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小说史上“心理悬疑小说”的奠基之作!
使希区柯克声名大震的同名电影原著小说!
玛丽·贝洛克·朗兹著、吴奕俊、严旨昱译的《房客》首次出版于1913年,在推理小说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1927年希区柯克将其搬上荧幕,即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希区柯克式电影:《房客》。
玛丽·贝洛克·朗兹著、吴奕俊、严旨昱译的《房客》讲述了:一对经济状况捉襟见肘的家庭旅馆夫妇接待了一位神秘房客,他付钱爽快,举止忧雅,但性情颇为古怪,而他每次外出,又与城内屡次发生的谋杀案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女主人艾伦,一方面感激房客的慷慨大方,解救了他们夫妇的困窘生活,一方面却又不得不怀疑这位房客就是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她陷入了选择的两难:她应该举报他将他绳之以法,还是应该保护他以免受人伤害?就在这纠结之中,真相正一步步地逼近。
第一章生活陷入困顿
罗伯特·邦汀和妻子艾伦坐在小心砌好的暗红色火堆前。
屋子位于伦敦的一条肮脏,也许可以说污秽不堪的街道上,相比之下,屋子里这间房显得格外洁净与井井有条。要是有一个陌生人,尤其是身份地位比他们高的人突然打开这间会客厅的门,就会看到邦汀夫妇的婚姻生活舒适而温馨的画面。陷在皮制沙发中的邦汀衣冠楚楚,胡须剃得干干净净,这是他一贯的造型,一位自豪的男仆。
他的妻子则坐在没那么舒服的直背椅子上,曾经的仆人工作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迹要浅些。不过他们俩都一样。邦汀太太穿着款式简洁的黑色连衣裙,以及一件普通的衬衫,但衬衫的领口和袖口全都整理得干干净净、一丝不苟,她婚前曾是一位不错的女仆。
不过,英国有句老话叫“看人不能看外表”,这句话对英国百姓来说尤其正确。邦汀夫妇很久以前也有机会在装饰漂亮的房间里待过,那时两个人都为自己精心挑选出的家具感到志得意满。房间里的一切都很结实且价值不菲,家具全都是从一间私人宅邸精心举办的拍卖会上买来的。
厚重红纹窗帘把玛丽勒本街迷雾重重、细雨绵绵的空气挡在了外面,他们当时买这窗帘的时候可捡了个大便宜,而且那质量也许还能保证再用上三十年。另一件买得实惠的东西是铺在地上的优质阿克明斯特地毯。这会儿,坐在沙发里的邦汀把身体往前挪了挪,凝视着前面昏暗的小火堆。实际上,对邦汀太太来说,这沙发算得上是奢侈品。她想丈夫做完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应该有舒服放松的地方,所以她才买了沙发。当时这单人沙发花了她三十七先令。直到昨天,邦汀才刚刚为这沙发找到了买家。来看椅子的人猜想这夫妇二人急需钱用,于是把价格杀到了十二先令六便士。结果夫妇二人暂时把这单人沙发留了下来。
不过,没有人会只满足于物质上的舒适,邦汀夫妇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在起居室的墙壁上,挂着很多装裱简洁、也许有些褪色的照片。有些照的是邦汀夫妇以前的那些雇主,有些则是美丽的乡间小屋。他们当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仆人,也还算舒心。照片里的房子都是他们当仆人时各自的住所。
不过,现在不是看人不看表面的问题,对这对时运不济的夫妇而言,他们要靠着表面的东西来维持体面。邦汀一家已经快山穷水尽,虽然他们房子里还摆着漂亮的家具,但陷入困境的邦汀夫妇还是够聪明的,他们知道得靠这些东西维持体面,除非到了逼不得已的时候,不然不会卖掉它们。他们已经学会忍饥受冻。烟可以消愁解忧,正常人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放弃的,而邦汀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戒烟了。连邦汀太太这位拘谨、节俭、仔细的女人都意识到这对丈夫来说意味着什么。邦汀太太确实清楚这一点,她以前经常溜出去给丈夫买包弗吉尼亚烟。 邦汀感动了,这么多年来,还没有哪个女人这么关心他,这么爱他。他控制不住自己,难受地哭了起来,夫妻二人都被这种奇怪、喜怒不形于色的方式触动了。
还好邦汀从来都没想过他可怜的艾伦不止一次为那四个半便士感到后悔,他反应迟钝,可以说有些笨的脑子怎么会想得到?艾伦之所以后悔,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已经十分接近凄惨的境地。现在他们还处在安全地带,过着也许不愉快、但体面的生活,但一不小心就和那些沉沦的贫民一样,或者因为社会奇怪的现状,沦落到在贫民救济所、医院或者监狱里漫无目的地挣扎,直到死去。
如果邦汀一家的地位比现在要低,如果也是纯粹的穷人,那四周的左邻右舍都会很友善地愿意随时帮助他们。同样,如果他们属于自命不凡、善良、还有些缺乏想象力的那类人,也就是邦汀一家这辈子服侍过的有钱人,那也会有人对他们伸出援手。但如今夹在中间的境遇,让他们孤立无援。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