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徽州物语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阮文生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着夜雨编织的水条进了村庄,等到阳光和脚步来了,到处是热闹。青灰的背脊在发了棵的稻田里东倒西歪,驮着竹罩、网兜的人往那里跑,沟渠里白亮的身子噼里啪啦,半大的小伢拎着篮子下来了。回到家里有什么在抽打老屋和浅水,原来鳝鱼钻进了明塘!粗大金黄的身子在那里游翻了天。应该还有不少顽皮的,顺着雨条游到天上吧?!下阮个,是水做的村庄,鱼喜欢。土路上都是湖里的风,不算浓稠但多少带着鱼气,晚上撞进男人的鼻孔成了呼噜,吹到女人的梦里,也是有些浪头的,一起匀匀地飘着。村庄在响声里移动着,从夜晚到天光。

半空里有叫声。是一大一小的鹭鸶,铅灰的细腿横在蓝天里,画自己的白,画自己的飞,让白跟云比,也比快慢。它们往着草场的方向去了。雨宽说,它们是从村里桑树上飞来的。鹭鸶认得人,刚刚在和我们招呼着呢。不错,叫声是敞开的,你望一望也行,朝它们叫两下也行。

村中的大桑树上是有鸟窝的,多少回我翻过小屋岭就看到了。鸟窝密实了村子的高度,也和桑树一起把村子撑得好看饱满,按着它们的意思村子从西到东地打开着。枝杆依次错落,很简单很好爬的,不要多少胆量和力气就能上去。许多人都上去过,却没有人跌下。老皮大爷说,桑树保佑着大家,意思是鸟窝也在保佑着我们。我不太会爬树,也能上去吃桑果,嘴里脸上都是红红的。桑树面前,不要说我们,就是王大小老皮大爷又才多大啊!

村东头是渐渐的矮下去的,过了柳树和条石围起的水井,再紧几步就到了河里,没有界的,水涨到哪哪里就是界,地势缓缓地朝着湖里伸过去,湖是一点点地深起来的。划水的时候许多人一起,本事大的朝前去,怕了就掉头。没准呛几口也没什么,就是鼻子难受点,这水清亮,吞到肚里好一会了,嘴里还在发甜,快朝村子补几个狗爬式,脚就能踮到土了,大桑树的影子也过来了。没有人淹死,在下阮个快乐和地狱有着和柔的坡。过河,赤脚弯腰用力一搡船,身子一缩就上来了,细碎的浪花窸窸窣窣。

船梆子上的屁股,给湖水小小地颠着,腰身像有小蚂蚁在里爬着、夹着,麻酥酥的,让人懒懒地东张西望着。

东面的山很高的。山那边是什么呢?没去过,想不出么样子。脖子仰得酸了,那里的境界是一个劲地蓝上去的,没有一点磕绊的地方。有山托着,目光可以伸个懒腰朝更远的地方望。云停着呢,是又白又柔的那种,自然想到神站上面,看着人间,看着湖、目光和脸。白云是白的天,好多和柔的意味给包着,丰盈地蓬松着,它们安静地与蓝天重叠,真是别有洞天。与蓝天相接的地方,拉开了一长条暗影,又在画另一种颜色的天,目光搜索好一会,没得一点动静,估计雨、几颗星子、某个谜底都在那里藏着掖着。蓝的天,青的天,灰的天,黑的天,红的天,什么天没有?看够了天,目光不再紧涩,好比发开了的毛笔顺着山脊描了过去,到了山脚下的羊虎头,就松缓了好些。几棵柳树围几户人家,一块块的石头从底下码得平整。披散的柳叶里,透着斑驳的墙、隐隐的狗叫。小阳天里,坐船也直接坐在升金湖上,看不完的水,云,山和天,时间怪快的!

雨宽要划船,王大小不干。大鼻头在半空里耷拉着,他说不是好玩的,水火无情!他还是不紧不慢地躬着身子划。暗长的水纹,像抖开的布,在湖里洗着。西边的下阮个,见不到屋了,只有古老的桑树弓起在湖面,成了一抹灰白的瞩望。

桨涡转着,形状质地、色彩响声还是那样子,从一个窑里出来似的!王大小的桨涡都是蓝边碗大小,开在船两边。涡小了船(P4-5)

后记

新华出版社主动提出要为我出本散文集,我是对我散文写作的鼓励。四十多万字的初稿,责任编辑定位选取写徽州和江南的文字,余则一概不要,高端出版社的目光让我心里一亮,电话这端我不觉得心疼。

对方重视编辑思想。也可以说他们要的是成色最好的作品,但我有难处也有一个心病:写江南的文字少了。以知识学养见长的散文,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的潇潇洒洒,当然好,我晓得那里的套路,但我不太习惯将眼前的物事和典故揉合一起。在《草场》《过河》《鱼米之间》《平静》等写作中,我看到了属于我的方向,那就是原汁原味地呈现。文无定法,只要真的触及生活的深度、心里最柔软的部分,就是好东西。

细节留在心里,文字就活在细节里。呼吸和温度都在那里了。一篇好东西,其实是细节的胜利。多年前读何士光《种包谷的老人》,那里的浇水声,今天我仍听得真切。细节不孤立,为什么写这个而不要其他,这连着思想,关乎审美发现。将有味的部分漏掉或表达不逮,是叙述的罪过。糟蹋容易,营造艰难。写作者没有语言,是做不好一个写作者的。小说散文诗歌都要细节。让细节再现,也收获汉语的本色。操作到这个层面,操作者应该是一个宽广的地域,有山有水有花草,还有生命在飞,需要哪部分就对准它,连瓢虫用烫折的发丝般的腿在爬,都真切,就好看了!

没有写作者不写自己家乡的。

我的家乡是个坡,一条公路往坡上一比划,公社大院、粮站、医院、供销社、学校、住户有了各自的分寸,一个小镇就凑起来了。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移民小镇,虽然土头土脑的,少了根基,但和坡上的黄荆条一样,有自己的姿态。我老家是升金湖边的一个小村,和《水浒传》上阮氏兄弟的石碣村差不多。湖水在东头拍打柳树,鱼虾翻动,沉睡的月光醒了,就耀眼了。生存的根须自然往波涛里延伸,少不了荡涤或截断:一个村子近十条人命倏忽没了。

对于这种命定的劫数。我说:“灰白的糊面滚动出股股泥浆,像是湖水着了火冒出的黄烟。”我还说:“牛皮裤将人装了进去,裤子僵硬地凹凸着,简直像穿了一条满布石块的湖沟。”用这种文字对准生活的狠劲,将彻骨的寒冷和疼痛担当起来。我想语言应该加速,每个汉字得像窑里的砖块,带着火焰站立和排列。限于水平我做得欠火候,但我在努力。

“几乎所有的冬天,表叔都在湖水里。明亮冰凉的湖水将表叔磨得越来越短小,像是屋后的那把桨。”这种表达,是传统和现代意识的妥协,是东西文化交融的定格。表象和本质之间,应该有一截路,写作者消融了这截距离。完成表象也抵达了本质。回味留给阅读。

过往的生活早已刻盘。顺着下去,还有更多的颤动和悬念。  一个山坡连一个山坡,一条大蛇让我碰上了。以为是死的,发现是活的,我怕得不行,简直像碰上一条长长的咒语。我认定四面八方的生存惯性让它昂起头,那里的势力是一块土地散布又拢起的前哨或尾声。本来远远的,谁让自己想当然地拉直路径。金寺山的庙就在前面,梵音没有了,但未真的消失,时空和它一起飘向了深处。

江南的河流,扩散了游走的节律。多年以后,我还在辨别她的无声和响亮。她擦洗着村庄和衣裳,就像母亲一样。在她的深广里。我的文字是浅薄的,泛不起水花。我还是想和鱼虾一样下点狠劲,一个猛子找找方向。

《徽州物语》分四辑,是江南、徽州,徽州、江南轮着来的。我在歙县、婺源接触了一种质地,豆火一样凉凉的。石级和山峰,搭配的光芒,其实就是隐隐的通道。还是老一套吗?经历和感受,在山顶冒尖了。朱熹、戴震、胡适、黄宾虹让多少眼睛一亮。天空和海洋都是有方向的,一条领带顺应了文明的风范。那么多的纸页和山峰里,徽州沉下去又顶上来,深度自然了。这块土地,老枝新芽都有细枝末节泄漏春光。

黑白徽州,曾是我的结论。鸡鸣狗吠、流水淙淙,我是顺着山的来龙去脉来琢磨的。一次,我和一个朋友骑自行车从屯溪去昌溪,单程化了四个多小时,黑瓦白墙在山林里若隐若现,我们在扭成麻花状的土路上飞跑。吃炒面,那种拌着鲜嫩的菜薹和腊肉的食物,我们边吃边赞不绝口,吃了很多,像贪食的春蚕。还有很多汗,在头上亮晶晶的。抬眼,空中一根黑漆漆的钩子吊住红渲渲的篮子。后来,在灯火里听鸟叫,好像不是碰到的,而是专门来听的。是铁棍在树上的一下下碰撞,亮色被木质吸收了,剩下的部分给了我们。断墙残壁里,我看到了非常大的缸,摸一摸缸沿,都是粗糙的疙瘩。走了老远了,脑子里尽是宽厚的陶瓷。昌溪是歙县的边边拐拐。有点临摹的味道,我要将其中的劲道和光亮体味出来。不仅仅如此。

我写:凹下去的成了砚池,突出来的成了牌坊。是石头。又何尝不是徽州?吉普赛人说,在我死后,请将我站着埋葬,因为我跪着活完一生。关键是自己对表达对象的认识积累、深切体会。概括起来才劲道。

初中时,一个同学被我几笔一勾,留在墙上。大家看了笑,不需要说明:这是童林。他活灵活现的。擦掉了,我又重来,操作简单,比他追我还快!把他画得那么像,是侧面轮廓,有折点的鼻子,还有往前挺的下巴,三个部分帮了我的忙。肖像沉淀了性格密码,性格即命运。明朗的隐秘的,都在那里了。大地依然,面对生养我的厚土,我在用心描画,不仅是侧面轮廓。新安江、升金湖都是那喊痛岁月的江湖。

阮文生

2016年6月4日

目录

第一辑

 过河

 平静

 鱼米之间

 踩谷

 草场

 空阔江南

 亲戚

 永新巷二号

 桩考

 窟窿

 村边的大学

第二辑

 醉温泉

 醉江楼

 打鼓岭

 太平灯火

 大地的潮流

 读读书吧

 如歌的行板

 一条精彩的沟

 绿昌溪

 歙南老房子

 棠樾随想

 摊晒红枣皮的村庄

 棋盘村

 西海大峡谷

 西海的雪

 雾有雾的味道

 右龙石级

 雨三溪

 源芳峡谷

 阳台

 晒袍滩

 琶塘有个六房厅

第三辑

 燕子来了

 带枪的行动

 假曰劳动

 铁箍

 母亲喊我

 初出茅庐

 旧地

 一件往事

 我送儿子上清华

 儿行万里

 咪咪

 朝哪活着

 水火罐

 接回煞

 食事二三

 说虾(外一篇)

 岁月深处的美味

 小汪说徽菜

第四辑

 雪地青松

 桂叶青桂花黄

 去央视比赛的女孩

 通往故宫博物院的路

 徽州是这样走来

 一个都不能少

 画黄山的画家

 胸有诗书气自华

 大河直躬和西递宏村

 一个韩国摄影家

后记

内容推荐

阮文生著的《徽州物语》是一部描绘徽州及江南山水、风土、人物的散文集。作者细腻的文笔饱含诗情画意,就像徽雕一样精雕细刻,通过一个个特写镜头式的情景再现,让徽州的人文与当下从岁月的深处缓缓绽放……

编辑推荐

阮文生著的《徽州物语》就向我们讲述了徽州的山水,徽州人物,日日在眼前。每一寸时光占据了经纬。如果一支笔,不断地深入黑瓦白墙,那么它也会神奇灿亮起来的。《徽州物语》分四辑,是江南、徽州,徽州、江南轮着来的。在书里,天空和海洋都是有方向的,一条领带顺应了文明的风范。那么多的纸页和山峰里,徽州沉下去又顶上来,深度自然了。这块土地,老枝新芽都有细枝末节泄漏春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5: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