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重读宋徽宗--中国帝王史上极具才华的艺术天才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作者 武庆新编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宋徽宗赵佶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可以说是艺术天分最高的,其诗、书、画、艺俱佳,笔砚、丹青、图史、射御俱精,擅长楷、草书及山水、人物、花鸟、墨竹,词尚婉约。他扩充翰林图画院,并使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是美术史研究中的珍贵史籍,至今仍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对绘画艺术有很大的推动和倡导作用。武庆新编著的《重读宋徽宗--中国帝王史上极具才华的艺术天才》主要展现了他上述杰出的艺术成就。

内容推荐

宋徽宗赵佶,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虽为帝王,却醉心诗词、书画创作。最终,葬送了自己的江山。武庆新编著的《重读宋徽宗--中国帝王史上极具才华的艺术天才》共分为四章,在史料的基础上,吸纳一些前人研究成果,以宋徽宗人生经历为线,人物、故事相得益彰,全景再现宋徽宗的一生以及他内心的世界,让读者更加接近这位悲情的亡国之君。

目录

第一章 昏政败德,只缘错投帝王家

 轻佻浪荡,迷恋声色

 哲宗崩逝,一朝继位

 无心政务,生活风流

 游幸青楼,倾心红颜

 轻信奸臣,骄奢淫逸

第二章 形神并举,不爱江山爱丹青

 生于绘画艺术的黄金时代

 兴画学,选入科举

 酷爱绘画,颇具艺术慧眼

 兴工笔,自成一体

 浓淡墨色,鸟语花香

 构图布局,别具一格

 写实独特,魔术般的诱惑力

 饱含情感,追求构思意境

 含蓄巧妙,营造诗情画意

 奔放奇纵,笔墨挥洒自如

 独出机杼,诗书画印相结合

第三章 顿挫有致,意度天成创瘦筋

 能书善画,开宗立派

 杂糅各家,大胆创新

 精工细巧,雍容高雅

 仙风道骨,悠远静穆

 尚意抒情,名士风姿

 以人为书,避而不谈

第四章 靖康巨变,难诉把辛酸泪

 国贫民弱,宗室被俘

 愁牵心上虑,和泪写回书

 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

 甘心万里为降虏,故国悲凉一殿秋

 帝城春色谁为主,遥指乡关涕泪涟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

 杳杳神京路八千,宗枋隔绝几经年

 中原心耿耿,南国泪愁愁

 衣冠今何在,恶作北朝臣

宋徽宗大事记

后记

试读章节

轻佻浪荡,迷恋声色

帝王,乃天命所归,讲究君权神授。因此,大凡帝王降生,都会天生异象以给予昭示。比如,据野史记载,隋文帝杨坚出生的时候,人们看到他的头上长出龙角:隋炀帝杨广出生的时候,人们看见一条飞龙在天上盘旋:唐太宗降生的时候,有两条龙在院落的门外嬉戏,三天后才离去……这些征兆都显示了其不同凡响的一生,昭示了其真龙天子的命格。

与其他帝王相似,宋徽宗赵佶出生的时候,也有一段奇异的记载。只不过这个征兆并不是与龙相关的什么祥瑞。据说,在赵佶降生之前,其父宋神宗赵顼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不久就传来了徽宗赵佶出生的喜讯。因此,坊间纷纷传言,赵佶是南唐后主李煜的托化之身。

此事的真假,没有探究的必要,但是就其中所暗含的对徽宗超人天赋的认同,无疑才是值得人们关注的。“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虽然赵佶为李煜托生的说法不足采信,但是在赵佶的身上,我们隐约可以看到李煜的影子。与李煜一样,赵佶天生有一种艺术家的气息,赵佶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当然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但与南唐后主李煜有所不同的是,自幼养尊处优的环境,使赵佶逐渐养成了轻佻浪荡的“公子哥”性情。他迷恋声色犬马,爱好游戏踢球,个性散漫甚至可以说有些不务正业。比如《水浒传》第二回,有这样一段介绍,说赵佶“乃神宗天子第十一子,哲宗皇帝御弟。见掌东驾,排号九大王,是个聪明俊俏人物。这浮浪子弟门风,帮闲之事,无一般不晓,无一般不会,更无一般不爱。琴棋书画,儒释道教,无所不通,踢球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自不必说。”可见,赵佶的才能是不容忽视的。不过,赵佶养尊处优的环境及其文人的性情也促成了其轻佻浪荡、迷恋声色的成长特点。

据说赵佶身边有一名叫春兰的侍女,花容月貌,又精通文墨,是向太后(宋神宗钦圣宪肃皇后向氏)特意送给他的,后来逐渐变成了他的玩物,向太后知道后,也虽有些不悦但也并没有责怪他。不过赵佶并没有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收敛,他甚至不顾亲王之尊,经常微服游幸青楼歌馆,寻花问柳,凡是京城中有名的妓女,几乎都与他有染,有时他还将喜欢的妓女乔装打扮带入王府之中,长期据为己有。比如,赵佶经常和人一起光顾当时京城内有名的妓馆——撷芳楼。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唐宋文人骚客留恋青楼伎馆也并不算是一件十分不光彩的事情。“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牧题为《遣怀》的一首七绝,显然这是他在扬州当官时去青楼寻欢作乐的写照。宋代的文人也不约而同地成为了青楼名妓的常客。当时的大文学家苏东坡、著名词人周邦彦等文人大都有此癖好,并美其名日“英雄本色,名士风流”。还有,北宋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柳永也常常留恋于青楼歌舞之间,也正是因为这样,“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而且柳永也曾发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感叹。

事实上,当时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偏僻的小巷,青楼所处位置大都是人群最为聚集的地方,各种资讯消息,通过青楼妓院而传播:各种文艺诗词歌赋,很多也通过妓女们的吟唱而传诵。

在唐宋时期,诗人每有新诗,词人每有新词,为了它更快地流传,都很希望歌妓们歌唱传诵。另外,在唐宋时期,面对色艺俱佳的青楼美女,不像南朝名士的轻薄与色情,唐宋文人更多地表现为风流与追求,青楼妓女作为审美对象。开始成为名士的感情寄托。这就为名士与名妓之间的精神交流——以诗赋酬唱奠定了基础。而对于色艺俱佳的名妓来说,她们能与名士诗赋酬唱,获得了显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也提高了自身的文化品位与自我价值。如白居易和樊素小蛮、元稹和薛涛等。

尽管如此,年纪轻轻的端王赵佶时常进出青楼之地仍旧有失其亲王身份。因此人们眼中的赵佶。轻佻浪荡,迷恋声色,贪玩成性,是一个纨绔子弟。

P3-5

序言

他原本是一位温文尔雅的词人墨客,他原本是一名混迹尘世的风流才子;他蕴藉着得天的造化和宿世陶冶,享用着人世佳酿和美食的滋润;他在瑞脑沉香、恬淡悠闲的宫闱中寻觅着别样的情态意趣,在艺术的王国中孜孜地从事于一切关于美的创造。可是,从来天公不作美,他注定不能就这样平淡在自己的艺术人生中,只是做一个文人,哪怕是名耀后世的文人。九五帝皇位似乎是他这辈子摆脱不开的枷锁和镣铐。但似乎也正是多了这样的一重身份,让他的人生从此变得毁誉难定、褒贬各半。

他就是宋徽宗赵佶。在中国的历代帝王中,他可以说是艺术天分最高的。只不过他命运多舛,时运不济,短暂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他极尽享乐最后却化为一盏灯油,客死异邦。

正如清代诗人郭麟评价徽宗时说的那样,“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确实,徽宗在政治上,昏聩不堪,轻信奸臣,为了一己之私,穷奢极欲,大肆搜刮江南奇花异石,耗费民力,而且好大喜功的性格使得北宋内忧外患接踵而至。以致最后遭遇靖康之难,国祚中断,浮华奢靡的生活连同他的书画王国一起烟消云散。

但事实上,徽宗在位时期,北宋王朝已经走过了它辉煌灿烂的历程,正处于党争异常激烈的严峻时期,国势已然日薄西山。加上徽宗骨子里是个艺术家,本无心政治,缺乏必要的政治才能,因此,在其领导下难免会走向亡国之路。

不过,与徽宗赢弱不堪的政治才能来说,微宗的艺术才能却不容小觑,其诗、书、画、艺俱佳,笔砚、丹青、图史、射御皆精,擅长楷、草书及山水、人物、花乌、墨竹,词尚婉约。对此,宋人邓椿作《画继》,描绘徽宗皇帝“天纵将圣,艺极于神……”,尤其是其书画成就饮誉艺术史,备受追捧。

在绘画方面,宋徽宗是一个导师级别的人物,他设立画院,开画学,并正式将其纳入科举考试,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的画家,产生了许多经典作品,《清明上河图》即诞生于此时。他的这些作为提高了画家的地位,大大促进了中国绘画的发展,并使“院体画”兴盛一时,影响深远。他统治期间还下令编制《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录》等著名美术史书籍,为我国美术史的研究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在书法方面他首创了“瘦金体”,这种瘦金体书法,挺拔秀丽、飘逸犀利,空前绝后,后世无人超越。南宋岳珂评其书云“金缕之妙,细比毫发,殆与神工鬼能,教奇逞并于秋毫间”。而且,宋徽宗赵佶“瘦金体”书写十分精妙和独到,一举奠定了其在书法史上的宗师地位。同时在中国的书画史上宋徽宗还是“诗书画印”一体化技术形成的奠基人,深刻影响了后世赵孟頫、唐伯虎等著名画家的“诗书画印”一体化创作的发展和繁荣。

因此,宋徽宗的书画技艺是非常高超的,甚至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当时的风向标,而其流传下来的书画作品至今都是书画文学作品历史宝库里难得的珍品。

而且,徽宗还是一位出色的词人、诗人,尤其是后期的诗词作品蕴含无限哀愁,思想深沉浓烈,令人不忍卒读。另外,徽宗还是一位茶道大师。其对中国茶事的最大贡献是撰写了中国茶书经典之一的《大观茶论》,为历代茶人所引用。

但温润墨香,薄命帝王。这不能不说是皇权符号下的一种身份和角色的错位。所以,如果说他这一生做错了什么事,那唯一的一件错事恐怕就是错生在帝王家。

后记

“自古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著以为戒。”这是《宋史》中对徽宗赵佶的评价。确实,徽宗“用心一偏,疏斥正士。夏近奸谀”,给国家和百姓都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致使生灵涂炭,国土沦丧,皇脉断绝。他带来的是奇耻大辱,他确实不适合作为一代帝王。

或许正如当时宰相章悖所言,“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但更准确一点,元代脱脱撰《宋史》的《徽宗记》时,也不由得掷笔叹曰:“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这。一句评价是比较中肯的。徽宗,他是个才子,但却不是个好皇帝。他是一位“天纵将圣,艺极于神”的书画大师,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钻研书画上。在中国文人画风形成过程中。他以其帝王艺术家特有的能量,在制度建设和审美思想的导向上,以及诗、书、画、印一体化的创作实践上,都做出了极其巨大的贡献。

只是,他真的不适合做皇帝,他更加适合在书香翰墨里走完他的艺术人生。他一生精于书画,力主推动官方画院的形成与发展,在中国艺术史上功不可没。而且,宋徽宗就是人类历史上武功最强的君王,与此同时,不同于秦始皇、汉武帝、亚历山大等人的是,宋徽宗还具有难得一见的文化涵养。作为“瘦金体”和“院画派”的掌门人,赵佶是可以与王羲之、颜真卿比肩的文艺巨匠。而道君皇帝(宋徽宗)主持编纂的《万寿道藏》也是人类宗教思想史上不朽的巨著,所以他还是可与圣保罗、牛顿、玄奘、鉴真等相提并论的宗教大师。人类历史上很少有这样集文治武功和个人修养于一身的“完美君主”。

然而,他的一生也许真是一个天大的玩笑,这位对政治从没有任何兴趣的端王,却因为宰相章悖的实言反对,向太后的赌气等历史的机缘被扶上了这个强敌环饲的北宋王朝的最高宝座,虽然皇帝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是一个遥远而不可企及的美梦,而对于赵佶,却是一个看似美好,却是无边噩梦的开始。他似乎是历史的幸运儿,但也是历史的牺牲品,他也因为历史的缘故背负了洗刷不清的罪名,最终成为历史的弃儿。

我们不得不说,他生不逢时,若不是这样的末世,假若徽宗生在一个太平时代。如同唐玄宗、乾隆一般,纵他有再多的艺术爱好,世人也会传唱他是风流儒雅的千古一帝;我们不得不说,他生不逢地。假若不是一朝生在帝王之家,而是作为一个画院里的小小画师,或是一个无关大局的小官,哪怕是一个平头百姓,他也会作为马远、夏圭(南宋著名院体山水画家)那样的名家圣手流芳百世。然而,他的命运不是他选择的结果,人生有很多事情是自己无法选择的。

徽宗赵佶被硬拉上这个本不该他来坐的位子,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封建制度的悲剧,专制社会的悲剧。北宋末年政治黑暗,经济凋敝,农民起义时有发生,金国铁骑频频南下,终导致社稷倾覆,江山破碎,但若把这一切都归咎于徽宗一人难免有失公允。

众所周知,当时的北宋已经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软弱的王朝,不但再也没有汉人那样开边拓土的气概,也丧失了唐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壮志豪情。北宋自真宗以来,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财政危机加深,宋朝的统治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岌岌可危。至徽宗执政,北宋王朝积弱已久,犹如久染沉疴的病人,想要力挽狂澜,是不切实际的。而徽宗又无心政治,一心付于自己的艺术世界。

也正是因为这样,世人只看到了他的昏聩、无道、纵情声色,却很少有人去体会甚至排斥他通过作品传达出的浪漫、孤独和痛苦,很少去欣赏和品味他作品中传递出来的完美的艺术世界。

事实上,他是一个天生的艺术家,他从小就醉心于诗、书、画、艺,而艺术家都是感性的,往往才情控制理智,思想放纵情感,但这一切与政治却是水火不容的,一个优秀的统治者和政治家必须是理性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有为的君王往往在帝王的位置上会做一些身不由己、不得不做的事情,这看起来甚至有些不合情理,然而这却是一个政治家、统治者不可缺少的。

但是对于徽宗赵佶而言,他是一个艺术家的思维,是一个文人的逻辑,政治对于他而言最大的好处便是能够为自己的艺’术王国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让自己在艺术的世界里纵横驰骋。因此,徽宗把全部的精力、所有的权力,都贯注在对艺术的追求和满足上。

或许也正是如此,人们才说,论词,宋徽宗和温八叉在伯仲之间:论书法,其独创“瘦金体”,八百年独步天下;论画,以精工花鸟傲视天下……。可这位艺术天才却偏偏投身政治,居于高位。

不过人无完人。我们或许不应该对他苛求太多,他绝非是一个简单的、无能之人,他无疑是一个绝世的艺术家。当然,错误不可掩盖,但成就一样不能抹杀和忽视。尤其是历史人物的评定,我们更应该用辩证的、历史的观点去看待,去衡量,而不是苛责古人。

实际上,每个人也都有两面或多面,每个人的精力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到,自己钟爱的事业中去。而且,一个人的艺术成就或许不应该和他的政治品质联系在一起。正如,我们看待一个人或许并不能要求他的一切都要如我们期待和渴望的那样都达到完美。

如果我们能够抛开成见,放下徽宗政治上的昏聩无能,观其在艺术上的表现和成就,那么我们就能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宋徽宗。

作为皇帝,宋徽宗赵佶的政治生涯是灰暗而短促的,但作为艺术家。宋徽宗却是中国200多年封建历史、346位皇帝中最富艺术气质、最才华横溢的人。

宋徽宗对于艺术的敏感和执着,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果看了他的作品,你就会知道,这是一个真正为了艺术而献身的人,他的画作中,总是透出一种淡淡的寂寥和落寞,还有至死不悔的执着——“舞蝶迷香径,翩翩逐晚风”(我就像蝴蝶早已迷失在了充满花香的路上,而依然陶醉在这徐徐醉人的微风之中)。或许,他早就知道了自己的结局,却不想回头,正如台湾艺术评论家蒋薰所说,徽宗是一个敢于走向悲剧的男人。

同时,他的“瘦金书”,淋漓尽致,锋芒毕露,后人之中再看不到这样张扬肆意的楷书,就像他的人生,敢于把他的性情挥洒到极致。他对艺术的追求——“雨过天青云破处”——是惊艳出世又昙花一现的汝窑瓷,后人再难再现的巅峰。这样美的极致,也许正应了盛极而衰的必然,随之而来的,是深重的代价。

终于,在人生的末路,他写下了绝笔词,在悲惨的哀叹感喟着自己的前路。

他自比杏花,从天堂到地狱,其间磨难,旁人难以揣度。杏花凋零明年可以再来,冷落的院子翻新可以再一次展现华丽雍雅。可徽宗这人生,凋零了就只能散去。

靖康之难,时过境迁,当故都的一切都已经“人成各,今非昨”,他的才华也随风飘扬,淹没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一生的追逐与叹息,也最终都被吹散在了五国城凄冷的风雪之中。

就这样,他艺术的梦做到了头:

就这样,他帝王的梦惨淡收场:

就这样,他不用再屈辱地活着,任由帝王的尊严、文人的高雅被践踏。

或许来生,他只愿做个再普通不过的文人,可以在艺术上尽情挥洒,在温润墨香中功成名就,自得其乐,只是再也不要错投帝王家,再也不要身心两相违,毁己害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18: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