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伟编著的《FDI路径下日本向东亚产业转移研究--基于产业特性和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构建了国际产业转移的多元维度——产业特性分析路径,探讨了比较优势、国家依赖性和区域生产协作程度在国际产业转移中的作用,提出三种国际产业转移类型。以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为对象,本书深入研究了日本制造业向东亚地区转移的类型、过程和机制,并得出对于我国产业发展的启示和借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FDI路径下日本向东亚产业转移研究--基于产业特性和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
作者 | 徐建伟 |
出版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徐建伟编著的《FDI路径下日本向东亚产业转移研究--基于产业特性和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构建了国际产业转移的多元维度——产业特性分析路径,探讨了比较优势、国家依赖性和区域生产协作程度在国际产业转移中的作用,提出三种国际产业转移类型。以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为对象,本书深入研究了日本制造业向东亚地区转移的类型、过程和机制,并得出对于我国产业发展的启示和借鉴。 内容推荐 产业转移是产业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共同关注的研究领域,把传统的产业分析与地理分析结合起来对产业转移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加清晰地认识产业转移发生的过程和机制。徐建伟编著的《FDI路径下日本向东亚产业转移研究--基于产业特性和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正是基于产业经济学传统的产业特性分析与经济地理学传统的区域地理分析,构建产业转移的“多元维度_产业特性”分析路径,对日本向东亚地区的产业转移进行研究分析。从产业经济学来看,不同产业间相异的产业特性是各种形式产业转移发生的基础因素;从经济地理学来看,在产业比较优势之外,作用范围明显不同的各种因素相互组合构成不同维度的影响变量共同作用诱发产业转移的发生。 按照这一思路,本研究第—部分系统深入地分析了产业转移发生的基础因素,包括要素密集度、生产迂回度、产业关联}生和市场组织结构等在内的产业特性差异,以及市场规模、市场增长性、区域运输优势、区域一体化建设等在内的区域地理特征。本研究第二部分关注于产品内分工,从中间投入视角、价值链视角和跨国公司视角对产品内分工影响下的国际产业转移进行剖析。“多元维度一产业特性”分析路径之所以能够建立起来,依赖于国际分工从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分工进而向产品内分工的逐步深化。中间投入产品的频繁流动、价值链环节的空间分离以及跨国公司的主导致使产业特性差异对国际产业转移起着前所未有的细致影响,致使区域地理特征为国际产业转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分离与区域整合可能。本研究第三部分是对国际产业转移进行“多元维度一产业特性”路径的经验分析,首先探讨了比较优势在不同制造业行业的产业转移发生中所起的作用,并据此界定出比较优势主导下的产业转移;进一步分析比较优势作用不甚明显的制造业转移中,国家依赖性和区域生产协作程度又起着怎样的作用,并据此界定国家依赖性主导下产业转移和区域生产协作主导下产业转移的概念。在界定出三种国际产业转移类型的基础上,从产业特性和区域地理特征角度分析不同转移类型发生的机制差异,即比较优势作用与垂直型产业问转移、国家依赖性作用与水平型产业内转移、区域生产协作作用与垂直型产品内转移的对应关系。本研究第四部分是行业案例分析,通过对纺织暇装产业、钢铁产业、汽车产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作业分别参照三种国际产业转移类型进行案例分析,提出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启示和借鉴。 目录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际分工理论 1.2.1 古典国际分工理论 1.2.2 新古典国际分工理论 1.2.3 新贸易理论 1.2.4 产品内分工理论 1.2.5 价值链理论 1.3 国际产业转移的理论及模式 1.3.1 市场及企业视角的相关理论 1.3.2 产业视角的相关理论 1.4 产业分工与转移的研究进展 1.4.1 国外有关产业分工与转移的研究 1.4.2 国内有关产业分工与转移的研究 1.4.3 关于产业特性与区域地理特征的研究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2 日本向东亚产业转移的阶段历程 2.1 传统国际分工背景下的日本向东亚产业转移 2.1.1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阶段(1973年以前) 2.1.2 重化学原材料产业转移阶段(1973—1984年) 2.2 产品内分工背景下的日本对东亚产业转移 2.2.1 部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工序型转移(1985—1989年) 2.2.2 产品内国际分工蓬勃发展阶段(1990年以来) 3 产业转移的基础分析 3.1 产业特性分析 3.1.1 要素密集度分析 3.1.2 生产迂回程度分析 3.1.3 产业关联分析 3.1.4 规模与市场结构分析 3.2 区域特征分析 3.2.1 区域资源要素禀赋 3.2.2 区域市场特征 3.2.3 区位交通因素 3.2.4 区域政策及规制 4 产品内分工提供的解析视角 4.1 中间投入视角下的产业转移 4.1.1 垂直专业化指数测度 4.1.2 中间产品贸易测度 4.2 价值链视角下的产业转移 4.3 跨国公司视角下的产业转移 5 产业转移的多元维度——产业特性分析路径 5.1 产业转移多元维度——产业特性分析路径的构建 5.2 产业的比较优势分析 5.2.1 东亚国家要素禀赋分析 5.2.2 比较优势分析的指标确定 5.2.3 比较优势的截面分析 5.3 产业转移的国家依赖性 5.3.1 产业的规模差异 5.3.2 产业的市场增长性 5.3.3 产业的配套供应水平 5.3.4 工业园区建设 5.4 产业转移的区域生产协作 5.4.1 区位及运输条件分析 5.4.2 产业的区域关联程度 5.4.3 区域一体化及政策规制分析 6 产业转移的类型界定与实证分析 6.1 产业转移类型界定模型的构建 6.1.1 比较优势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 6.1.2 国家和区域尺度因素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 6.2 模型结果及解释 6.2.1 比较优势主导下的垂直型产业间转移 6.2.2 国家依赖性主导下的水平型产业内转移 6.2.3 区域生产协作主导下的垂直型产品内转移 7 日本典型性产业转移的案例分析 7.1 日本纺织服装业国际转移分析 7.1.1 纺织服装产业特性 7.1.2 日本产业概况 7.1.3 以梯级转移为主的转移历程 7.1.4 以产业间分工为主的分工格局 7.2 日本钢铁产业国际转移分析 7.2.1 钢铁产业特性 7.2.2 日本钢铁产业概况 7.2.3 以满足当地需求为主的水平型产业内转移 7.3 日本汽车产业国际转移分析 7.3.1 汽车产业特性 7.3.2 以区域生产协作网络构建为主的产业转移 7.3.3 以产品内分工为主的分工格局 7.4 日本电子产业国际转移分析 7.4.1 日本电子产业转移与分工格局 7.4.2 个人电脑产业链 7.4.3 以区域生产协作网络构建为主的产业转移 8 结论及对中国的启示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启示 8.3 局限性与展望 图索引 表索引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