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发病的高峰年龄段是10~14岁,1型糖尿病的发病与种族、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有很大关系。总体来讲,亚洲的发病率相对较低。芬兰是全世界1型糖尿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世界各地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但比2型糖尿病的增加速度相对要慢。在某些地区,1型糖尿病的发病与季节有关,秋冬季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1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自身的胰岛B细胞被破坏,引起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最终需依赖胰岛素而生存。B细胞破坏的原因多为自身免疫反应破坏,也有原因不明的;破坏的速度有快有慢。急性发病者从发现症状到酮症酸中毒发病可在一周左右,称为暴发型1型糖尿病;有的从症状出现到就诊出现酮症酸中毒在半年之内,这是临床上常见的1型糖尿病;也有B细胞被破坏的速度缓慢进展,平均从发现高血糖到出现酮症酸中毒阶段经历3~5年,如有明确的自身免疫学标志,临床上称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型糖尿病(LADA)。
1型糖尿病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也可能发生于一生中各个年龄段;二是发病一般比较急骤,口渴、多饮、多尿、多食以及乏力消瘦、体重急剧下降等症状非常突出,有的患者第一次发作即有酮症酸中毒;三是1型糖尿病最终都将无一例外地使用胰岛素治疗。因此,以前1型糖尿病又被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所致。所谓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是指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由于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导致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呈现出一种相对的缺乏状态。前期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来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一些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总患者的90%~95%。2型糖尿病的主要特点有:患病率增加迅猛,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发展,大量以轻度高血糖和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为特征的人群成为糖尿病的“后备军”。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大部分超重或肥胖,多为35~40岁的成年人,因此也叫作成人发病型糖尿病,但其他年龄段也有可能发生。
糖尿病的特征是血糖长时间高于标准值。高血糖会造成“三多一少”的症状:吃多、喝多、尿多,以及体重下降。如果病情得不到控制,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急性的并发症主要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等,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中风、慢性肾脏病,以及视网膜病变等,甚至导致失明、尿毒症、心肌梗死等。
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要比1型糖尿病强。由于高血糖发展缓慢,许多患者在患病早期因为没有发现典型症状,未能引起足够的注意,以至于患者经过很多年部没有发现,但实际上由糖尿病引发的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已经悄悄地发生了。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代谢异常,不包括孕前已有糖尿病而现在合并妊娠的情况。
在糖尿病孕妇中,有80%以上都属于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妊娠的人数不足20%。根据世界各国的报道,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为1%~14%,我国的发生率则为1%~5%,且近年来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多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水平在生产后能恢复正常,但这部分人在未来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大大增加。P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