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日瓦戈医生(全译本)/世界文学名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苏)帕斯捷尔纳克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是诺贝尔文学经典。小说描写了十月革命前后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1905年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国内战争,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建设。小说主人公尤利·日瓦戈在他不到四十年的短短人生道路上经历了几乎所有这些复杂、动乱的阶段,他对所有这些历史事件都作出了反应。

内容推荐

《日瓦戈医生》是帕斯捷尔纳克一生一部长篇小说,创始于40年代末,写作近10年,直到1956年才最终完成。小说主题揭示的是知识分子与革命的问题,即俄国知识分子在20世纪的命运问题,也就是体现为人与历史的问题。

《日瓦戈医生》触及政治、经济、宗教、道德等方方面面,凝聚了作家对人类、对历史、对社会以及个体生命的全部体验和思考。在主人公日瓦戈医生短暂的40多年的人生中,他经历了1905年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国内战争以及新经济政策和农业集体化、工业化的社会主义改造等诸多社会大变动,同时也伴随着饥饿、贫穷、屈辱等种种精神磨难。小说正是以这些广阔的历史画面为背景,描绘了俄国知识分子在十月革命前后30多年变革中的悲剧命运。

目录

上卷

 第一章 5点钟开出的快车

 第二章 另一境地的少女

 第三章 斯文季茨基家的圣诞舞会

 第四章 大势所趋

 第五章 告别旧世界

 第六章 莫斯科的住宿处

 第七章 旅行途中

下卷

 第八章 抵达

 第九章 瓦雷基诺

 第十章 在大路上

 第十一章 林中游击队

 第十二章 甘甜的花楸树

 第十三章 雕像楼的对面

 第十四章 重返瓦雷基诺

 第十五章 结局

 第十六章 尾声

 第十七章 尤里·日瓦戈的诗作

试读章节

1903年的夏天,舅舅带着尤拉乘一辆四轮马车到杜布良庄去,那个庄园是爱好艺术的丝绸厂厂主科洛格里沃夫的。舅舅是去拜访教育家兼普及读物作家伊万·伊万诺维奇·沃斯科博伊尼科夫的。

这时候正是喀山圣母节,也是收割大忙的时候。田野上一个人也没有,不知到底是因为过节的缘故,还是因为恰好是吃午饭的时候。阳光暴晒下还没有收割完的庄稼地,就像是剃了一半脑袋的囚犯一样。小鸟在田野上空盘旋。没有一丝风的时候地里的小麦秆挺立着,垂下麦穗。割倒的小麦被一蓬一蓬地堆在离大道很远的地方,如果长时间地凝望过去,它们就像是些活动的人形,似乎是丈量土地的人沿着地平线边走边往本子上记什么。

“这一片地呢?”舅舅向出版社里干粗活兼看大门的帕维尔问道。这时他正交叉着两腿,弯着腰斜坐在自家的驾车座上,他并不是真正的车夫,一看就了解他不是干这一行的。“这片地是地主的还是农民的?”

帕维尔一面抽起烟来,一面回答:“这一片地是老爷家的,那一片……”他深深吸了一口烟,停了半晌才用鞭梢指着另一边说:“才是农民的呢。驾!又睡着了?”他不时地吆喝着马,好像是机器师注视着仪表似的,一动不动地瞅着马尾巴和马屁股。

这两匹牲口也和天下所有拉车的马一个样,辕马天生憨厚,老实地跑着,拉边套的马却像个无所事事的闲人,把身子弯得像一只天鹅一样,只晓得跟着晃动的铃声跳甩腿舞。

舅舅带来了沃斯科博伊尼科夫写的一本论述土地问题的书的校样。出版社要求他再改动一下,因为书刊审查得比以前更严了。

“太不像话了,这个县里的老百姓。居然有人在潘科夫乡杀了个做买卖的人,然后还有人把县里的养马场都烧了,对这类事,你怎么看?你们乡里的人怎么说?”舅舅说。

然而帕维尔把事情看得非常糟,甚至已经超过了那个不许沃斯科博伊尼科夫发表有关土地问题的激烈言论的书刊检察官。

“他们怎么说?对老百姓太放纵了,宠坏了,就是这么说的。要是任由那些庄稼汉胡闹,他们就会手足相残,并且闹得鸡犬不宁。驾!又睡啦?”

这是舅舅和尤拉第二次去杜布良庄园了。尤拉自认为对这条道路再熟悉不过了,每当田野向两旁远远地延伸开去,前后一望仿佛被树林镶上一条细边的时候,他就感觉到那向右转弯的地方马上要到了,而且一拐过弯去,科洛格里沃夫庄园的全景就会展现在眼前,还有那条在远处闪闪发亮的河以及对岸的铁路,可是他每次都估计错了。只见过了树林又是树林,过了田野还是田野。不断变换的一片片田野令人心旷神怡,情不自禁地产生出幻想并思考未来的渴望。

后来那些书使舅舅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变得非常有名,此刻即使一本还没有写出来,不过他的想法已臻成熟。他还不知道,他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时来运转了。

这个人必将跻身于当代作家、教授和革命哲学家的行列并将崭露头角。他探索过一切他们关注的问题,然而除了通用的专业术语之外,他与他们便毫无共同之处。那些人都抱残守缺地信奉某些教条,满足于咬文嚼字,不求甚解。当过教士的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探索过托尔斯泰主义,并不断地尝试深入研究。他热心追求的思想,应该是可以鼓舞人的东西,在前进中如实地指明种种不同的道路,能使世间的一切趋于完善;这种主义就好像是横空的闪电与滚雷,应当是人人都知道的。他渴求的是崭新的观念。

和舅舅在一起的时候是尤拉最愉快的时候。他和自己母亲一样,是一个非常自由的人,他非常像母亲,对自己不习惯的东西不抱任何成见。他和她一样,怀着同一切人平等相处的高尚感情。他也与她一样,对一切事一眼就能看穿,并且只要这些想法还没改变,一开始是怎么想的,他就会怎么说。

尤拉非常高兴舅舅带他上杜布良庄来。那是个很美的地方,它的景色会让他记起酷爱大自然、常常带他一同散步的妈妈。除此之外,更让尤拉高兴的是,他又要同住在沃斯科博伊尼科夫家里的那个中学生尼卡‘杜多罗夫见面了,尽管尼卡不那么把他放在眼里,因为尼卡比他大两岁。尼卡在握手的时候总是使劲把自己的手向下拉,还会把头垂得很低,头发披下来遮住前额,挡住了半边脸。P3-4

序言

鲍里斯·列昂尼德维奇·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苏联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890年1月30 13,帕斯捷尔纳克出生于莫斯科艺术精英之家,犹太人家庭。父亲列昂尼德‘奥西波维奇是位出色的画家,莫斯科美术一雕塑一建筑学院的教授,俄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曾为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画过插图,并有画作收在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这些都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母亲罗莎尔.伊西德罗芙娜·考夫曼师从鲁宾斯坦,是位天才的钢琴家。画家谢洛夫、弗鲁别利、科罗温以及作曲家斯克里亚宾等知名人物都是他们家庭聚会的常客。受到家庭氛围的熏陶,帕斯捷尔纳克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意象丰美、音韵和谐的特点。1908年,帕斯捷尔纳克考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一q-后转入历史语言学系哲学专业。1912年,动身前往德国马尔堡大学哲学系学习。1914年,帕斯捷尔纳克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云中的双子星座》。接着,陆续出版了《越过壁垒》(1916)、《生活——我的姐妹》(1922)、《主题与变奏》(1923)、《第二次诞生》(1932)等多本诗集。

《日瓦戈医生》是帕斯捷尔纳克一生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创始于40年代末,写作近10年,直到1956年才最终完成。小说主题揭示的是知识分子与革命的问题,即俄国知识分子在20世纪的命运问题,也就是体现为人与历史的问题。小说触及政治、经济、宗教、道德等方方面面,凝聚了作家对人类、对历史、对社会以及个体生命的全部体验和思考。在主人公日瓦戈医生短暂的40多年的人生中,他经历了1905年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国内战争以及新经济政策和农业集体化、工业化的社会主义改造等诸多社会大变动,同时也伴随着饥饿、贫穷、屈辱等种种精神磨难。小说正是以这些广阔的历史画面为背景,描绘了俄国知识分子在十月革命前后30多年变革中的悲剧命运。

主人公尤里·日瓦戈出生于西伯利亚富商之家,但父亲遗弃了他们母子俩,后来父亲受到事业伙伴的陷害,挥霍了百万家产,卧轨自杀。而尤里10岁时,母亲又去世了,他成了孤儿,被舅父带到莫斯科,寄养在格罗梅克教授家里。日瓦戈天资聪颖,博学多才,不仅精通外科医学,而且喜爱哲学和历史,还擅长作诗。大学毕业后,他同纯洁、美丽的教授女儿冬尼娅结为夫妻。日瓦戈对人对事严谨、客观冷静,同时又具有宗教影响下的博爱精神,在他身上明显体现出诚实、正直的旧知识分子特征。他憎恶俄国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憎恶革命前的俄国旧制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积极参战,担任部队军医。他也曾衷心地欢迎十月革命,支持苏维埃政权,主动留守在医院,夜以继日地工作,直到莫斯科的粮食及日用品奇缺,为了不至于饿死,他们才举家迁往乌拉尔。然而,沿途的所见所闻以及被抓到游击队的生活,还有诸多血淋淋的现实,使他对革命产生了隔阂。日瓦戈思想的矛盾在于,他既肯定革命的正义性,又否定革命的暴力手段,他认为只有善才能带来善。虽然他始终未和白军同流合污,但也越来越与革命政权格格不入。当在瓦雷基诺的世外桃源生活最终破灭,寄托他美好理想的同拉拉的爱情也成为泡影,而能给他温暖的家人又远在国外,心力交瘁的日瓦戈只身返回莫斯科。在首都,日瓦戈瞧不起那些迎合时尚的知识分子,他宁愿干一些粗活糊口。最后,心脏病发作,猝死街头。

女主人公拉丽萨(拉拉)的命运同样悲惨。她和日瓦戈的爱情故事是小说的一个主线,也是描写最为动人的篇章。拉拉在少女时代遭到父亲的朋友、无耻的律师和政客科马罗夫斯基的蹂躏。但她不甘堕落,努力摆脱恶棍的纠缠,读完大学,毕业后与安季波夫结合,他们来到拉拉的出生地,即乌拉尔的尤梁津城申请到小学教师的工作,有了一个女儿,叫卡佳。后来丈夫上了前线,杳无音信。拉拉去前线寻夫,一无所获。拉拉留在前线医院做护士,与日瓦戈医生相遇、相知并相爱。但她终究未能逃脱科马罗夫斯基的魔掌,她与日瓦戈所生的女儿也流落他乡,历尽磨难。最终,拉拉在参加完目瓦戈的葬礼后,被关进了劳改营,因为她的身份是逃亡国外的远东共和国司法部长的夫人。拉拉的一生受尽摧残和磨难,但她仍未放弃对真善美的追求,她所表现的人格魅力正是日瓦戈所期冀的理想化身。

《日瓦戈医生》最初的书名之一叫作《男孩子与女孩子》,源于勃洛克的诗作《柳枝》的第一句,除了纪念勃洛克之外,这也表达了一种与该诗相同的心绪,即受难的生命得永生。而1948年,在完成小说的第四章后,作家才最终将小说的书名定为《日瓦戈医生》,主人公日瓦戈的俄语拼写,是生命以及生活之意,含纳了作家对生和死的态度,以及对受难一死亡一永生等问题的思考。

作品完成后,因书中所体现的对十月革命的态度问题而未予在国内发表。1957年11月, 《日瓦戈医生》的意大利译本率先在米兰问世,立刻引起轰动,旋即被译成多达15种文字,在西方形成空前的帕斯捷尔纳克热潮。1958年10月2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帕斯捷尔纳克,肯定作家“在现代抒情诗和伟大的俄罗斯叙事文学传统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但这一决定激怒了苏联官方和文学界的领导,引起一场轩然大波,他们将其上升到政治层面,将小说列为“世界第一本政治禁书”,认为作家对国家、革命和人民心存不满,并把作家开除作协,同时,国内新闻媒介也展开了铺天盖地的批判,官方还警告说,如作家出国领奖,将永远不得返回苏联。迫于压力,作家不得不宣布放弃接受诺贝尔文学奖。帕斯捷尔纳克在《诺贝尔奖》(1959)一诗中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境。

诺贝尔奖  我完了,如同一只受围猎的野兽。

人间自有人在,有自由,有光明,

而在我的身后是一片追捕的喧嚣,

回头顾望逃出厄运已然杏无期冀。

黑暗的森林和池塘岸边,

还有被砍倒的云杉原木。

周边的通路完全被切断,

一切无所谓,悉听尊便。

我做了什么污秽之事,

我是杀人犯还是恶棍?

我只是迫使整个世界,

为我的美丽大地哭泣。

但是即便行将入木,

我也相信终有一天,

向善的精灵会战胜,

卑鄙和仇恨的暴力。

1960年5月30日,帕斯捷尔纳克在痛苦和孤寂中病逝,结束了苦难的一生。1988年,蒙尘30载的《日瓦戈医生》终于回归苏联,在《新世界》杂志刊出,它的作者也得以平反昭雪,其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证书也由其子在1989年代为领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8: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