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琦君所著的《琦君作品精选(附明信片)》精选了琦君女士的散文和小说代表作集。其散文部分主要精选了入选中小学课本以及作者回忆乡情、亲情和文章。小说部分精选了《橘子红了》等篇目。其散文和小说皆文风质朴细腻温婉而不乏深厚的感情,具有浓浓的东方色彩。既适宜中小学生习作又可以丰富她们的情感,是不可多得的大家之作。
由琦君所著的《琦君作品精选(附明信片)》作品精选,收录了以《橘子红了》为代表的经典小说,它将带你进入和乐敦厚的温情世界,体察生命的悲欢离合。收录了《故乡的婚礼》《金盒子》《春酒》《桂花雨》等经典散文,它会让你在细微处体味什么叫真善美,什么是人情味。她以赤子之眼观世界,以慈母之心待万物,在纯美好看的故事中,道出人世间普遍而永恒的真理。
母亲那个时代,没有“自动表”、“电子表”这种新式手表。就连一只上发条的手表,对于一个乡村妇女来说,都是非常稀有的宝物。尤其母亲是那么俭省的人,好不容易父亲从杭州带回一只金手表给她,她真不知怎么个宝爱它才好。
那只圆圆的金手表,以今天的眼光看起来是非常笨拙的,可是那个时候,它是我们全村最漂亮的手表。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到我家来,听说父亲给母亲带回一只金手表,都会要看一下开开眼界。母亲就会把一双油腻的手。用稻草灰泡出来的碱水洗得干干净净,才上楼去从枕头下郑重其事地捧出那只长长的丝绒盒子,轻轻地放在桌面上,打开来给大家看。然后眯起(近视眼)来看半天,笑嘻嘻地说:“也不晓得现在是几点钟了。”我就说:“您不上发条,早就停了。”母亲说:“停了就停了,我哪有时间看手表?看看太阳晒到哪里,听听鸡叫就晓得时辰了。”我真想说:“妈妈不戴就给我戴。”但我也不敢说,知道母亲绝对舍不得的。只有趁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的时候。才偷偷地去取出来戴一下.在镜子里左照右照一阵又脱下来,小心放好。我也并不管它的长短针指在哪一时哪一刻。跟母亲一样,金手表对我们来说,不是报时,而是全家紧紧扣在一起的一种保证,一份象征。我虽幼小,却完全懂得母亲宝爱金手表的心意。
后来我长大了,要去上海读书。临行前夕,母亲泪眼婆娑地要把这只金手表给我戴上,说读书赶上课要有一只好的手表。我坚持不肯戴,我说:“上海有的是既漂亮又便宜的手表,我可以省吃俭用买一只。这只手表是父亲留给您的最宝贵的纪念品啊!”因为那时父亲已经去世一年了。
我也是流着眼泪婉谢母亲这份好意的。到上海后不久,就由同学介绍熟悉的表店,买了一只价廉物美的不锈钢手表。每回深夜伏在小桌上写信给母亲时,就会看着手表写下时刻。我写道:“妈妈,现在是深夜一时,您睡得好吗?枕头底下的金手表,您要时常上发条,不然的话,停止摆动太久,它会生锈的哟。”母亲的来信总是叔叔代写,从不提手表的事。我知道她只是把它默默地藏在心中,不愿意对任何人说的。
大学四年中,我也知道母亲身体不太好。她竟然得了不治之症,我一点都不知道,她生怕我读书分心,叫叔叔瞒着我。我大学毕业留校工作,第一个月薪水就买了一只手表.要送给母亲.也是金色的。不过比父亲送的那只江西老表要新式多了。
那时正值对日抗战,海上封锁,水路不通,我于天寒地冻的严冬,千辛万苦从旱路赶了半个多月才回到家中。只为拜见母亲.把礼物献上。没想到她老人家早已在两个月前,默默地逝世了。
这分锥心的忏悔,实在是百身莫赎。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我是不该在兵荒马乱中,离开衰病的母亲远去上海念书的。她挂念我,却不愿我知道她的病情。慈母之爱,吴天罔极。几十年来,我只能努力好好做人,但又何能报答亲恩于万一呢?
我含泪整理母亲遗物,发现那只她最宝爱的金手表,无恙地躺在丝绒盒中,放在床边抽屉里。指针停在一个时刻上。但绝不是母亲逝世的时间。因为她平时就不记得给手表上发条。何况在沉重的病中!
P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