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区文学的革命化成为开启现代民族国家梦想之门的文化动力。在此意义上,文学生产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密切结合起来,并被整合进民族国家建设的方案之中,在民族认同和民族意识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940年代解放区文学的革命化过程就是这一特定时间地域的文学被纳入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方案中的过程。杨利娟著的《时代诉求与革命规限下的乡村言说——解放区农村题材小说研究(1937-1949年)/文学研究丛书》从“革命叙事”的角度解读解放区农村小说的革命化历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时代诉求与革命规限下的乡村言说--解放区农村题材小说研究(1937-1949年)/文学研究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杨利娟 |
出版社 | 新华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解放区文学的革命化成为开启现代民族国家梦想之门的文化动力。在此意义上,文学生产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密切结合起来,并被整合进民族国家建设的方案之中,在民族认同和民族意识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940年代解放区文学的革命化过程就是这一特定时间地域的文学被纳入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方案中的过程。杨利娟著的《时代诉求与革命规限下的乡村言说——解放区农村题材小说研究(1937-1949年)/文学研究丛书》从“革命叙事”的角度解读解放区农村小说的革命化历程。 内容推荐 杨利娟著的《时代诉求与革命规限下的乡村言说——解放区农村题材小说研究(1937-1949年)/文学研究丛书》告诉我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诉求是建立现代民族国家,而解放区文学与民族国家建制的关系密不可分。194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采用政治革命与文化革命并轨的策略,将文学整合进民族国家建设方案之中,把国人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梦想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解放区文学生产革命化策略功不可没。 目录 绪论 在梦想与现实之间 一、问题的缘起:民族国家想象——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视点 二、研究的基点:乡村形象——现代性语境下民族国家想象的投影 三、研究的意义:文学革命化——开启民族国家梦想之门的文化动力 第一章 生成语境:战火中的缪斯之舞 第一节 民族危机与现代民族国家建构 一、生死存亡关头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 二、“立人”: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命门 第二节 毛泽东创建现代民族国家的文艺构想 一、创建现代民族国家: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聚焦点 二、革命·农民·知识分子:《讲话》关键词解读 第三节 解放区农村小说建构民族国家理想的独特方式 一、新国民精神的革命修辞 二、第一视野屏蔽第二视野 第二章 创作主体:被规训的自由 第一节 革命制造:“赵树理方向”的身份认证 一、“方向”的出场:主体意志与时代诉求的耦合 二、错置的经典:工农兵文学旗帜的五四精魂 第二节 当自由遭遇规训:丁玲的转身 一、革命:丁玲两度左转的精神驱动与政治外压 二、延安时期丁玲女性意识的潮起潮落 第三节 正典化的革命叙事:马烽的文学朝圣之旅 一、政治优位:阶级意识驱逐文化批判与性别审视 二、人文情怀:意识形态叙事中的潜隐话语 第三章 叙事主旨:惟有革命多壮志 第一节 革命农民:浮出历史地表的群像 一、革命农民序列:从“地之子”到“党之子” 二、劳动妇女形象:性别道路上的革命景观 第二节 斗争会:翻身农民的政治狂欢仪式 一、诉苦:阶级认同的集体再生产 二、斗争:革命狂欢的暴力场景 第三节 农民日常生活图景的革命大联展 一、私人空间瓦解:农民情感T台上的革命“秀” 二、乡村亚文化的政治占位:俗世风情画卷中的革命艳影 第四章 审美风尚:政治诉求的艺术演绎 第一节 政治“流水线”上的文学生产 第二节 实录:农村世相的革命蒙太奇 一、写实:农民生活的时代镜像 二、择录:革命阈限下的乡村书写 第三节 简化:革命颂歌的提纯 一、简化历史:线性叙事与情节突转 二、简化现实:乡村社会的阴阳脸与平面化的人 结语 当梦想照进现实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随便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