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李嘉言纪念文集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本《李嘉言纪念文集》是李嘉言之子李之禹为纪念李嘉言先生百年诞辰编写的一部集子。它从不同方面表现了李嘉言先生高尚的人品和学者的风范,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李嘉言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书中收录有关先生的遗稿、学人追忆、故朋缅怀、家人记述、书信往来等。

内容推荐

李之禹编的这本《李嘉言纪念文集》共收100多篇,分五编编辑,文章包括《李嘉言先生与河南大学中文系》、《往事如烟悉来眼下》、《李嘉言先生与唐诗研究》、《闻一多致李嘉言信函》、《李嘉言与闻一多先生》等。

目录

第一编

 《金碧文论》自序

 《贾岛年谱》自序

 《唐诗系丛》前言

 改编《全唐诗》草案

第二编

 李嘉言先生与河南大学中文系

 继承老一辈学者的精神风范

 献诗七律并感念

 缅怀李嘉言先生

 音容笑貌历历在目——我所知道的李嘉言主任的一些情况

 在中文系系主任的位置上——怀念李嘉言老师

 培养青年教师,传授治学经验

 拳拳情深,思之伤神

 声名远播,影响深远

 纪念先师李嘉言教授诞辰一百周年

 河南大学的精神影响大学大师的人文精神

 考据求实治学求真理念求新

 继承李先生的学术创新精神

 永恒的教诲终生的铭记——纪念李嘉言先生百年诞辰

 往事如烟悉来眼下

 勤奋谨严的学术大师平易近人的共产党员——回忆李嘉言先生

 忆及嘉言仍感悲伤——关于李嘉言先生的点滴印象

 漫忆恩师李嘉言先生

 追思李嘉言先生

 先师懿范照我心

 一位永远奋斗不息的共产党员——李嘉言老师百年诞辰纪念

 恩师的渊博学人的风骨

 崇敬与怀念

 怀念恩师李嘉言教授

 恩师嘉言,萦绕耳边

 我爱我师——怀念恩师李嘉言先生

 听嘉言师讲《离骚》的记忆

 风景依稀似当年——我读高校的几位老师(节选)

 教学严谨诲人不倦

 忆恩师李嘉言先生

 留住对李嘉言先生的记忆——纪念李嘉言教授诞辰100周年

 桃花李花盛开时

 落日孤舟去,青山万里看——纪念恩师李嘉言先生百年诞辰

 青山万里看,临风一长咏——读《长江集》忆嘉言先生

 人生天地间 忽如远行客一一记李嘉言先生

 家乡亲友忆嘉言——纪念李嘉言先生百年诞辰

 李家缘

 循循善诱一丝不苟

 李嘉言先生二三事

 考证解析与时而进

 回忆李嘉言先生

 风骚道德两联灿——怀念李嘉言先生

 追求进步的李嘉言

 穷通知有命不为寸苗惊——记古典文学研究家李嘉言先生

 李嘉言先生百年祭(二首)

 恩师李嘉言先生印象(外一首)

 纪念恩师李嘉言教授百岁华诞(新声)

 纪念先师李嘉言教授诞辰一百周年

 纪念李嘉言先生百年诞辰

 江城子·纪念恩师李嘉言教授诞辰一百周年

 先师懿范照我心

 怀念李嘉言先生

 怀念李嘉言先生

 悼李嘉言教授

 深切缅怀恩师李嘉言先生

 孙荪教授为李嘉言百年诞辰敬题贾岛诗(并记)

 一棵比一个世纪年轻十岁的大树(节选)——为河南大学90年而作

 许挺教授敬献对联

 李嘉言先生与清华大学——兼论民国时期大学的办学经验

第三编

 梁实秋为教育部全国学术审议委员会审评李嘉言《金碧文论》的审评意见

 李嘉言关于《贾岛年谱》与岑仲勉先生讨论的文章

 傅璇琮文章(摘录两段)

 关于《中国文学教学大纲(草案)》编写情况

 路在何方?——纪念李嘉言先生百年诞辰读《(长江集)新校》有感

 关于“兴”的本质与作用

 李嘉言的《改编(全唐诗)草案》与“清华学派”

 李嘉言先生与他创建的“《全唐诗》校订组”

 李嘉言先生与唐诗研究

 李嘉言及其唐诗研究

 有诸多新发现的李嘉言教授

 唐代文学学术史的重要篇章(摘录)——着重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

 《贾岛年谱》及其诗集研究

 关于岑参、李贺、贾岛研究

 关于孟浩然研究

 关于孟浩然二首诗作者辨

 关于杜甫《石壕吏》几个问题的商榷

 李嘉言与《楚辞》研究

 对李嘉言《楚辞·九歌》研究中有关问题的评介

 对李嘉言《屈原<离骚>的思想与艺术》一文中典型性艺术分析的引证(节选)

 关于李嘉言《篇终接混茫》的评介

 李嘉言先生二三事

 李嘉言《(六祖坛经)德异刊本之发现》的写作与胡适

 一生求索的谦谦学者——李嘉言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第四编

 云中谁寄锦书来人事音书漫寂寥——新发现的郭沫若、陈寅恪、岑仲勉、闻一多、朱自清、尹达等名人信函掬珍

闻一多致李嘉言信函

闻一多先生给李嘉言的信

闻一多为李嘉言擢升及加薪致梅贻琦校长函

陈寅恪先生致李嘉言信函

朱自清致李嘉言信函

郭沫若致李嘉言信函

刘文典致李嘉言信函

刘盼遂致李嘉言信函

尹达致李嘉言信函

余冠英致李嘉言信函

卞孝萱先生给李嘉言的信

中华书局致李嘉言信函

 关于《改编<全唐诗>草案》给《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

第五编

 李嘉言生平简历及著述简表

 李嘉言与闻一多先生

 李嘉言斋号与笔名考释

 继承父亲未竟事业

 李嘉言与武陟——纪念李嘉言百年诞辰

 李嘉言与河南大学中文系教材建设

 李嘉言《先秦文学述论·汉魏六朝文学史》整理后记

后记

试读章节

很久就该写这篇文章了。由于病,经常卧床,迟迟没能着手,每次接到李之禹同志的信,我总感到内疚。现在不是病有什么好转,而恰恰越来越重,并且进展迅速,因此,我感到有尽快写出来的必要,否则,将对不起故去的李嘉言老师。

1942年秋天,我辗转到了兰州,进入当时的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国文系就读。到校不久,系里出刊墙报,由刘崇彬、时子明、司绳械几位同学编辑,他们就找我写稿子。老实说,彼时彼地我是无话可说,无文可写的,于是就拿几首旧体诗来应付。几期墙报上的几首旧诗,竟成了我同李嘉言先生相识到相知的根由,这不能不说是既偶然又值得我庆幸的事。

李先生也是42年下半年到兰州的,比我早到两三个月,原来他在西南联大同闻一多、朱自清、许骏斋、余冠英、浦江清诸先生一起教课,并在司家营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做研究工作。1942年夏天,到河南接夫人和孩子,经西安、城固一路,为黎锦熙先生得知。黎先生就截住他(之禹注:是年河南大灾,嘉言先生任教西南联大已五年,欲返乡苦无川资,即由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罗常培先生作伐介绍给黎锦熙先生预聘为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副教授并预支川资得以返乡省亲挈妇将幼再西行,凡8000里并两越秦岭,先至陕西城固校本部报到,再至兰州分院就职),邀请他到了兰州。当时黎先生是西北师范学院教务长兼国文系主任。李先生则以青年学者的身份出现在同学们的面前。他在先秦和唐代文学方面造诣很深,其中以在《楚辞》研究和唐诗——尤其是中唐研究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国内学术界注意了。我写了几首很幼稚的诗,引起他的重视,也就因为他认为我受到过诗——特别是唐诗的熏陶。其实,我虽学诗较早,但天质鲁钝,又不真的勤奋,偶然写几首,也只是应付人,当时主要是应付我的家长。在这点上,李先生开始是了解不足的。可是,就这却成了他和顾学颉、何乐夫以及后来的王汝弼、刘耀藜几位老师对我加以垂青的因缘,对我来说,真是意外。

李先生教“中国文学史”课,教学态度十分认真,经常备课到深夜。当时他的生活条件很艰苦,虽说是副教授,但待遇微薄,人口较多,住在兰州西郊十里店兰新公路南的一个小院落的东屋内,院门向北,房门向西,两间住室,一个小小的厨房。就是在这简陋逼仄的环境中,他却孜孜不倦、一丝不苟地工作着、学习着。

那时教师讲课,学生大都是听讲、记笔记,很少有印发讲义的。更没有什么统一教材。“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所出版的《大学丛书》、《大学用书》只是师生阅读的参考书,至于各大学老师们的讲课,据我所接触和知道的,都是自制提纲,自编讲稿,各抒己见,从没有什么统一教材,统一试卷,统一标准答案等等。李先生更极其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他的讲课,很受同学们的欢迎,主要就在于此。那时他开的“中国文学史”课程,除叙述中国文学的发展历史和对每个时期主要作家、流派及作品的分析评论外,就结合校雠、训诂、考证提出新义,发挥个人见解,而且校雠谨严,训诂精确,考证周详,给同学们以极其扎实的训练和影响。由此,同学们给了他一个十分虔诚而尊重的外号,说他是“内线专家”。表面看来,似乎是戏谑,实则是敬佩,其意思是说,“义理”、“辞章”而外,李先生最长于“考据”之学。至于李先生在这方面的成就,有他的遗著在,用不着我琐琐言之的。

我要讲的是除去学术外,李嘉言先生在革命斗争活动中的一些事情。

从1943年开始,西北师范学院的一些革命进步同学,以地下党员为中心,组成了“山阳读书会”,并和甘肃学院、西北畜牧兽医专科学校、甘肃医学专科学校等方面的进步革命青年一起开办了“北辰书店”,同时创办了一个学术刊物《读书月刊》,一个文艺刊物《新地》,宣传进步革命思想。我参加了这些组织,并且担负了一些工作任务。当时“北辰书店”董事长是郭松茂(郭仪),我系董事之一。郭松茂任《新地》杂志社社长,黎思友(黎扬)任总编辑,我任副总编辑。为了争取公开发行,大家商议,必须找一个有声望的、不引起国民党反动统治当局疑忌的人出面负责发行。这是个难题,因为当时兰州名流虽多,如安徽省籍的高一涵、郑西谷等人,西北师范学院的知名教授也不少,如黎锦熙、李建勋、袁敦礼、胡国钰、何乐夫诸位先生,但大都名显位尊,不容易请得动。有的人还比较保守,甚至顽固,不会支持我们青年的这一些活动。于是大家就想到了李嘉言先生。李先生在教授中算是比较年轻的,表面沉静而实际上为人很热情。《新地》及“读书月刊社”的不少成员都对他熟悉,和他有来往,特别是文科几个系的人,如管家骅、刘景新、刘崇彬、庞学茬、杜伯魁、毕云亭、黄秉晶、常精艺、雷幼殉,以及李鼎文、祝宽、秦效忠等同学。大家都知道,其中以我和李先生关系最密切,于是就要我同李先生直接打交道,请他出来给《新地》作发行人。《新地》杂志在筹备过程中筹措经费、交涉印刷、征集稿件,特别是争取登记合法出版,经过不少周折和麻烦,郭松茂、黎思友等同学花费了很大力气。直到1944年才印行出来。在这期间,李先生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首先就是他慨然允诺承担发行人的名义,再即给杂志直接写稿,还帮助我们同昆明、重庆、成都等地的学人联系。

P195-197

序言

今天,我们百年学府——河南大学,隆重纪念我国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文史专家李嘉言先生诞辰100周年。

李嘉言先生字泽民,又字慎予。1911年5月14日出生于河南武陟。1927年先生考入第五中山大学(河南大学前身)预科,从此与河南大学这所百年学府结下了不解之缘。1930年李嘉言先生考入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师从闻一多、朱自清等名师。在此后30多年的学术生涯里,先生发表论文100余篇,论及中国文史从先秦到近现代的诸多问题,在各个学术领域均取得突出成就。他的学术代表成果有《贾岛年谱》、《岑诗系年》和《古诗初探》,其中《贾岛年谱》获1944年教育部学术审议会学术创作二等奖。深厚的学术积累、严谨的治学态度、独立的学术品格以及实事求是的学术方法,使先生的学术著作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他的《诗经》研究、《楚辞》研究、魏晋南北朝研究与唐诗研究成果,至今仍被学术界称道引用。李嘉言先生的学术成就是大师级的。

1949年10月初,受吴芝圃省长、嵇文甫校长的盛情邀请,李嘉言先生返回河南任职,致力于新中国河南大学国文系的建系工作。从1951年至1964年,先生担任中文系主任,为河南大学中文系的建设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任职之初,李嘉言先生就站在学术高度为中文系的科研工作作出了明确定位。他指出河南大学中文系要选择优势专业,勇于对重大学术课题展开攻关,要发出河南大学的独特声音,培养出河南大学中文系独立的学术精神。在先生主持系务的15年间,中文系的教学、科研工作取得了跨越性的发展,任访秋先生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万曼先生的《唐集叙录》、高文先生的《汉碑集释》以及全国高校通用教材《中国文学》等学术著作与教材,先后在国内学术界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卓越的学术成果,经历了时间的考验,至今仍是这些学科研究的纲领性文献。新生的河南大学中文系的科研工作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起步,逐步获得了全国学术界的高度认可。

李嘉言先生对于中文系的未来发展,也显示出独特的学术眼光,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大力培养学术后备梯队,派出一大批青年教师赴北京大学等名校进修或攻读研究生。这批青年教师先后学成归来,成为中文系在新时期迅速崛起的中坚力量,也是今天河南大学文学院复兴的坚定基石。可以说,李嘉言先生奠定了新中国时期河南大学中文系的基础,并深刻地影响了新时期河南大学中文系的发展。今天,河南大学文学院所取得的成绩,与李嘉言先生当年所付出的心血是分不开的。他的杰出贡献,将载人河南大学的史册。

李嘉言先生离开我们四十多年来,他的学术传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今天的河南大学文学院,已经成为拥有一级博士点、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学院,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学术声望。教授30余人,副教授6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者70余人。这一支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教学科研队伍,将在新的历史时期谱写出更加灿烂的篇章。

“志当慧海传薪火,愿随潜心作后心。”李嘉言先生的学术成就与高尚品德,是河南大学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后的岁月里,我们将严守“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发扬“团结、勤奋、严谨、朴实”的校风,努力开创河南大学重振百年辉煌的新局面。我们有理由相信,河南大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后记

2004年秋,河南大学校长关爱和教授面谕:“抓紧把李嘉言先生全部遗稿整理出来,包括讲稿,要全部出版。先列出个李嘉言先生遗稿目录的单子。”由于笔者能力不足,迟至2007年秋才将李嘉言生前定稿《汉魏六朝文学史》、半定稿《先秦文学述论》校核数遍,并据作者生前手稿、讲义多份,补充了其中一章及一节(见该书《整理后记》),又托人打印数遍交给了河南大学出版社。其后又整理、校订了李嘉言生前手定未完稿《<离骚)疏证》及半成稿《武陟方言考》,亦交河南大学酌用。由于李嘉言百年诞辰及河南大学百年校庆在即,工作便转入了此项议题。从2008年至2009年赴京,在国家图书馆及清华大学查阅档案及多种资料半年之久,草成本书中几篇文字资料,殆为今后如于安澜老先生生前所嘱托的为李嘉言传略及年谱的写作,做点资料上的准备。为此,曾多次到河南大学及家乡武陟,遍访诸位先生、师友、乡亲,或面承聆训,或信函求教。他们在年事已高、身体欠佳的情况下,或者讲学、带研究生十分繁忙中,或提供资料,或亲笔撰写文章、诗词……征得珍贵文稿诗词数十篇。令人十分感动!廖立先生以八十五岁高龄、双眼更换了人工晶体的情况下,历月余撰写成《李嘉言先生与河南大学中文系》一文,洋洋洒洒8000余字,极具史料价值。鲁枢元教授百忙中撰就《青山万里看临风一长咏》,情深谊长,并专程来郑州当面馈赐,令人感激……所有诗词文章中,都浸透作者对河南大学的一片深情和对老一代学者、师长的深切怀念。一腔滚烫的情感都会感染着每一位读者,也昭示着对新一代学子的殷切期望!

此项工作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笔者曾数次赴京沪并函求各地高校及图书馆,查询李嘉言佚文稿件,并拜访其师友如王力(了一)、余冠英、李文瀛、吴组缃、林庚、吴宗济、季镇淮诸位先生。他们都十分热情地为我们回忆了当年在清华园、长沙临时大学及西南联大时期与李嘉言共事论学的往事。王力先生当即为《李嘉言古典文学论文集》题签,并为笔者题字一幅:“可上青天揽明月”。这期间,亦向当时河南大学中文系师长近百人,或拜访或函询,亦征得回忆文章和信函数十篇。于安澜老先生在百忙中,行书五页半,回忆了与李嘉言40年的交往细节,并嘱笔者完成李嘉言传略后“仍寄我一份”。舐犊深情,令人动容!可惜这些老先生们大多已作古,思之令人感激又怀念。

“纪念李嘉言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总结了李嘉言一生的学术成就和他为河南大学中文系的全面建设所倾注的心血。非常感谢河南大学、文学院及“唐诗研究室”的各位领导为此所付出的努力与具体的操劳。关爱和书记、刘增杰教授、李伟防院长及吴河清教授都躬临盛会,并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感谢莅会各位师友!孙荪教授本拟莅会,由于眼疾赴京住院治疗而托鲁枢元教授予以说明,病愈返郑后,即为李嘉言百年诞辰题写贾岛诗并惠为本书题签!在此深表谢忱!

本书的出版,多承河大出版社各位领导及张云鹏总编亲自过问安排并予指导。2011年5月19日张云鹏社长兼总编当面交给我已汇集的河南大学中文系老教授写的20多篇忆念文章,嘱我抓紧编辑,蓝提了几点具体的意见和要求。信任和勉励之情感铭于心。在时间紧迫、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出版社专门安排人员抓紧时间予以匡审,使本书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列入出版计划并得以及时出版,不能不说是对李嘉言教授的重视和对百年河大学术精神的弘扬!

李之汤数度打印本书的全部文稿,并协助校对了全部稿件;时勇先生、王四朋先生和刘收、侯中山先生对图片的采选、拍照、扫描、制作倾注了心血,在此一并致谢!

编者壬辰孟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0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