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会军著的《葛浩文和他的中国文学译介》主要梳理了美国翻译家葛浩文在推介和翻译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所做的工作。全书分为三个部分——译介、译术、译道。该书的特点是有一定的原创性,在充分肯定葛浩文翻译质量的同时,从叙述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具体而丰富的例证,指出葛浩文翻译中的短板。
孙会军著的《葛浩文和他的中国文学译介》采用递进式的结构,沿着“译介”、“译艺”、“译道”的轨迹,首先对美国汉学家、翻译家葛浩文的中国文学翻译进行概述,接着结合原文文本对其多部译作进行文本细读,分析不同译作的翻译背景、翻译特点和翻译效果,然后再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审视,从不同角度全面介绍葛浩文对现当代中国文学的推介,探讨葛浩文的翻译风格、思想、效果和得失,审视围绕其翻译引发的争议,最后尝试总结和评价葛浩文在向英语读者推介和翻译中国文学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本书适合所有翻译研究者、爱好者以及文学爱好者使用。
绪言
第一部分 译介:研究、推介与翻译
第一章 葛浩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与推介
第二章 葛浩文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
第三章 葛浩文对莫言的推介与翻译
第二部分 译艺:翻译的得与失
第四章 语言顺畅、文化传真:葛译《青衣》
第五章 反复现象的处理:葛译《狼图腾》
第六章 葛译《骆驼祥子》是否有所超越?
第七章 引语模式的处理:葛译《骆驼祥子》
第八章 “第二”人称的处理:葛译《玉米》
第九章 翻译策略的调整:《呼兰河传》《檀香刑》英译中人物“声音”的再传递
第十章 从《手机》英译本看葛浩文的“连译带改”
第十一章 得也译者、失也译者——葛浩文的翻译风格
第三部分 译道:葛浩文翻译思想探微
第十二章 葛浩文翻译思想研究
第十三章 葛浩文的翻译观
结论
附录
索引
后记
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