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被普遍认为是摄影版的《读书》。它图文结合,围绕照片撰写文章。十年来,它以朴素而温情的独特方式记忆和见证历史,使我们得以重新想像遥远的过去,重新认识和反思切身的社会生活。它的出版也开启了当代图文书出版的先河,引领读者来到了所谓的“读图时代”。
本书是《老照片》第103辑,由冯克力主编。
《老照片》是陆续出版的丛书,每两个月出版一辑。专门刊发20年前拍摄的照片,辅以意味隽永的文章,图文并茂,回望历史,辟有“故时风物”、“旧事重温”、“私人相簿”、“名人一瞬”、“事件写真”等多种栏目。《老照片》为山东画报出版社一重要图书品牌,在读者中享有极好的口碑。
本书是《老照片》第103辑,由冯克力主编。
流光如驰,三年转眼即逝。随着年关将近,祖父归心似箭,他美滋滋地盘点着三年来在外赚取的卢布,想象着与家人团聚的欢乐情景,一刻也不想在这异国他乡待下去了。可就在他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抵达与祖国仅一江之隔的伯力城时,他竟忽然改变了回家过年的计划。因为他发现——
一列货车停在站内,其中有一节车厢满载着新鲜牛肉。而周围却毫无搬运货物的迹象。
凭着商人的直觉,祖父料定:在年关将至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会出现此种现象,一定是在销售环节上出了问题。
由此祖父又想到:因时近年关,庙街的各个店铺早已关门,这批货一时肯定难以找到下家;想到此,祖父觉得必须抓住这一难得的天赐商机,故决定暂时放弃回家过年的计划。
半天后,货主终于出现了。祖父一见到他那愁容满面、焦躁不安的样子,心里已明白了大半;听罢货主那声泪俱下的诉说后,祖父当即决定用自己三年来所挣下的血汗钱买下这批货,并明确表示如果就此成交,对方肯定吃亏不小,但自己已是倾其所有,实在无能为力,请对方再仔细考虑考虑。
谁知对方二话没说,便紧紧握住祖父的手,眼里噙满了感激的热泪……
接下来,祖父便开始了他那占尽天时的反季节经营。所谓“占尽天时”,首先指季节奇寒,这反倒能使牛肉得到长期的天然保鲜;其次,由于各家店铺都因严寒而歇业,此时在店铺门前挂起了“大量供应牛肉”的招牌,反倒成了“别无分店”的独家经营;复次,是货源充足。尽管如此,特别喜欢吃牛肉的俄国人,仍争先恐后地排起长队,唯恐买不到手。总之,三者咸备,何愁生意不火爆,何愁价格不一路飙升。结果不到十天,祖父便将所有的牛肉销售一空,足足发了一笔大财。当他得意洋洋地收拾行囊,带上他独自经营的第一桶金,踏上返乡的归程时,已是翌年的春天。
出于安全的考虑,祖父一路上还是装成叫花子模样,以致当祖父背着一个破烂不堪的行囊出现在家门口时,曾祖母竟误以为是要饭的上门乞讨。当曾祖母终于认清了眼前的这个“叫花子”正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儿子时,不禁喜极而泣……
向双亲行罢叩拜之礼后,祖父神秘兮兮地打开那脏兮兮的破烂包袱,里面竟全是沙俄的卢布!这是当时国际通用货币,在中国非常流行。全家人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钱,顿时惊呆了,恍如做梦般地久久沉浸在欢乐与幸福之中。
祖父脱去破衣烂衫,洗沐后,换上一身新衣,然后给家人娓娓讲述他在外俄的种种传奇故事。曾祖父乐得合不拢嘴,极口夸赞道:“举昌啊,你在外俄挣的第一笔钱,已超过了我打拼了二十多年的数目。”
“爹,如果不是你为我铺好了路,打下了基础,哪会有今天呢?”
几天后,曾祖父便忙着用祖父所挣的这笔钱选购土地。自此,祖父在小管村声名大振,成了远近闻名的人物。
祖父在家中尽情地享受了一段时间的天伦之乐后,再次启程,不是去庙街,而是伯力,继续追逐他心中更大的发财梦。
伯力又称“伯力城”,位于乌苏里江与黑龙江汇合处的东岸。这里最早为中国达斡尔部落世代居住的地方,水产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随着清中后期关内移民的到来,此地由山东人建成了小渔港,当地人俗称“伯力屯子”。伯力城扼守两江口,向南可由陆路至日本海,向东可由水路抵鄂霍茨克海。
P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