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进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心理学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的时候,许能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区度和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
这使人联想到罗斯福总统夫人与萨尔洛夫将军的一次对话。
罗斯福总统的夫人在本宁顿学院念书的时候,打算在电讯业找一份工作,以补助生活。她的父亲为她引见了自己的一个好朋友——当时担任美国无线电公司董事长的萨尔洛夫将军。
将军热情地接待了她,并认真地问:“想做哪一份工作?”
她回答说:“随便吧。”
将军神情严肃地对她说:“没有任何一类工作叫‘随便’。”
片刻之后,将军目光逼人,以长辈的口吻提醒她说:“成功的道路是目标铺出来的。”
如果人生没有目标,就好比在黑暗中远征。人生要有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个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个年度的目标,一个月份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崇高越直接,他进步得就越快,对社会也就越有益。有了崇高的目标,只要矢志不渝地努力,就会成为壮举。
胸怀大目标的人,既不会为眼前小小的“成功”所陶醉,也不会被暂时的挫折所吓倒。他们心中十分清楚,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艰难险阻。假如轻而易举就能排除,只会向人们表明自己的目标定得太低。所有的困难一开始就被排除得一干二净,会使人们丧失尝试有意义的事情的兴趣。你要脚踏实地地处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终有一天,你会到达目的地。
没有大目标的人很可能满足于眼前的利益。然而,他的眼睛仅仅是局限于伸手可及的小目标,这样只会使自己顾及眼前利益,鼠目寸光。只追求小目标的人必然会面对这样的悲剧:自己的所作所为只是在空耗自己的青春。
传说,大唐贞观年间,在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谈心。马负责为主人拉车运货,驴子的工作是在屋里推磨。贞观四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接受了一项艰巨的任务,与大师一起动身去天竺国大雷音寺取三藏真经。
13年后,这匹马跟着大师经历了千辛万苦,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大师受到重赏,而马也被人们精心打扮一番与大师形影不离。跟随大师去全国各地讲经。不久,朋友见面,老马跟驴子谈起了旅途的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高入云霄的峻岭、火焰山的热浪、流沙河的黑水……驴子听了神话般的故事,大为惊异。
驴子惊叹说:“马大哥,你的知识多么丰富呀!那么遥远的路程,那种神奇的景色,我连想都不敢想。”
马思索了一下,感叹道:“老弟,其实这几年来我们走过的路程是差不多的。”
驴子不理解:“哪里?我的确一点儿见识都没有长!”
马说:“你想,我在往西域走的时候,你不是一天也没有停止拉磨吗?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而明确的目标,始终按照一贯的方向前进,所以我们开了眼界;而你却被人蒙住了眼睛,一直围着磨盘打转转,所以总也无法走出这个狭隘的天地。”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没有大目标的人,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事业上,都容易随波逐流。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并不是身无分文的人,而是没有大目标的人。想别人之不敢想,做别人之不敢做。只有胸怀天下,目标远大才会有巨大的成功。每个人来到世上,就是希望快乐地生活。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你追求的是大目标,你就不会满足于现状,你就会奋斗不息、追求不止。
在工作中,有的人喜爱随意,“到时再说吧”,他们从来没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和明确的目标,这个弱点使他们永远被拒绝在成功的门外。一个人只有先有目标,才有成就大事的希望,才有前进的方向。
有些人常妄想自己能一步登天,常做白日梦,想一夕成名,一下子便成为一个亿万富翁。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一是由于你的能力并不够。二是由于成功必须经过长久磨练。因此,真正的成功者善于化整为零.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
杰瑞25岁的时候,因失业而过着三餐不继的生活,为了躲避房东的讨债,他白天都在马路上闲晃。P2-4
“努力即是成功的开端。”这是一个最简单也最为通行的人生行动法则——不管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只要渴求早日把“成功”两字贴在自己的人生簿上,那么就应当毫无保留地去努力。
这正如美国著名行动大师杜勒姆所说:“天下没有不努力的成功,要么是不劳而获,要么是不期而遇。但它们都不是你真正的成功地图。相信自己的努力,就等于相信自己付出之后必有回报。因此,多一次努力,就多一次逼近成功的堡垒。”
真是这样么?
很多人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可是有天却突然发现,自己的努力和获得的成绩根本不成正比。有的人更是在奋斗的征途中,既丢了西瓜.也没有捡到芝麻。眼看比自己晚来的师弟师妹,升职都比自己快,薪水又比自己拿得多,而自己却只能心生焦虑,有力不知该往哪里使……
如果说只要努力,就能成功,那为什么我们努力奋斗,却离成功越来越远?
大文豪泰戈尔说过:“我们看错了世界,反说世界欺骗了我们。”这句话概括了人们的真实心理和态度。生活中我们的眼睛是最容易欺骗我们的,要想不被世界欺骗,我们非得拥有第三只眼睛才行——这第三只眼睛就是智慧。
古罗马皇帝哈德良手下有一位将军,跟随皇帝长年征战。有一次,这位将军觉得他应该得到晋升,便来到皇帝面前提要求。“我应该升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他说,“因为我参加过10次重要战役。”
哈德良皇帝是一个对人才有着很高判断力的人,他并不认为这位将军有能力担任更高的职务。于是,他随意指着拴在周围的战驴说:“亲爱的将军,好好看看这些驴子,它们至少参加过20次战役,可它们仍然是驴子。”
聪明的你,茅塞顿开了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努力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成功的真正标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空谈努力、事后悔恨的人更无趣的,不明不白盲目努力的生活,是不值得的。
比如说.你只是看上去很努力,因为其实你并不知道你想要什么。或者说,你很模糊,你可以随时改变你的方向,这像是自己在跟自己拔河,一会儿这扯扯。一会儿那扯扯,哪里都去不了。
比如说,你只是看上去很努力,因为你根本没有做好准备,或者说,你从不重视准备,做事情没有条理,只有三分钟热度,想到哪里做到哪里.结果只会让自己陷入“没头苍蝇”的地步。
比如说,你只是看上去很努力,因为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也许只有塞牙缝大小的事,但是为了一根“小牙签”却如此大费周折,你到底做了多少无用功?努力不是机械重复和蛮干。时间就是金钱,金钱就是效率。
比如说,你只是看上去很努力,因为你其实并没有太想做这个事儿.你在公司做文案,你只是偶尔抓住一下时事热点发几个微信,写一点矫揉造作的文章,每天回家看看电视洗洗衣服。而有些人在做文案的时候.他就在想未来几年可能也要自己开广告公司,那需要的技能可多了去了,他在公司里注意市场部接单来源,他跟设计师讨论土老板的一些审美观,他有空就研究研究一些做得好的自媒体。
所以,当我们再说起“努力”两字时,最好先搞清楚我们是真的在努力,还是只是看上去很努力,毕竟,这两者根本就不在一个次元当中。
其实,那种“看起来很忙很努力”的人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说不定我们自己就是这副德行呢。不要不好意思承认,谁都有过“看起来努力.实际上毫无效率”的时期。只是,有些人及早醒悟,因此才回头是岸:而有些人却将时间耗尽、精力耗干之后依然在人生的困境里打转。
当我们说努力时,我们自己到底在干些什么,恐怕只有我们自己才能知道——当然,有些人连他们自己都不能知道,这个才是更可怕的。
请记得,追求收获就要讲究方法,绕着弯儿地往前走,折腾一辈子.也只能是“穷折腾”。我们只知道埋头苦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如此一来.你就看不到前方到底是平坦大道,还是崎岖山路,或者万丈深渊。无论做什么事情,请大家千万记得不光要埋头拉车,还要学会抬头看路。
本书从实际出发,总结出了每个人的人生当中可能遭遇到的努力误区,以及规避和解套的方法,它是你轻松跨越人生障碍、步步为“赢”的人生指南。从现在开始,好好检视你的生活、工作和人生,发现自己,寻找自己。这样,你才知道有力气要往哪使,你才能做一个撷取成功果实的人。
不要不好意思承认,谁都有过“看起来努力,实际上毫无效率”的时期。只是,有些人及早醒悟,因此才回头是岸;而有些人却将时间耗尽、精力耗干之后依然在人生的困境里打转。
罗金著的《你只是看上去很努力》从实际出发,总结出了每个人的人生当中可能遭遇到的努力误区,假象、以及规避和解套的方法,并指出一系列策略,让你好好检视你的生活、工作和人生,知道有力气要往哪使,才能做一个撷取成功果实的人。
“努力即是成功的开端。”这是一个最简单也最为通行的人生行动法则——不管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只要渴求早日把“成功”两字贴在自己的人生簿上,那么就应当毫无保留地去努力。
罗金著的《你只是看上去很努力》从实际出发,总结出了每个人的人生当中可能遭遇到的努力误区,假象、以及规避和解套的方法,并指出一系列策略,让你好好检视你的生活、工作和人生,知道有力气要往哪使,才能做一个撷取成功果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