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坐看云起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曲桑卓玛
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甘南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宗教文化、民俗风情,形成了一种独具魅力的美感。因而,甘南的文学创作亦是如此,这种美感是一种“诗化”的美学意识,它涵盖了人的精神依附和文学个性、文学思想与人文关怀、艺术美和人性的有机结合。曲桑卓玛所著的《坐看云起》是对“诗化”美学意识的一种践行和体现。

内容推荐

《坐看云起》是甘南女作家曲桑卓玛的第一本散文集,全书精选了作者近年来刊发在各类报刊上的散文59篇,共分为“飞花丝雨”“善爱悠悠”“虫吟田园”“行走红尘”和“万水千山”五辑。绝大部分篇目以旖旎秀美的舟曲山水为视野,有对自然风光的绚丽描绘,有对风上人情的简洁素描,有对亲情爱情的诗意书写,也有对历史山水的深情解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乡村的文化感悟与审美感觉,语言洗练清丽,意境空灵隽永,风格婉约秀美。

目录

第一辑 飞花丝雨

 隐逸的桃源

 素描坪定关

 山雨溪风又一春

 秋日私语

 春到坪关风在香

 春到山野

 春日随想

 飞花丝雨春如愁

 荞麦花开白雪香

 又是一年荞花香

第二辑 善爱悠悠

 坐看云起

 在水一方

 烟雨苍茫

 燕子

 江水悠悠

 生命中的白龙江

 合欢,合欢

 落叶是飘在风里的一首诗

 宁静的村野

 歌里的爱情

 蓝色龙胆花

 六瓣的雪花

第三辑 虫吟田园

 在浓雾里奔跑

 独坐雨天里

 山居

 倾听风的声音

 背水

 虫吟田园

 风吹麦浪

 惠风吹过龙江岸

 坪关的雪

 屋后的杏树

 醉美黄昏

 雪霁初晴

 雪落千山

第四辑 行走红尘

 陪你一起看草原

 明日隔山岳

 趁着外婆还在

 孩子,请试着松开妈妈的手

 家有猪猪侠

 老人如星

 母亲,今夜想您了

 温暖的妻子

 亲爱的,我很好

 风雪夜归

 第五辑万水千山

 雨浓坪定关

 仰望圣山

 一架金秋话南峪

 静美龙王沟

 诗意九原

 云端上的朝水节

 无花的花园

 碌曲,永远的喜悦

 烟雨濛濛冶力关

 梦回天池

 天池散记

 苍茫江油关

 佛是一座山

 西望松洲

“诗化”的美学意识——曲桑卓玛散文集《坐看云起》跋

后记:行走红尘,坐看云起

试读章节

隐逸的桃源

有一次,驱车上坪定,当车子转过真牙头上方的那一道弯时,一幅宁静恬淡的画面深深吸引了我:暮色中,只有几户人家栖居的山庄罩着一重白雾,矮矮的泥屋上空升起袅袅炊烟,空气中依稀闻得香椿炒蛋的烟火味道,像一些暗藏在记忆里挥之不去的符号。屋后的梨花像一些碎琼乱玉,雪样的冰莹美丽。杨柳依依,那一张羞涩的脸庞哪儿去了?桃花依旧盛开在春风里,活泼而随意。风吹过,花儿摇摇摆摆,丰腴、清丽、心无杂念。

某一处院落,犬吠声朗朗传来,我知道这里很久没有陌生人涉足了。土黄的屋子,泥筑的院墙,斑驳的柴门,没有白色的瓷砖和涂料,也没有青色的屋瓦和砖块,整个山庄看起来古老、朴素、原汁原味。这里原本是山上有地的村民在农忙季节暂住的地方,没想到还真有人在此长居!核桃木山庄,我怎么把你和隐者的桃源联系在了一起?

月色溶溶,清风淡淡,想起遥远的武陵桃源。一个迷路的渔者,仿佛梦游似的误入了桃花源。桃花溪水,幽篁琴声,也许还有一片开满鲜花的山岗。芳草柔嫩鲜美,幽幽曲径在林问交错。落英缤纷,轻盈的桃花恣意飘落,像一场纷纷扬扬的红雨,梦也似的铺在草地上,奢华、浪漫到了极致。

蛮荒的田野,古老的村庄。秦人村,秦人村,原本只是陶翁心中一方完美无瑕的乐土。阡陌纵横、鸡犬相闻的村庄,在古老的中国比比皆是,然而像仙境一样没有喧嚣、没有灾难,唯有幸福安乐延绵不绝的却只有秦人村!试想,在清风明月下,举一杯自制的桃花酒,吟诗赋词起舞弄清辉,那该是多么洒脱!或者,砌几间小屋,以茅草苫之,窗前植三五棵桃树,于三月的晚风中看疏影横斜。如此,世上也该无憾事了。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当唐代诗人贾岛写下这首《寻隐者不遇》,满怀惆怅踽踽离去的时候,心中该是多么惘然!郁郁青松,悠悠白云,在深山密林处独守着一份静好的岁月。云山,古松,童子,构成了隐者远离尘世的桃源。背负着小小竹篓,行走在苍苔密布的山间小径,不时有松枝拍打着双腿,露水浸透了衣衫也浑然不觉。云深雾也重,一声杜鹃啼鸣,幽谷花落又一年!

人称梅妻鹤子的林逋是北宋有名的隐士,曾在风景如画的杭州西湖孤山结庐、隐居20年,史载他“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峡峭特,多奇句”。最喜欢读他的《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月光清清浅浅,在百花残败的暮色中,一枝枝寒梅或斜倚茅舍,或横出水面,低下头来却是暗香盈袖。若不是那幽幽扑鼻的香味,还以为那一树树争相开放的花朵是雪花呢!在秀丽的西湖山水中,植梅养鹤悠然闲适,每当外出归来看到引颈相迎的翩翩白鹤,心中该是多么惬意!虽然林逋一生淡泊,不追名逐利,但是看到侄子林宥及第却非常高兴。别人对此很不解。他却淡淡地回答说:“非荣非辱,而是因人之性情不同各自相宜,相宜则为荣,不相宜则为辱。”多么豁达开朗的人生观!

烟雨朦胧,远山抖开一袭如纱的薄雾,奂坪石桥静静地浮在小溪上,任云雾在身旁萦绕缠绵。隐隐飞桥,清清山溪,只是不见了随溪水漂流的桃花瓣。真希望这溪水再大点,大到能够载得动一叶小舟,让满满的愁绪随着谲幻的水波一点点消融。在嶙峋的瘦石旁。一丛马兰花带雨盛开,蓝莹莹的花朵静静绽放着山野悠悠的清苦。那把寒光闪闪的镰刀割刈过,那些不谙世事的牛羊啃食过,还有野火焚烧以及寒霜苦雨欺凌不断,怎奈我花开怡然?

P3-4

序言

审美的享受——曲桑卓玛散文集《坐看云起》序

知否

在我的长期阅读实践中,我以为有几个方面较易进入文学的领域。比如道德的话题,这方面有鲁迅、周国平等;人性的话题,比如巴尔扎克、林语堂、王蒙、林清玄等;人类的话题,如余秋雨、张承志等:还有审美的话题,如我国唐代孟浩然、王维等的田园诗,美国梭罗的《瓦尔登湖》、英国亨利·詹姆斯的《法国掠影》等许多西方的游记类散文等。每一个作者由于天然禀赋、学识、视野及所处时代不同,各有自己的擅长领域,呈现出各自的风格。每一个领域只要观察和表达得很有深度和特色,就很不错了。

在我生活的中国北方甘肃南部的白龙江边,我所认识的曲桑卓玛,多年来写作了大量散文,虽然由于地域的原因,她的散文还不是那么知名。个别的还略显单薄,但是,她大量的、主要的作品还是有相当的文学性和诗性的。她以审美的眼光观察着自己生活的土地,以诗意的思维、油画般的文字,把震撼过自己的情境、风物、人物等描述出来,再现出来,使读者得到美的震撼和享受,给人以柔美、清新、绚丽的感受。

通读她的散文,我的脑子里进出的几个关键词有“标题党”“婉约”“油画”“文艺青年”等。这里,我将我的几个突出感受表达一下,向大家很负责任地介绍一下这位很勤奋、很有特点的作者。

首先,我特别喜欢她的文章标题,这可能与我的阅读积累有关,与我的美学趣味有关。曲桑卓玛的几乎所有文章标题都是那么的诗性,那么的优美,如:“素描坪定关”“春到坪关风在香”“飞花丝雨春如愁”“荞麦花开白雪香”“坐看云起”“落叶是飘在风里的一首诗”“独坐雨天里”“孩子,请试着松开妈妈的手”“静美龙王沟”“碌曲,永远的喜悦”“烟雨漾漾冶力关”“苍茫江油关”“佛是一座山”,等等。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短短的几个字最能显示作者的审美趣味和美学修养。我感觉曲桑卓玛不管是先有标题,随之行文,还是先有感觉行文,然后修改文章标题,她的文章标题总是十分精道地提炼了她的文章的意蕴,表达了她的文章的风格,显示了她的语言功底,给读者理解感受她的文章的所指提供了很好的归指。短短一行标题文字,就给读者一个幽静、恬淡、灵动的心情,将人导入一种虚静、优雅的时空,给人一种情绪上的铺垫,让你暂离烦躁、红尘、功利,让你进入一个绿草、蓝天、鲜花、清风的世界,与大自然物我两忘地交流、感受与对话。当你细细阅读完她的文章,细细体味她的标题,感受到她总是细致的、认真的,她重视每一个细节,她有丰富的感受,有空灵的想象,有精致的提炼,有诗意的归纳,也有突出的主旨。

很遗憾,我们有不少作者,对文章的标题,故弄玄虚,让人摸不着北,心中只有自我而没有读者,要不是作者自己解释,读者很难猜出作者的用意。有的只是草率命题,失之简单,浪费了标题的特有功能。而曲桑卓玛总是那么用心、那么细致、那么认真地对待每一字,心中既有自己的感受又有读者的感受,是那么诗性的平易、优雅的平易,让人与她的文章有一种平心静气的儒雅的交流。

下面,再说一下婉约的感受。

曲桑卓玛的文字世界给我浓烈的婉约感受,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她的文章多描写的是一种静美的自然,是无声的时刻和世界;她用纯洁的大绿、大蓝、大红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素洁的图画,像西方油画那么色彩浓烈、细腻、精致,姹紫嫣红般呈现眼前,读她的许多散文像在欣赏一幅色彩斑斓的风景画,让我震撼;她描写的对象都是自然的花草,有绿地,有溪流,有湖水,有牛羊,质地柔软、清净;她时而为风花雪月而放飞,时而为花草摇曳而动情,时而为羊羔蝴蝶感动,其感受是细腻、敏感、轻柔的。这些都无不指向一个词:婉约。

同时,她在散文中时不时地用上一两句唐诗或宋词里的规整语句,那么优雅,那么清丽,那么古典,也强化了婉约的气韵和风格。

她的文章大多以舒缓、优雅的语感和节奏行文,中间时不时地有诗句和短句的跳跃,显得空灵和潇洒,结构轻松自如。阅读她的作品,有时感觉好像在欣赏一幅幅淡雅的国画,艳而不俗,疏而有蕴,精巧雅洁。

请看她的《春到坪关风在香》中一段文字:“漠漠轻寒中,灿灿林花著雨盛开,麦田一片浓绿,明丽的色彩渲染了坪关的山山水水,虽然晚了些,但春天还是来了。远处高峰寺旁的山坡上,还有马子头、清子坪的房前屋后,桃花、杏花、李子花竞相绽放,散散淡淡,宛如一个个身穿粉红莎丽的印度姑娘,或微笑或低语,那迷人的倩影把村篱茅舍点缀得如同世外桃源!风过处,暗香浮动,却是春天的味道。”描写出的对象色彩淡雅、画面清晰,大量叠字的运用营造了一种舒缓的情愫。给人有一种幽幽静静的享受。

还有《素描坪定关》中的一段:“你见过盛开在蓝天里的花吗?在坪关,真有这么一树杏花,震撼过我的视觉!阳春三月,在午后静谧的柴场咀,那一树繁花以蓝天为背景,粲然怒放。蜂群鼓动着透明的翅膀,偶有蝴蝶载歌载舞。如果花蕊是花朵挂在嘴边的小酒窝,那她一定是笑笑的、甜甜的。天空湛蓝,像一片宁静的海。站在树下,仰望那一树诗意,白云红花两悠悠!”蓝天、白云、红花,那么耀眼、静美,翻飞的蝴蝶、蜜蜂,那么的柔美,像一幅绝佳的摄影作品。这种纯净的色彩和氛围特别能洗洁人的心灵。

有的作家经常是以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的心态透视自然的,有的是以哲学家、伦理学家的方法在解剖自然,而曲桑卓玛则常是以一个油画家和摄影家的眼光在感受着自然、欣赏着自然。  首先,她的散文以描写自然风景和风物的作品据多,一个作品常是一幅精美的风景画,而且是一幅油画。或者一个山村的小品,或者一面山坡的景象,或者一个劳动的场面,或者一树杏花的特写,她都描写得色彩鲜艳,笔法细腻,场面清晰,给人以强烈的视角和色彩冲击。其次,就是那些以写事、抒情为主的篇章,也以场景描写渲染其中,且写得十分精致到位,是其中的精彩之笔。读她的作品,一幅幅清晰的画面浮动在眼前,如果有油画笔。几乎可以再现出她眼前的景致,复原出曾经震撼过她的景象。

请看她的《飞花丝雨春如愁》一段:“清晨,雨停了。空气洁净得如同山涧溪水,清冷而透明。一只燕子展开翅膀,从小巢里飞出,剪刀似的尾羽掠过村边高高低低的树林,随风潜入那一片淡淡的鹅黄……凭栏远眺,一条小径绕过村舍,沿着柴篱消失在原野的尽头。丝竹声声,深巷杏花灿然盛开!最爱那一树树云霞,开出一场场柔媚的梦境。那花朵是轻云,是霓裳,任凭二月春风细细裁剪。河畔杨柳青青,飘飘摇摇垂下千万条嫩枝,缕缕柔情轻拂一帘幽梦。”溪水、树林、村舍、杏花、云霞,耀然眼前,画面清晰,栩栩如生。

应该说,曲桑卓玛有很强的语言造像能力,这是她的一大优势。她是作家中的画家。如果说,画家笔下的画作常以色彩和具像感染人的话,作家笔下的场景常以氛围和想象放飞人,更为灵动,更有情绪感,更有诗意。

在我的感觉中,曲桑卓玛真正具有文艺范儿。

有的人,在散文中以写好人好事、坏人坏事为主题,好人好事容易写得浅薄,坏人坏事容易写得嫉愤,好似在张扬社会正义,但容易失之于形象与诗意,很容易像批判与表扬。有的人写国家大事与国际风云,跟着形势与号召走,容易口号化、概念化,当然也容易时过境迁就味同嚼蜡。我们所喜欢的真正的文学应该是审美的、人性的、诗意的观察、思考与表达。

而曲桑卓玛始终以一颗敏感的心在感受着风吹草动见牛羊的景致,欣赏着炊烟袅袅牧童归的风景,以一颗柔嫩的心在感受着风花雪月、春花秋月,把自己沉浸在自然当中,将自己化成了自然中的生灵,与自然息息相通。

请看她在《春到坪关风在香》一段:“云淡风清,羊儿在柳坪的山坡上吃草。黑色的四蹄,迈着细碎的步伐,从水草油油的小溪边款款走来。对于一只羊来讲,生活在羊群里是一种无比幸福的事情,尤其是在春天里。它就是这样一只幸福的羊,在清风里吃草,在阳光下散步,或者跟羊群里的某只山羊咩咩地说上几句情话。偶尔,它朝我望过来,幽蓝的眼睛有些迷惘。”这里,羊就是自然的神灵,羊在望着她,就是自然的神灵在望着她,在吸引着她、召唤着她。同一篇中的另一段文字:“远处,那一丛丛玛瑙刺开花了,大朵大朵的黄色花朵,散发着馥郁的芬芳,沁人心脾。山坡青青,上有千古白云悠悠,下有百代青绿绵绵。其实做羊比做人更滋润!它不会说话,只是顶着一对尖尖的犄角沉思默想。春风吹来,花香弥漫山野,林花落了无需清扫。蜜香阵阵中,我只羡慕那只幸福的羊。”此刻那只羊的心态就是她的心态,那只羊就是她的化身,就是她想要的精神。这里,已经显示出庄子的物我一体的境界,是一种诗意的状态了。

还是上面这篇散文,下面这段话之前写的是自己的姐姐,接着是这样一段文字:“浮山漓水,凭栏远眺,我的心在诗意里沉默。依旧是山溪潺潺,依旧是莺歌燕舞,可是我的目光却无法停留在这寂寂的原野。什么时候有微风拂面而来?什么时候有你击节而歌?一样的天籁虫鸣,一样的月影疏淡,而我却期待着与你相聚。再撑一伞江南烟雨!”对于这样美景,她不想自己独享,而是与自己的挚爱同时享用,同时沉醉。这里,我想,这个姐姐也可以扩大成是人类,是想让这段风景和感受成为所有人类的感受,成为人类的挚爱。

人类的思维可以说有三种境界。一种是科学的境界、实用的境界,这种境界是占有的境界,是物质的境界,是唯我独尊的境界。第二种是道德的境界,这是他物也有心灵的境界,是一种通情、共鸣的境界。上面两种境界都是人与他物对立的境界,是物我两分的境界。而只有第三种境界,即审美的境界、宗教的境界,是物我相通的境界,是物我相融为一体的境界。曲桑卓玛在许多场景中时时把自己融化进所感动的景物中,把自己化成大自然的一部分,可以说在她处于审美的和诗意的状态时,她已经成了大自然中的一部分,她被美所同化了、融化了。此刻,外在的美就是她心灵美的物化状态,她的心灵美就幻化成了外在的对象美。这种超脱的美,是一种至高的幸福,是一种诗意的存在。曲桑卓玛很多时候进入到了这种状态,我想她触及到了艺术的一些本质。

在此,我为艺术为曲桑卓玛带来幸福而默默地祝福。

知否:本名张斌,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作家协会会员。舟曲县文联主席,出版《城里乡间》《戏剧人生》等多部文学、历史类书籍。

后记

后记:行走红尘,坐看云起

小时候,躺在屋顶上,听外婆讲一些古老的传说和故事,始知花草树木、虫鱼鸟兽都和我们一样,有着各自的灵魂和向往。藏语童话故事《老虎和狐狸》中狐狸的种种狡诈与算计、《阿克顿巴》里那个穷人的善良与智慧,还有《格萨尔故事》里格萨尔王的文韬武略,虽然懵懵懂懂却也算是受到了一点点文艺的熏陶。

仰望夜空中繁星点点,群山环抱着那个叫做盖欧的小村庄,山中自有山野生活的简朴与纯真,可我多么希望有一天能够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像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可这是一只怀揣爱与梦想的青蛙,也是一只有着敏锐洞察力的青蛙。我能听得懂林间清风沙沙的絮语,看得懂溪旁烟柳淡淡的愁绪,常常为一朵花而微笑,也为一片云而驻足。感谢父母的开明与通达,在舟曲山后纯藏区里20世纪80年代仍然是一个不重视女童进学校受教育的时代,而我的父母却把我们三姐妹都送进了学校,让我们接受了知识的滋养,使我们成为有理想、知荣辱、懂礼仪的现代知识女性。

1994~,对我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那年秋天,我走进了甘南藏族中等专业学校学习,有缘做了拉目栋智老师的学生,在恩师的悉心教导下我开始大量阅读经典名著,并开始学着写一些诗歌和散文。1997年在老师的指导下第一篇散文《梦里楼兰》在《东方潮》上刊出,又相继在《甘南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了《走进腊子口》和《季候》等文章。2000年在《山韵》文学报上以“林叶”为笔名,开辟了自己的专栏,发表了16首小诗,从此蹒跚学步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虽然中专毕业后离开了校园,可恩师的关怀却依然紧紧相随。拉目栋智老师和扎西才让大哥凭着对文学事业的一腔热血,利用工作之余办起了《文化纵横》文学报,我收到了恩师亲笔书写的信件和那份报纸的创刊号,并在信中鼓励我不可放弃梦想,要努力搞好创作,必须心无旁骛!在那个青涩的少女时代,我试着断断续续写一些朦胧的爱情故事,然后把一些涂鸦之作寄了出去。令我高兴的是,居然收到了《文化纵横》特意寄来的报纸样刊和稿费!而这,更加坚定了我用心写作的信心和勇气。

2007年,知否先生将我发表在《山泉》和《甘肃公安》杂志上的《梦回天池》《碌曲,永远的喜悦》和《落叶是飘在风里的一首诗》等3篇散文稿件收录进了《第九十九眼泉——舟曲县五十年文学作品选》一书。从此,知否先生也成了我的第二位恩师,常常在文学笔会和文友聚会上,肯定我取得的成绩,并指出不足之处以期改正。也承蒙先生厚爱,将我拉进了《舟曲》杂志的编委会,以尽绵薄之力,实感荣幸!

2011年,我离开了公安队伍来到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坪定乡工作。不可否认,这是一个转折。离开了朝夕相处的战友和自己热爱的公安事业,毕竟有些依恋和不舍,但是美丽的坪定关却将我轻轻拥入胸怀,温柔地接纳了我。请古老的坪定烽火台和残存的骞必诺古城堡作证,我是真正爱上了这里!仰望圣山,于浓雾里奔跑,看烟雨苍茫,听坪关故事,写山居生活,阅诗意九原,谁说这不是更好的生活?其实,世间万物就是阴阳两极构成的,有得必有失。我在这里愉快工作,潜心写作的同时,也亏欠了老公和孩子很多,于是便有了后来的《家有猪猪侠》和《温暖的妻子》等篇目,也算是对他们做个小小的弥补。

很久以前看过一部美国电影《万世千秋》,教皇朱利安二世,为了荣耀上帝而大兴土木,在罗马建筑圣彼得教堂,找来当时名满艺林的雕刻家米开朗琪罗为其作画。米开朗琪罗刚正不阿,虽在宗教压力下屈服,却不能苟同于十二个巨大的圣徒画像。于是,在极度郁闷的情绪下他走进了一个小酒馆喝酒。原本是橡木桶装的上好葡萄酒,店主却将酒桶砸破,任凭殷红的酒水横流一地。问其缘由,却道:“酒酸了,就倒掉。”米开朗琪罗受到了启发,毅然毁掉了已经画成的圣徒像,重新构思历经四年艰苦卓绝的工作,终于完成了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天顶画》的绘制。这部电影里的台词“酒酸了,就倒掉”,也深深地影响了我。所以,在本书里,我只收录了11篇2011年以前的作品,约有30篇早期的散文都已清理删除。因为,早期作品毕竟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处处有着模仿和借鉴的痕迹,并且没有思想深度,文字也显得青涩不够温润饱满。本书作为我的第一部散文集子,我像期待腹中胎儿的呱呱坠地一样,期待着这本书的面世。同时。也敬请广大老师和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多提一些宝贵意见,这些意见建议对我今后的创作来说,将会受益匪浅。

已经是午夜时分了,可我还想说几句感谢的话。除了对拉目栋智老师和知否先生表示深深的谢意之外,还想对帮助和支持过我的冰鼎、牧风、王力、扎西才让、夜帝和张理德几位仁兄以及完玛央金、海日卓玛大姐说一声:“谢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今天,我只迈出了小小的一步,今后必不会懈怠偷懒。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我都会静下心来,坚持读自己喜欢的书,并用一些温暖的文字书写心路历程。

行走红尘,坐看云起。

因为,人活着,必须得留下一些痕迹。

2015年8月12日于舟曲坪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1:2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