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梁任公
周善培
丁酉(一八九七)十月初,研甫督学约定在武昌会合,我就由北京到上海,再买招商局的官舱票到武昌。头天夜里上船,第二天吃中饭,官舱客八个人一桌。吃到一半,有一个客人才由官舱出来,穿的是紫红缎的皮袍、天青缎的出洋灰鼠风的皮马褂,这是当时纨绔穿的衣服。坐定之后,有人问他姓名,才知道他是大名鼎鼎的梁任公。我当时以他的衣服同他的大名对照起来,就不免有点怀疑。他不理会我,而我是个无名小卒,自然也不敢同他攀谈。他的同行韩千秋、欧榘甲,一路无事,倒和我谈了两天。他们都是康南海的门人,南海是讲公羊学的,我们就谈了很多的公羊学。过了九江,任公居然来找我谈天,我又不愿和他多谈。到了长沙之后,他在时务学堂当监督,热闹得很;我是向来怕赶热闹的,也从未去访过他。到了宝庆,我的《力书》出来之后,大概是研甫督学对他介绍了我,他就给我一封信,表示愿意订交之意。等我六月底回到长沙,他已经到北京去了。以后政变,他就亡命到日本去了。
己亥(一八九九),我到日本调查,过上海遇见时务学堂的两个学生同船到日本。在路上谈起他们要到日本找梁先生,我就托他们转达任公,我要去访他。到了东京,任公就由横滨来信约定日子,他来东京访我。见面唏嘘感慨良久以后,我就提出他们对政变应负责任的意见,任公当时诚恳地深自引咎。我就提出订交的条件,彼此多规过、少奖善,他不但当时接受,以后往来三十二年,我平生的朋友最能受直言的,只有任公,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我在东京住了一百二十天,与他见面在十次以上。己亥(一八九九)以后,辛丑(一九○一)、甲辰(一九○四)、乙巳(一九○五),我又到日本去了三次,每次都同他往还不少。唯有甲辰九月,我和他在箱根环翠楼谈了三天三夜,这次谈话最重要的是我劝他少谈保皇的空话,多研究第二次如有变法的机会,我们如何以前事为戒,订出如何有次第的办法;劝他少讲公羊学,多研究周礼,因为中国原有一套整个的政治制度和方法,都在周礼上。他也很赞成,他虽是笃信师说的,对于公羊他以后就少讲了;但对于保皇的招牌仍然放不下来。这时候,我在两广总督岑西林(名春煊)幕府里。他约定要到香港来,问我能否到香港和他见一面,我答应了他。
第二年(乙巳)二月,他到了香港。信来了,我到香港去同他谈了一夜。他想见一见张坚伯(名鸣岐,也是岑西林的重要幕府),我说:“去试探一下再回你的信。”我回到省城,就同坚伯谈了,他欣然愿去,我说:“别忙,我们先去向西林公开,看他有什么意见,他不赞成,你就别去,以免事后发觉,反而不好。”想不到同西林一谈,他很高兴地说“可惜我不能去会他”,立刻请坚伯就去,拜托坚伯替他向任公致意,问任公出国几年,有什么挽救国家的办法,尽量告诉他。于是,我同坚伯就再到香港,和任公由早上九点谈到晚上五点钟,任公谈了许多,坚伯把重要的都记录下来,回省转达西林。西林虽没有采用他的办法,却对任公始终是表示崇拜的。
P129-131
第一章 一世纪来中国之命运——从鸦片战争至梁氏诞生的前夕
第一节 绪说
第二节 梁氏生前中国一般的惨况
第三节 梁氏生前中国一般的教育状况
第四节 梁氏后来对于祖国命运的影响
第二章 亡国景象与维新初潮——从梁氏诞生至戊戌政变
第一节 综叙
第二节 亡国现象的种种
第三节 梁氏幼年的家庭生活及家乡环境
第四节 康梁会接
第五节 梁氏独立事业的开始
第三章 维新的失败与革命的成功——自戊戌变法至梁氏亡命
第一节 促成戊戌变法的原因
第二节 戊戌政变史剧的绘影
第三节 政变失败原因的解析
附录
梁任公先生别录拾遗吴其昌
谈梁任公周善培
革命逸史(选录)冯自由
梁启超大事年表
前言
梁启超(一八七三至一九二九),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广东新会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曾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作为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是影响近代中国历史命运的关键人物之一。他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一生有大量论述,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吴其昌(一九○四至一九四四),字子馨,海宁硖石人,著名文史学家。他一九二五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治文化学术史及宋史,钻研不辍,时有著作发表,深得器重。一九二八年任南开大学讲师,后任清华大学讲师,一九三二年任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后随校迁至四川乐山,旋兼历史系主任,直至逝世。生平著述颇丰。
作为梁的得意门生,吴其昌曾负责梁启超晚年讲学、演讲的文稿记录整理工作,两人的关系可见一斑。一九四三年,受胜利出版社之邀,也是出于对师恩的感念,吴其昌不顾当时自己重病在身,慨然应允撰写《梁启超传》。《梁启超传》上册于一九四四年一月十九日封笔,一个月后的二月二十三日,年仅四十的吴其昌病逝,自言“冀少酬先师任公知遇之厚”的这半部传记,出版时已成为吴氏的遗作。
这本书以大量史料准确地勾勒了梁启超的政治生涯,对梁的思想和学术文化做了富有哲理性的阐述和研究,提出了许多颇有创见的新观点。不仅如此,书中还对梁的家庭生活、个人性格、业余爱好、人际关系等做了介绍,虽着墨不多,却生动准确,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为了使读者更加准确、详细地了解梁启超的生平,本书同时收录了吴其昌的《梁任公先生别录拾遗》、周善培的《谈梁任公》、冯自由的《革命逸史》(选录)等文章,并附有“梁启超大事年表”,供读者参考。
吴其昌所著的《梁启超传》以大量史料准确地勾勒了梁启超的政治生涯,对梁的思想和学术文化作了富有哲理性的阐述和研究,提出了许多颇有创见的新观点。不仅如此,书中还对梁的家庭生活、个人性格、业余爱好、人际关系等作了介绍,虽着墨不多,却生动准确,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梁启超,中国宪政启蒙百年第一人,影响近代中国历史命运的关键人物之一。为了扭转国势、实现宪政,从戊戍变法到庚子勤王,从护国运动到五四运动,可谓提颅冒死、殚精竭虑。
梁启超,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影响历史进程的启蒙思想家,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社会活动家。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他的每一个脚印,都是这个国家、民族命运的投影。他的《少年中国说》是青春中国诞生的第一口呼吸,他的《变法通议》是新文化向旧文化宣战的第.把利剑,他的《小说再革命》的尝试为腐朽的旧文学注入第一支兴奋剂。他力主变法却踏上流亡之路;他推行共和体制却步履艰难:他指挥讨袁护国却遇重重阻拦,他与康有为丽为戊戌干将,却最终分道扬镶。
请看由吴其昌所著的《梁启超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