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微所著的《现代性和中国佛耶关系(1911-1949)/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试图梳理目前为止对中国民国时期佛耶对话的研究成果,将佛教、基督教的佛耶对话放在同一个文本内进行比照,阐释现代性对中国佛耶对话的影响。本书以民国时期为例,发现中国佛耶对话的困境与可能性,尤其是在现代性的背景之下,建立跨文化的对话形态,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分析、历史分析与比较分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现代性和中国佛耶关系(1911-1949)/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周晓微 |
出版社 | 巴蜀书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周晓微所著的《现代性和中国佛耶关系(1911-1949)/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试图梳理目前为止对中国民国时期佛耶对话的研究成果,将佛教、基督教的佛耶对话放在同一个文本内进行比照,阐释现代性对中国佛耶对话的影响。本书以民国时期为例,发现中国佛耶对话的困境与可能性,尤其是在现代性的背景之下,建立跨文化的对话形态,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分析、历史分析与比较分析。 内容推荐 周晓微所著的《现代性和中国佛耶关系(1911-1949)/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试图达到以下目的:梳理目前为止对中国民国时期佛耶对话的研究成果;将佛教、基督教的佛耶对话放在同一个文本内进行比照(而不是像以往那样佛教和基督教的佛耶对话通常是分成两个主题来进行阐述);阐释现代性对中国佛耶对话的影响;以民国时期为例,发现中国佛耶对话的困境与可能性,尤其是在现代性的背景之下;建立跨宗教的宗教对话形态。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重要的界定 一 对“对话”的界定 二 本书视野中的现代性 三 对跨文化对话形态的界定 第二节 研究目的、流程和方法 一 研究目的 二 流程和方法 第三节 对民国时期中国佛耶对话研究的历史回顾 一 大陆学者的研究 二 港台学者的研究 三 海外学者的研究 四 小结 第四节 论述架构 第二章 中国基督教与佛耶对话 第一节 现代性背景下的中国基督教 一 天主教 二 基督新教 第二节 中国基督教的佛耶对话视角 一 天主教 二 基督新教 三 形成不同对话形态的主观原因浅析 四 不同形态效果浅析 五 小结 第三节 中国基督教对佛教的借鉴述评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佛教的现代化与佛耶对话 第一节 现代性与民国时期的中国佛教 一 中国佛教与科学的对话 二 法相宗、净土宗、禅宗、密宗 三 太虚大师与佛教的现代化 四 庙产兴学 五 小结 第二节 中国佛教的佛耶对话视角 一 以合一形态为主 二 小结 第三节 中国佛教对基督教的借鉴述评 一 方法上的借鉴 二 小结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民国时期佛、耶、现代性关系比较 第一节 相异处 一 缘起论、创造论、进化论 二 合一与多元化 三 现代性的自生与外来 四 小结 第二节 对话的平台 一 灵性与无位格的至高者 二 现时性与去除私欲的公众利益 三 民国时期宗教共同体建构的尝试 四 对话的可能性与效果 五 小结 第三节 对话模式的反思 一 佛耶与现代性的对话模式 二 合一路径 三 相交路径 四 实践上的合一,理念上的相交 五 既平行又相交的超越对话 六 比较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积极与被动——立场的不同 第二节 本书的贡献与局限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