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丛书只收录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涌现出来的被称为晋军崛起时期代表作家公开出版、发表并产生重大影响的作品。分别为:成一的《游戏》《顶凌下种》,周宗奇的《新麦》,张石山的《镢柄韩宝山》,韩石山的《女儿的嫁妆》,王东满的《柳大翠一家的故事》,柯云路的《新星》《三千万》,李锐的《厚土》,张平的《法撼汾西》《姐姐》,钟道新的《超导》,燕治国的《小城》,哲夫的《长牙齿的土地》,蒋韵的《我的两个女儿》,赵瑜的《强国梦》,王祥夫的《拾掇那些日子》,吕新的《瓦楞上的青草》共十八种。此外,本丛书编选了一集《“晋军崛起”论》,意在进一步深化对晋军崛起作家的学术研究。燕治国著的《小城》是该丛书之一。
燕治国著的《小城》为“晋军崛起文学档案”系列图书中的一本,收录整理了山西著名作家燕治国1979年至1989年期间公开出版、发表的中短篇小说。其中中篇小说有《奇异的案件》《晨雾》《毛猴》《蒲棒》《北大散记》《西口叙事》等等。乡土化的叙述口吻,使读者深切感受到山西独特的人土风情。读来有一种快速的通畅,简洁、传神、妙趣横生。
奇异的案件
县委准备在桃杏坪大队召开现场会,通知下去好几天,大队一直没个回讯。县委书记赵文虎着了急,亲自去电话,询问伙食准备情况,不想大队党支部书记山老汉告诉他:、接待站的粮食、现款、被褥以至锅碗瓢勺、笼盆刀案、油盐醋酱等一应待客物品,统统不见影踪,不能招待了。赵书记一听,头上沁出一层冷汗。他对着话筒发了一顿火,然后立刻让人叫来刚刚复职的县委常委、公安局长刘武,让他火速下去,一星期之内无论如何要把罪犯抓回县城来。
天黑时分,刘武坐着吉普车来到桃杏坪村外。打发走司机后,他把双手插进后衣襟底下,紧了紧一年四季不离身的棉裹肚,然后,拎起行李卷儿,径直朝山老汉的院落走去。
刘武从1966年砸烂公、检、法,被送到一个山沟里“劳改”以后,已有十一年没来桃杏坪了。他走得很快,恨不得一下子坐在山老汉的热炕头上,好好瞅瞅自己日思夜想的老伙伴,把憋在肚里的话痛痛快快地倒腾倒腾。要知道,从土改时起,他在山老汉的热炕头上,睡过一千多个夜晚,他们的交情深过黄河水。至于案子,他相信山老汉比他更着急,说不定早有眉目了,用不着他刘武多操心。
刘武来到山老汉住处,院子里静悄悄的,屋里也没点灯。他喊了两声,见没人答应,便轻轻地推开门,依着旧习惯,在门背后摸到一根麻秸,在炉子里燃着,点上煤油灯。昏黄的灯光,照亮了炕头一卷油黑的被褥。刘武心头一阵酸楚。老山妻子死得早,儿子又在部队上,他成天忙来忙去,也顾不得续娶个老伴。这些年,他是怎样熬过来的呀!
刘武揉揉眼窝,转身把行李卷儿扔到炕上。这时,门一响,进来一个人。那人愣怔怔地盯着他,吃惊地问道:“谁呀?”
刘武一听声音,乐了。他猛地拽住那人,高声吼道:“谁?你看看我是个谁!”
精瘦精瘦的山老汉,眯起眼睛细细一瞅,一拳头杵了过去:“哎呀呀,是刘武呀!狗的,一晃十来年,只当你把咱们村给撂到脖子后头了!”
两个老汉,笑着嚷着,逗着闹着,推着搡着,盘腿坐上了热炕头。
刘武从挎包里取出一瓶酒,然后把挎包冲底一提,骨碌碌倒出一包咸肉和一堆点心来。山老汉呵呵地笑着,一把提起酒瓶,用牙咬开盖儿,咕咕地喝了两口,抿着嘴问:“狗的们还没把你改造完?咋想起看哥来了?”
刘武揭开炉台上的铁锅,见有剩下的高粱面条,便顺手把它坐在炉子上,然后说:“多亏你还是老毛病:出门不上锁。要不,我还得蹲在院里歇凉凉哩。咋,重新上任,还要点二三把火?”
“屁!我筋斗翻上三万六,能逃脱如来佛的手心窝?这不,麦子旱得要死了,可人家赵书记还大天白日要抓人,真把老哥愁煞了!”见刘武往嘴里扒拉红面,山老汉赶忙喊道:“哎呀,你那烂胃能吃高粱面?快快快;唾了!唾了!哥给你打闹点白面去。”
刘武一把按住他:“他没告诉你派谁来?”
“爱派谁来,还不是瞎子瞅对象——白跑一回!刘武呀,你是不知道,这几年桃杏坪出的事,多得数不清哩。吃完饭,哥给你好好倒腾倒腾。”
刘武笑着说:“桃杏坪要不出事,我恐怕一时还来不了呢。'’
山老汉眉毛一扬,定定地看着刘武:“咋,你又……回公安局了?’’
见刘武点点头,山老汉手一哆嗦,急匆匆地问:“还是你那职务?”
“嗯……”
“你破案来了?”
“是呀,找你老鬼来了。”
“你知道这里出了甚案子?”
“甚案子,还不是盗窃案,山哥——”
山老汉的两道眉,倏地拧在一起,他一字一顿地问:“你抓人来了?”
“队里的东西,能白丢?”
“这么说,是姓赵的派你来的!”
“啊,你——”
“庄户人说话,没轻重!”嗵的一声,山老汉把酒瓶撂在炕上,瓶子一歪,酒咕嘟咕嘟地流出来。
刘武一愣,不解地问道:“山哥,你这是咋了?”
“睡吧!”
刘武咽下一根僵硬的面条,端起锅,见炉火实在不行了,就问山老汉:“柴火还在小东房吧?”
山老汉没搭理他,三把两把脱掉衣服,钻进被窝里,闷声闷气地说:“烧完了,凑乎凑乎吧。”P1-3
晋军崛起是新时期文学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反映地域创作实绩、特征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和关键词。“晋军”所指,是以成一、周宗奇、张石山、韩石山、王东满、柯云路、李锐、张平、钟道新、燕治国、哲夫、蒋韵、赵瑜、王祥夫、吕新等为代表的山西作家群。晋军崛起,是山西文学创作界继赵树理、马烽等山药蛋派作家之后又一次群体性、规模化的展示。他们继承了山药蛋派作家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表达了丰厚的中国文学经验,标志着山西当代文学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贡献。直至今日,他们依然活跃于中国文坛。
《山药蛋派经典文库》出版后,山西省委宣传部决定继续策划、组织编辑出版《晋军崛起文学档案》,系统梳理晋军崛起时期(1979一1989)的文学收获和有关资料,对总结文学创作经验,传播当代文学经典,彰显中国文学精神,促进文学繁荣具有深远意义和重要价值。
本丛书只收录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涌现出来的被称为晋军崛起时期代表作家公开出版、发表并产生重大影响的作品。分别为:成一的《游戏》《顶凌下种》,周宗奇的《新麦》,张石山的《镢柄韩宝山》,韩石山的《女儿的嫁妆》,王东满的《柳大翠一家的故事》,柯云路的《新星》《三千万》,李锐的《厚土》,张平的《法撼汾西》《姐姐》,钟道新的《超导》,燕治国的《小城》,哲夫的《长牙齿的土地》,蒋韵的《我的两个女儿》,赵瑜的《强国梦》,王祥夫的《拾掇那些日子》,吕新的《瓦楞上的青草》共十八种。此外,本丛书编选了一集《“晋军崛起”论》,意在进一步深化对晋军崛起作家的学术研究。
为保持作品历史原貌,除对一些明显错讹和不合出版规范处进行更正之外,其余均尊重原文,不作修正。尽管我们已经做最大努力,但难免仍有疏漏,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1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