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利维耶·勒贝编著的《浅水湾》是一部获得2013年法国首部小说大奖的文学作品,具有宛若音乐般的叙述风格,它讲述了在香港的浅水湾,一个法国男子遇上了一个知名女星,踏上了人生最美的一次旅行。作品用细腻的笔调表现了现代都市人孤独和迷失、逃避与重寻的内心世界,是一部语言优美的佳作。
奥利维耶·勒贝编著的《浅水湾》讲述了在具有浓郁东方风情的香港,在这座城市的富人区浅水湾,一个法国男子遇上了一个已婚知名女星——对他而言,一段充满女人与都市双重诱惑的旅程就此展开,美丽、迷失又脆弱。
很久以前,我就想去亚洲生活。这种渴望愈来愈强烈,在不知不觉中肆意膨胀。终于有一天,因为一系列奇怪的因缘巧合,我有了去亚洲生活的机会。我对另一种生活的模糊概念,如同最终冲出地面的地下暗流,找到了自己的道路,我之前的生活就此崩溃。我很想说:我如愿以偿。
我一个人在这套宽敞的公寓里已经住了两个星期,公寓在一栋四层高的楼里,离海边一百五十米。一条停满豪华轿车的小路的尽头有一扇铁门,我有钥匙,可以直接通过铁门去沙滩。
每天清晨,一群上了年纪的中国人过来游泳。我们在离岸边不到两百米的浮台上礼貌地微笑一下,便各自扎入中国的海里。我通常会游到防鲨网那里,从那儿可以看到弯月形海湾的全景,还有那郁郁葱葱、矗立着几十层高楼的山坡。
沙滩上一字排着四个瞭望台,救生员坐在上面紧紧地盯着游泳区。他们一动不动,心神凝定,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我还以为他们在打坐。支撑瞭望台的水泥柱上醒目地挂着一只红色的救生圈。离海更近的沙滩上有一块救生专用区域,用塑胶带围着,中间俨然摆着一张高高的椅子,用长方形的太阳伞遮蔽着。一块救生板搁在海边,浸泡在海水里,旁边有一块指示牌标出它的方位。配有船桨和阳伞的救生筏上站着一个穿红黄制服的游泳教练,在静如湖水的海面上悠闲地滑行。
远处,集装箱船不停地进出香港码头,调剂着浅水湾的海景。
从沙滩回来的时候,我在楼下的大堂里遇到一个年轻的亚洲女人。她怀里抱着一个孩子,正准备出去。我帮她打开门。她一边谢我,一边问我住不住在这里。她说她住在我楼上。她的声音,她用的词,她的面部表情,都精心斟酌过,把握得体。她浑身上下都透露出极大的自信。不过她年轻的外表掩盖不住惊恐:趁年轻的时候赶紧。那一刻,我在想,看着她老去一定会很痛苦。她深情地盯着我,嘱咐我当心,天气预报说今天会有闪电。她的提醒有些不合适,显得暖昧,仿佛含着神秘的恳求。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便让她出去了。回到铺着红地板的公寓里,那种奇怪的感觉延续了很长时间,然后消失了。
我来这里是为了公事,一天就在准备工作中过去了。来多久还没有真正定下来,大概几个月吧。我走的时候没有想过要回去。
我去了半岛酒店顶楼的酒吧,那里能看到香港湾的经典景色。计程车从香港仔隧道钻进了山洞里,两公里长的地下通道被一长排白色的荧光灯照得雪亮。到中环后,我加入要回九龙的人群,踏上登船通道。很多香港人每天都要坐船穿越维多利亚港,对此早已习以为常了,而游客却觉得很新鲜。在短短的几分钟里,船似乎穿梭在两岸矗立的高楼大厦之间。这迷人的景致我不敢肆意享受,害怕它会因此消失。 我微笑着向酒店走去。我一边想着我将要看到的风景,一边迫不及待地钻进外表奢华、富人云集的酒店。电梯直达二十八楼,里面的灯光随着楼层的增高而变换颜色:酒吧微型自恋剧和香港惊人全景的前奏。我站在落地玻璃窗前,脚下虚空。我被流畅的极限吸引住了,任由自己随着景致漂移。只有让我的思绪在港湾漂浮,我才能更清楚地感受到内部空间的轮廓。我想起了香港明星张国荣,因为抑郁症从对岸的东方文华酒店二十四楼跳了下去。他迷人的身体支离破碎,旁边有一封遗书,最后一句话是“为何会这样”。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