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家茶座》是一本杂志型图书,每2个月出版一期,目前已经出版至33期。它以“轻松、休闲、高雅”的风格特点和“有趣、有识、有用”的内容特点,赢得了法律人士以及普通读者的喜爱。其一方面强调作者的权威性,文章作者大多为国内第一流的法学家;另一方面强调图书的通俗性,力求内容贴近读者、贴近生活。它市场定位明确,读者意识强烈;注重品位,但不盲目学术;贴近生活,但不盲目追求热点;强调通俗,但绝不追求庸俗。
本辑为《法学家茶座(2015.2总第46辑)》,由何家弘主编。
|卷首语|
何家弘 挑战生命极限
|三言拍案|
张晶 “养母虐童案”重述
尚晓援 谈子敏 从南京虐童案看中国儿童保护制度的进步与不足
刘引玲 南京“养母虐子案”引发的思考
王雪梅 处置儿童家暴事件的核心——儿童最大利益
|前沿聚焦|
秦前红 权利保护缘何需要独立司法
宋志军 从聂树斌案看刑事诉讼法的溯及力
郭烁 那一句“认罪态度好”太沉重
|后生论法|
刘猛 西南联大的法学教授们
冯威 阿列克西与“基尔学派”一瞥
赵庆斌 小官巨贪马超群
|法治漫谈|
沈云樵 迟到的法经济学
——对民法典立法的第三种探究
陈虎 恐怖主义与权利的边界
李勇 盛英会 依法治国是中华文明最关键的一次“进化”
|法学札记|
贾宇 学术传承与学人使命
西原春夫 付玉明 刑法学术共建中的中日友谊
王立民 也谈中国法制史学史
|身边法事|
车丕照 “非鱼” “知鱼”
——缺失合同条款的补充
彭勃 开枪还是不开枪,这是个问题
刘斌 四十八小时与三个例外
|名师剪影|
田文昌 特殊年代的师生情谊
——忆我的三位人生导师
|名家访谈|
廖明 张慧 银丝飘逸 壮心不已
——高铭暄先生访谈录
赵秉志 彭新林 法治反腐是时代的选择
|域外法制|
傅跃建 波士顿鞋匠的爱心
何柏生 美女案与罗马史
李红勃 野鸭湖畔的法学沉思
|史海钩沉|
侯欣一 同是杀人,命运却完全不同
|聊斋闲话|
郝铁川 从成语看古代的君臣关系
王三义 “辱国” “丧权”分开看
董艳锋 也说“李银河三原则”
丛立先 “国家公职人员计划生育法”何去何从
|书城夜话|
赵佳音 人类如何面对刑事错案
——“比较视野中错案救济和预防研讨会”侧记
薛晗 法律职业人的第一步
——读《致年轻律师的信》有感
杨先德 悲剧震撼人心,冤案推进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