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制机制
重视民意就应该让人大真正发挥作用
社会有期盼,人大须担责
期待人大代表的“履职履历”发挥作用
人大代表述职,选民才是主体
人大开门立法遇冷为哪般?
落实民意必须完善人大制度
期待广州两会的新气象
人大如何回应社会关切?
人大代表约见政府官员应该制度化
人大代表不提质询为哪般?
人大的网络听证会听起来很美
人大单独表决的效果还要看实践
选票才是最好的评议
如何确保市民积极参与是关键
人大代表履职究竟难在什么地方?
政协大会为什么一定要抢唛?
政协就是说话的地方
“明星委员”是怎样炼成的?
“摆摊问政”该升级了
“知情问政”效果应有制度保障
政协委员该由谁来打分?
期待广州法治政府建设更上层楼
以强化监督问责规范行政许可
值得关注的政府权力清单
唯有法治才能消除行政潜规则
仅有这个制度还不够
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办法还可以进一步完善
行政公务行为亟需规范化
公务员应该如何讲信用?
整治“庸懒散奢”靠什么?
整治“庸懒散奢”的标准能否高一点点?
整治“庸懒散奢”的良策
公咨委的职能和定位
公咨委的角色定位尚需进一步明确
公咨委可以“虚设”,人大不能!
广州大桥是否拓宽不由公咨委说了算
广州大道建不建BRT还应听听市民的意见
为广州大道不建BR.T点赞
公咨委乱局与BRT迷雾
“规委会”不是民意机构
“公共服务事项”重点是服务
政务微博固然好,官民互动更重要
交管部门的确管得太多了
这么大的权限,南沙准备怎么用?
二、公共财政
三、公车改革
四、城市建设
五、城市管理
六、广州交通
七、环境保护
八、垃圾处理
九、社会民生
十、医疗医保
十一、文化保育
十二、教育
十三、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