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什么敢于在西藏自由穿行,甚至投下巨资造园,难道只是为了一个梦想?
她为什么放弃待遇丰厚的职业而选择做一个遁世者?
她为什么放弃居家的舒服日子,选择去世界各地流浪?
她为什么能够成功转山,难道她的前世就在西藏?
她为什么看似柔弱,一个窈窕江南女子,却历经千辛万险穿越阿里?
鲍贝著的《去西藏声声慢(精)》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想象的天堂。她始终相信,任何人到达西藏,都是要有缘分的。她一直坚信,西藏是一个只可以去体验,而无法去想象的地方。跟随鲍贝的文字,西藏的雪山、蓝天、白云、喇嘛庙,转山转水的信徒……跟随她摄下的美轮美奂的图片,虽远隔千山万水,西藏却已在我们的眼前。
鲍贝著的《去西藏声声慢(精)》是小说家鲍贝2005到2015年十年时间游走西藏的心灵文字记忆结集。是一位性情女子和神秘藏地的亲密私语。她足迹遍布西藏各地,其文字亦关涉西藏各地。本书设计精美,文字、图片均轻灵自在,布面精装、四色印刷。
此刻,我正置身于拉萨旅馆的灯光下,却仍然感觉西藏离我好远。我有些恍惚。一直恍惚。我摆脱不了这样一种感觉,仿佛正处于一场梦境,梦它明明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只要我试图唤醒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梦便立即消失无痕。我在梦里,却抵达不了梦境。就如,我明明在西藏,却永远“到”不了西藏。西藏对我来说,是一份永远也无法抵达的远。
我相信,任何人到达西藏,都是要有缘分的。虽然现在条件好了,与西藏“结缘”的人越来越多,但毕竟西藏的海拔摆在那里,缺氧的空气摆在那里,险峻恶劣的地理环境摆在那里,因此,来这里总还是要冒点险的。我是个无神论者,但,我和西藏在前世,或前世的前世,一定结下过不解之缘。
对此,我深信不疑。
缘起应追溯到二零零五年的那个秋天,我心血来潮,头脑一发热,突然就想到西藏看看。于是,什么也没准备,便独自一人冒冒失失飞到了西藏。在西藏一住便是一个多月。还走了阿里大北线。记得在海拔五千米的札达,我感冒了,差点送命。无知者无畏,那时的我并不知道在高原感冒有多可怕,甚至不知道在西藏会缺氧会有高原反应,也不知道高原反应而导致的诸多并发症。总之,我在西藏懵懵懂懂地游历了一个多月,有惊无险,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犹如重生。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来来往往无数趟,仿佛宿命般,和西藏结下了不解之缘。
有一首流行歌曲这样唱道:
回到拉萨,回到布达拉
在雪山之巅把我的魂唤醒
雪山、青草,美丽的喇嘛庙
纯净的天空中飘着一颗纯净的心
不必为明天愁也不必为今天忧
来吧来吧我们一起回拉萨……
每次听这首歌会感动,会热泪盈眶,感觉它就是为我唱的。
在西藏的日子里,会随手拍下一些照片发朋友圈。我知道,我每一次的进藏对于从没到过西藏的朋友来说是一种诱惑。他们惊叹于图片中的西藏竟然如此之美,然后他们都会这么铿锵有力地甩下一句:
“总有一天,我也要去西藏。”
这些年,接到过很多朋友的电话,问我关于西藏的诸多问题,和进藏前后需要注意的事项。他们急迫地想知道关于西藏的一切。有的想和我一起走,有的甚至是求陪同的,只要我愿意,她们可以从内地立即飞过来,全程陪着我玩。其实朋友们都只从图片中看到了西藏神秘和美的一面,他们没有看到别的。他们凭着自己的想像和道听途说的经验,在心里拥有了一个不同凡响的西藏。然而,我想说的是,西藏有太多的东西我们无法用语言去描述。
怎么说好呢,西藏其实是一个只可以去体验,而无法去想像的地方。
我不止一次地被人问到:为什么要一趟又一趟地去西藏,在西藏你到底感受到了什么或者获得了什么?
我似乎想好了答案,以为自己能够说出些什么来。然而,所有的形容总是偏离事实。说着说着,我就会发现自己语焉不详,答案也下落不明。我如何才能说得清楚呢,我能说清楚吗?(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