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莺编著的《隐喻的范畴化与心理机制--张爱玲文学语言中的隐喻》是作者在复旦大学就读期间撰写的博士论文。共分十章。包括隐喻的范畴化研究、隐喻的生成机制、影响个体隐喻生成的五个因素等内容,以实证分析和定量分析为主,结合张爱玲作品中的大量例句,对张爱玲文学作品的隐喻特点进行了全面解读。
林莺编著的《隐喻的范畴化与心理机制--张爱玲文学语言中的隐喻》以隐喻的范畴化和个体隐喻心理机制模型两项理论创新为基础,结合《张爱玲全集》中出现的所有隐喻材料进行分析,给隐喻一个全新的理论定位,同时将张爱玲作品中的隐喻进行详细分类、细致剖析,再现张爱玲隐喻背后作者更为真实的性格、人生观以及中国文化元素。
本书的研究特点如下:
全新的理论构造:隐喻的范畴化理论和个体隐喻心理机制模型的建构是两大理论突破,这两项理论的产生是适用于整体隐喻材料的解读,也只有适用于整体材料的理论才能够充分说明张爱玲作品中的隐喻特点以及从隐喻凸显出的张爱玲的认知世界。
详实的材料收集:本书力图在张爱玲所有作品的收集上具有完整性和代表性,同时在张爱玲作品隐喻现象的收集上详实、可靠,所采用例句更具说服力。
多学科的跨越:本书是多学科跨越的综合分析,是以语言学为基础的,涉及文学、历史、生物学、哲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分析。每种学科的理论都为本书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根据。在分析的方法上。本书采用的是理论创新与实践解析相结合,将范畴化后的隐喻理论和个体隐喻生成机制在张爱玲作品分析中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以语言材料验证理论的真实性和实用性,以具体结论作为构建张爱玲隐喻特点、隐喻风格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