,我想为这个一直闷声不响的女孩更改一下网名——“文景王虎”。猫虎同科,不是吗? 言归正传。《书人依旧》分两辑,辑一收的依旧是亲历亲见的可爱有趣的人物,来自书界、学界、诗界、出版界、传媒界、翻译界,辑二是拾遗补漏,有前边集子中的错误修正,如《一处关于冯亦代的细节错误》;也有前书人物的续集,如《“物的解放者”扬之水》。还有因一些因缘与几位前辈通信并引发的感慨,如《与吴学昭先生的通信及其他》《与陈美延先生的邮件往来及其他》。写法一如既往,白描素记,轻盐弱油,还原难忘的场景.忆录有意味的对话,展现其人微博微信上的只言片语。希望它环保而非寡淡,让阅读变得轻松、轻松再轻松。 姚峥华 2015年6月2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