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传统经济学智慧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作者 钟永圣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专业的西方经济学博士,中国本土经济学的开创者,打通中西,深度解析财富的真相,让你在智慧圆满的同时,收获财富自由!

《中国传统经济学智慧》源于作者钟永圣针对企业界人士进行的连续五日的专题讲座。围绕“经济的中国理念(德本财末)”“管理的中国境界(自性合道)”“家庭的中国伦理(五行伦理)”三个专题,深入浅出、生动练达地诠释了中国传统经济学智慧,与学员的现场互动,亦给人许多弥足珍贵的启发。

内容推荐

《中国传统经济学智慧》作者钟永圣在披露自己心路历程基础上,以哲人的睿智和儒者的仁爱,以融通中西方经济理念的视角,深入浅出、生动练达地诠释了中国传统经济学智慧中德本财末的普世永恒性和与道相应的利世永续性。与学员们的现场答问互动更令闻者击掌叫绝,回味无穷。

本书围绕“经济的中国理念(德本财末)”、“管理的中国境界(自性合道)”、“家庭的中国伦理(五行伦理)”三个核心,带您从传承千年的中国经典和历史中寻找答案。

目录

序言:何为中国传统经济学智慧?

自序:在心性的田地里播种财富

 开场缘起

 礼拜之因

 稻盛的经营学自孔孟

 学习的心态

 古圣财经三原则

 讲座的主题

第一讲 经济的中国理念

 文化不行还是人不行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天之在我者,德也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官官相护”的本来含义

 主明下安

 生理与伦理的贯通

 打铁不离砧,讲道不离身

 违反常识的“经济学常识”

 困境中的出路

 “经济学醉语”

 学术讲坛上的“五十三参”

 道德追求与财富追求纯净的眼神和杰出的成就

 诺贝尔奖也是人评出来的

 十年传统经典的学习经历

 我的“六字真言”

 梳理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

 万象归源一太极

 “学习是为了不受欺骗”

 中西学问之异:贯通与分科

 世界上有两种经济学

 本土经济学的贯通研究方法

 经济学的中国理念

 西方经济学对

 亚当·斯密的背叛

 中西十种经济学观点对比

 为本土经济学正名

第二讲 管理的中国境界

 布施为得财之因

 中国经典管理学的核心

 性相不二的管理

 心性管理与组织管理

 《易经》即自然之经

 什么是真正“文化人”

 如何贯通学科

 中央大帝与倏忽:杂念蒙蔽本心

 坦荡为人

 获得真金白银的最好方法

 “我们赚了好多钱”

 如何突破经营瓶颈

 管人是地狱

 果壳里的宇宙之王

 “经济癌症”

 肝病的由来

 怨人就是错

 念正则百毒去之

 如何对待不正之风

 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智慧

 贤者胸广

 中国传统美容学

 千里感应

 自我打磨

 合十礼出自《易经》

 补阳气的方法

 凡圣差别在境界

 管理的三个层次

 经济管理的本质

 实现“中国梦”必须文化独立

 从《西游原旨》看管理

 大光明法

 “总经理”和“董事长”

 善待女人

 含藏的妙用

 苏州固锝印证传统智慧

 怨天尤人损福德

 谦卑之极则步步上行最大钻石与飞来横祸

 如何能居高位而不危

 平和中正

 至诚感通

 管理的最高境界

 智慧生自心空

 全部奉献才能提升自我

 治国的几种境界

 善易者不卜

 听音乐应德配其位

 贞观之治自无为

 王朝兴衰在文化

 民以食为天

 新官上任策略一:萧规曹随

 新官上任策略二:兵贵神速

 新官上任策略三:擒贼先擒王

 正居室

 正视听

 正心性

 永远适用的管理策略

 国家管理必须保护国家利益

 银行业股份制改造中失去的财富

 经济管理是一场国防

 本次经济学讲座的意义

第三讲 家庭的中国伦理

 企业即是家庭

 主要思想及内容安排

 上帝不会掷骰子

 听讲座的最好状态

 明理的表现

 阴阳为万物之本

 家庭乃事业发展之基

 天人合一的物理学阐释

 伦理风水决定地理风水

 五行的内化

 五伦顺转与“中国梦”的实现

 肾水泄则财库空

 家庭中各角色的扮演

 家庭内讲情

 不讲理

 不能嫌弃太太

 人体十二经

 人体十二官

 道德与财富的因果关系

 《内经图》

 怨人的后果

 幸福健康的方法

答疑

 问题1:90后的一代如何学习?

 问题2:如何安心?

 问题3:无所住而生其心

 问题4:不应“刻苦学习”而应“快乐学习”

 问题5:理正则心诚

 问题6:如何让员工保持活力?

 问题7:追求物质却精神苦恼?

 问题8:在本位上学习成就

 问题9:内心不为境界转

 问题10:人经合一

 问题11:精明与浑厚

 问题12:安住当下与无我

 问题13:不假方便,直达根本

 问题14:向真正的大师学

 问题15:农业无异国防

 问题16:为何学习传统文化也能出小人?

 问题17:学习传统文化如何避免走邪路

 问题18:中国文化是否不适合工业社会

 问题19:如何看待耕地锐减

 问题20:以德报怨和以直报怨

 问题21:知行不能合一怎么办

 问题22:因为学习传统文化而厌恶工作

 问题23:因众说纷纭而无所适从

 问题24:广学多闻还是一门深入

 问题25:如何在外企弘扬传统文化

 问题26:做好事也要随缘量力

 问题27:水知道答案

 问题28:读书历程

 问题29:不良情绪是否也是自然之道?

 问题30:领导有错,下属该不该争?

 问题31:修心是否有程序化操作模式

后记

试读章节

礼拜之因

尊敬的诸位老师、同学大家好!(向大众顶礼三拜)在开始本次讲座前,我先向大家顶礼,原因有三:第一,我不敢把自己当成老师,在这里,我只是把自己从古圣先贤那里学习到的智慧转述给大家而已;第二,组织这样一个学习班,组织者和义工们付出得太多太多了,在此一定要表达对无私奉献的义工们的感谢。第三,大家千里迢迢来到这里,牺牲了自己的时间,放下了工作,来参加这次讲座,感恩大家对我的信任。稻盛的经营学自孔孟

在昨晚的开班仪式上,所播放的关于采访稻盛和夫的视频,完全用事实印证了本次讲座所要表达的内容。稻盛和夫的成就解释并验证了《中国经典经济学》的理论。稻盛先生自己也明确地承认,他经营企业的理念来自于中国孔子和孟子的学说;他在商业上的成就,源于中国老祖宗的智慧。

现在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第一,如果西方经济学真的那么有效,那么值得人们敬佩,为什么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西方经济危机不断,西方经济学阵营内部争吵不休?第二,如果中国老祖宗的智慧真的没有用,那为什么稻盛和夫的企业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在历次金融危机期间都没有过亏损?无独有偶,香港李嘉诚先生的企业也是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没有过亏损。据说李先生曾经告诫自己的儿子,别人认为赚八分合理,我们李家赚六分就可以了,为什么?

当今社会出现了一个可悲的现象,那就是大部分中国人的思想已经被西方的经济思想同化并控制,并且盲目地崇拜西方的经济学。我写《中国经典经济学》的初衷,也是觉得我所学习过的西方经济学没有那么有效,没有那么经纶济世,所以我一直坚持不懈地寻找经济学的本质、经济学的真理、经济学的根源。我还希望大家能有这样的意识,就是不要一开始因为受西学的影响,就盲目地完全否认中国老祖宗的智慧。

在中国中央电视台采访稻盛和夫的视频中,稻盛和夫告诉大众,“敬天爱人”和“至诚”的理念分别出自于《论语》和《孟子》。稻盛和夫可以从根上来做,从中国老祖宗的理念上来做,从而让日航一年之间从接近破产到盈利1880亿日元。稻盛和夫先生的境界完全可以从采访画面中看出:他的表情非常谦逊和宁静,语言十分谦卑和恭敬。稻盛和夫曾私下告诉大连的一位主持人,他来到中国做采访,就是想“把老东家的东西还给他的子孙后代”!这也是我们本次要着重讲解中国传统经济学智慧的原因。学习的心态

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此次听课应持有怎样的心态,并应该注意什么。首先,如果大家认为,既然这次课程的题目是关于“经济学”的,听过课自然可以运用学到的知识来换取真金白银,那么大家一定是“想错了”;其次,如果听完课,大家没有发现自己的“无尽藏”,并且在以后的一段不算特别长的时间里,没有在生活中增加自己包括真金白银在内的财富,那么大家一定是“做错了”。

现在,请大家调整到最放松、最端正的坐姿,因为这样天地间的能量会和大家的身体进行顺畅的交通,大家可以获得自然补益的能量。譬如倒水的时候,杯子如果歪斜了或倒了,那么从上往下灌注的水就会倒不进杯子。这种身体的调整,可以让人身心愉悦。如果找到了合适的方法和姿势,坚持让天地间的自然能量通过身体在生活中贯通,人可以从此不得病。这便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一本难以用金钱衡量的经济账。所以,希望大家在本次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

调和,心不暴;

正直,心不曲;

安定,心不乱。P2-4

序言

序言:何为中国传统经济学智慧?

从古至今,经济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然而,何为经济?操控话语权的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告诉世人,经济就是“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基于此,追逐利益最大化俨然成了发展经济的题中之意。于是,为了争夺各种资源,世界不少地区纷争不息;为了捞取财富,华尔街精明的投资者们罔视道德,竟点燃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为了谋取经济利益,我们已付出了社会道德、自然环境等各方面沉重的代价。孟老夫子警醒世人:“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以欲望和贪婪驱动经济的发展道路,走得通吗?

出路在哪里?

其实,中华文化早就给出了答案。拥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中国,从汉朝到清朝中叶,两千年来始终保持在世界文化和经济的领先地位,其中必然蕴含了丰富、深刻的经济学智慧。古有管子、范蠡、白圭,近代有晋商、徽商,其中范蠡更广被民间奉为“财神”。《史记》记载,范蠡在齐致富后,就曾“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后来经商,“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其经商思想最可贵的是“富好行其德”。范蠡富有,凭借的是勤奋和智慧、诚信与仁义,不搞官商勾结,三次尽散其财,慷慨回报社会。他受众人推崇的商道就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经济”的主旨和内涵:经济者,“经邦济国、经世济民”是也。

细察汉字之“经济”,我们可以获得智慧的启迪。“经”,左为绞丝旁,意为纵丝,有贯穿始终之意;“里”意为地中水脉,二者皆代表不断绝的常理、常道、常义。“经”做动词解为“以常道、常理、常义来治理”。再看“济(济)”,左为“水”,右为“齐”。“水”之德为润下,善利万物而不争;“齐”有均等、均匀之义;“济”为普惠恩泽民众、国家之义。

由此可见,中国之“经济”是据于道、利天下的学问,它强调了投资的伦理道德性、消费的适度性、贸易的互利性,是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之路。

东北财经大学的钟永圣博士,在学术上,从税收和财政学专业起步,曾与多位世界一流经济学专家(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深入交流,对西方经济学理论有着深刻的把握和认知。更为稀有难得的是,钟博士长期深入儒释道经典,积淀贯通,使他能跳出纷繁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丛林,具定性、用慧眼,找到中国祖宗先哲的“财富密码”(详见钟博士的专著《中国经典经济学》)。

当今社会,大力提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弘扬,强调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因此,讲明白中国传统文化,已成为当务之急。为了让广大企业界精英能够深入了解中国本土的经济学思想并付诸实践,钟博士应邀在北京讲授“中国传统经济学智慧”课程,坦诚披露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哲人的睿智和儒者的仁爱,以融通中西方经济理念的视角,以深入浅出、生动练达的方式开显了中国传统经济学智慧中德本财末的普世永恒性和与道相应的利世永续性。而钟博士与学员们的现场互动更令闻者击掌叫绝,回味无穷。课程结束,钟博士还将课酬全部捐献给传统文化教育事业,用自己的行动来诠释“德本财末”的大学之道。虽然因缘际会,不可复得,但为了让更多未能亲临现场的仁者共享此真知灼见,将五天的授课内容付梓成册已为众望所归,“救人之危,济人之急”不仅限于物质的帮助。现如今,“上下交征利”的态势已经在吞噬着家庭的幸福,威胁着企业的良性发展和社会的公平安全。西方经济学者们已然束手无策,解救此危难,唯有从传承千年的中国经典和历史中寻找答案。“中国传统经济学智慧”的讲稿成书之日,就是为我们每个人送去解危济困的良药之时。

充满期待,充满感恩,充满祝福!

任登第夏圆明

乙未年二月十九日

后记

2013年6月28日至7月2日,我应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经贸发展工作委员会之邀,在北京德智通以“中国传统经济学智慧”为题,连续讲了5天,每天8小时,最后一天发现这次讲座唯一的不足,“就是自己的话说多了”,就让出最后一节,总共讲了19节,38小时。听众来自全国国各地,来自各个行业,每一位都非常恭敬有礼,加上组织者的高度自律和十分敬业,使得讲座气氛异常殊胜。结束的那一天,北京晴空万里,那样的蓝天和白云,仿佛只在儿时的记忆中才有。

所以,这本书不是写出来的,是同人们根据讲座录音整理出来的,耗费了众多同人的心血。录音文字第一稿的整理,是由当时在香港大学读书的张言畅同学完成的。第二稿听写整理,是经过夏红老师的同意和推荐,由中央党校博士生刘海天同学及其亲友共同完成,他们是崔欣、刘德双(刘海天之父)、吴迪、秦芳和张炜等五位同人。完成的文字稿很快就传给我了。本来以为2013年10月可以完工,可是由于我一直执着地想复原讲座当时的情境,就拖延下来。2014年4月,为了尽快完成整理,东北财经大学校友朱蕾师姐帮助校正文稿,以极大的耐心对文稿进行了第三遍梳理。由于部分录音缺失,为了读者阅读上的连贯,朱师姐建议把每天第三节答问的的内容统一放到最后,让讲座内容尽可能连贯。然后,我就“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把五天的内容划分成十五节,好像还是当时的顺序和节数,其实已经不是了。

早就整理完毕的稿子,为什么现在才拿出来出版?原因在我。我希望自己在同人们整理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再现”和“完善”,以准确地传达中国传统经济学理念和施行路径。以至于2014年7月在北京参加粮食安全会议期间,本来就应该交稿了,可是就在交稿的前一分钟,我突然想:拿回去再看一遍,或许会更好些。这样,又拖延了半年!

这样宏大的一个主题,我当然想更多地负些责任,起码不丢老祖宗的人,不辜负大家期望。可是,现在回想起来,也纳闷自己的生活:时间都去哪儿了?现在硬着头皮把稿交出来,是因为一个近乎“无赖”的想法,让我放下了再找时间完善的执着:连缺陷都没有,怎么能算“完美”呢?

2014年6月,在上海嘉定区首届传统文化论坛上,年逾90岁的黄埔军校校友赵厚昌老先生为论坛书写了“百善孝为先”的书法作品。当时老人家的孙媳妇吴丹女士告诉我,赵老先生喜欢书法,几乎每天都练习。我非常喜欢老人家的字,方正润泽,望之可知其为人福德深厚,若作品张挂起来可补福薄之人的缺憾。所以,当考虑到本书出版时,我向吴女士斗胆提出:可不可以请老人家为我的新书题写书名?结果是慷慨允诺,墨宝随后而至。真是感恩不尽!

我这里没有什么“智慧”,但是如果读者同人能够从本书的表达中相信我们祖先留下来的传统经济学中确实存在着智慧,愿意试着回到原典中,回到我们自己的传统中去挖掘、领略和应用,我就心满意足了。

钟永圣

大连井外天书屋

甲午年六月十九日初稿

甲午年腊月三十日除夕夜审校

书评(媒体评论)

钟永圣博士应邀在北京讲授“中国传统经济学智慧”课程,坦诚披露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哲人的睿智和儒者的仁爱,以融通中西方经济理念的视角,以深入浅出、生动练达的方式开显了中国传统经济学智慧中德本财末的普世永恒性和与道相应的利世永续性。而钟博士与学员们的现场互动更令闻者击掌叫绝,回味无穷。

——夏圆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5:4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