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阳明学派(阳明心学进阶读本)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谢无量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谢无量著的《阳明学派(阳明心学进阶读本)》共分四篇共二十章,一篇序论说明阳明略传、阳明与陆象山之关系;二篇阳明知哲学,其有宇宙观、人生观、天地万物体观;三篇阳明之伦理学:性说、心即理说、知行合论等;四篇阳明关于古今学术之评论:三教评论、朱子晚年定论、五经臆说等。

内容推荐

阳明学派,又名姚江学派,创始人为明代大儒王守仁,因其曾筑室于故乡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故称该学派为阳明学派。该学派提倡“心即理”、“知行合”、“致良知”等学说,后分化为浙中王学、江右王学、和泰州王学等七派。阳明学派是明朝中晚期思想学术领域中的个著名流派,其学说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阳明学派思想体系的核心是“致良知”。它包括心即理、知行合、致良知以及万物体之仁等几个方面。而其思想体系的基点和出发点则建立在对朱熹格物致知说的批判上面。

谢无量著的《阳明学派》1915年初版。全书分四编共二十章,分别介绍了王阳明的生平及其与陆象山的关系,王阳明的哲学、伦理学观点,还总结了王阳明对前人学术观点的评论。《阳明学派》立于新时代之辩证立场,对阳明心学进行重新审视和评价。

目录

壹 序论

 阳明略传

 阳明与陆象山之关系

贰 阳明之哲学

 宇宙观

 人生观

 天地万物一体观

叁 阳明之伦理学

 性说

 心即理说

 知行合一论

 之论知行与朱晦庵之关系

 良知

 阳明学说相互之关系

 天理人欲论

 四句教

 立志说

 非功利论

肆 阳明关于古今学术之评论

 三教评论

 朱子晚年定论

 五经臆说

 格物致知与随处体认天理

 “程朱”与“陆王”

 关于学术杂论及王学末流

附录一 陆象山学略

附录二 王门诸子略述

试读章节

阳明与陆象山之关系

学者皆以“陆王”并称,盖自宋以来之理学,程、朱为一派,陆、王为一派。阳明之学,实出于象山,而益扩充之。读象山之书,可以知阳明学之渊源;读阳明之书,可以知象山学之发展。故陆、王二家之关系,最为密切。今先述阳明博观众学,而率以象山为归者于此。以后凡述阳明学说,皆兼附论象山平日之旨趣焉。

欲知阳明与象山之关系,必先考阳明平时直接所师承讲论之人,既乃明归依一宗,而致其推崇之意者。案:阳明于宪宗十八年,年十一岁,始至京师。《年谱》曰:“以明年就塾师,然又在家与其叔父共学。”正德丙子,阳明《送德声叔父归余姚诗序》曰:“守仁与德声叔父,共学于家君龙山先生。故诗中有‘犹记垂髫共学年,于今鬓发两苍然’之句。”(《全书》卷二十)是阳明幼年侨居京师,自就塾师外,在家庭之中,又别有所学也。

弘治元年,阳明十七岁,已慕神仙之道。《年谱》记之曰:“是年亲迎夫人诸氏。合卺之日,偶间行入铁柱宫,遇道士趺坐一榻,即而叩之。因闻养生之说,遂相与对坐忘归。盖先生是时已好道矣。”

次年见娄一斋,又契心于儒业。《年谱》曰:“弘治二年,谒娄一斋谈,语宋儒格物之学。谓圣人必可学而至,遂深契之。”按一斋为吴康斋入室弟子。康斋治程朱之学。阳明既契康斋,遂为宋儒格物之学,自此始矣。《年谱》于“弘治五年,阳明二十一岁”记其事曰:“是岁为宋儒格物之学,先生始侍龙山公于京师,遍求考亭遗书读之。一日思先儒谓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宦署中多竹,即取竹格之,沉思其理不得,遂遇疾。先生自委圣贤有分,乃随世就辞章之学。”然阳明年三十六,“谪居龙场途次,尚再访一斋”云。

又《答储柴墟书》曰:“往时仆与王寅之、刘景素,同游大学。”是阳明在京师尝游大学,其详不可考矣。

当是之时,阳明之于学,或探诸佛老,或求诸宋学,或志于文辞,或讲论经世,殆无有定向。故《年谱》于“弘治十一年,阳明二十七岁”记之曰:“是岁先生谈养生。先生自念辞章艺能,不足以通至道,求师友于天下,又不数遇,心持惶惑。一日读晦翁《上宋光宗疏》,有曰:‘居敬持志,为读书之本;循序致精,为读书之法。’乃悔前日探讨未博,而未尝循序以致精,宜无所得。又循其序,思得渐渍洽浃。然物理吾心,终若判而为二也。沉郁既久,旧疾复作。益委圣贤有分,偶闻道士谈养生,遂有遗世入山之意。”

至阳明三十一以后,乃愈悟仙、释二氏之非,以圣学为己任。《年谱》“弘治十五年,阳明三十一岁”记之曰:“是岁先生渐悟仙、释二氏之非。先是,五月复命,京中旧游俱以才名相驰骋,学古诗文。先生叹曰:‘吾焉能以有限精神,为无用之虚文也?’遂告病归越,筑室阳明洞中,行导引术。久之悟曰:‘簸弄精神,非道也。’又屏去。已而静久,思离世远去,惟祖母岑与龙山公在念,因循未决。久之,又忽悟曰:‘此念生孩提,此念可去,是断灭种性矣。”盖自是阳明始断然弃仙、释二氏,不复再溺于中,后且极诋二氏。然后人或疑陆、王之学有杂于禅,岂其渐渍既久,犹间有所取而不自觉耶?要之阳明专意圣学,在三十四岁(弘治十八年)与湛甘泉定交之时。《年谱》曰:“学者溺于词章记诵,不复知有身心之学。先生首倡言之:‘使人先立必为圣人之志。’闻者渐觉兴起。有愿执蛰及门者,至是专志授徒讲学。然9币友之道久废,咸目以为立异好名。惟甘泉先生若水,时为翰林庶吉士,一见定交,共以倡明圣学为事。”按湛甘泉为陈白沙门人,自此以后二十余年,为阳明之讲友。二人性质及学说,非无差异,然能矫当时之弊,以振兴理学为志,是则所同也。

又阳明《赠阳伯诗》曰:“阳伯即伯阳,伯阳竟安在?大道即人心,万古未尝改。长生在求仁,金丹非外待。缪矣三十年,于今吾始悔。”(《全书》卷十九)又正德九年,阳明年四十三,门人萧惠好儒释。尝警之曰:“吾亦自幼笃志二氏。自谓既有所得,谓儒者为不足学。其后居夷三载,思得圣人之学,若是其简易广大,始自悔错用了三十年气力。”(《全书》卷一)此语为悟仙释之非以后九年所发,盖湛甘泉为阳明墓志,称其“正德丙寅,始归正于圣贤之学”。其“丙寅”即正德元年,阳明方三十五岁也。

以上述阳明早年、中年思想之变迁,乃其平日与师友讲贯而致力圣学之大略。今且述阳明与象山之关系于后。

P7-10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 1: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