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一个王朝其兴也勃勃,其亡也忽忽,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
大同具有辉煌的历史,它曾是秦汉名邑、北魏首都、辽金西京、明代王城、历代军镇,中国历史上有它灿烂的篇章,历朝历代积存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王德功所著的《明大同代王府轶事》试图打开一个探寻历史的时光隧道,让我们沿着这条历史时光的隧道,探寻代王府的传奇故事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明大同代王府轶事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王德功 |
出版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一个王朝其兴也勃勃,其亡也忽忽,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 大同具有辉煌的历史,它曾是秦汉名邑、北魏首都、辽金西京、明代王城、历代军镇,中国历史上有它灿烂的篇章,历朝历代积存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王德功所著的《明大同代王府轶事》试图打开一个探寻历史的时光隧道,让我们沿着这条历史时光的隧道,探寻代王府的传奇故事吧。 内容推荐 王德功所著的《明大同代王府轶事》描写了从朱元璋开始到朱由检结束,整个明代大同代王府里历代代王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皇家贵族的穷奢极欲和腐败无能,它是大同历史的一个侧面,也是明朝的一个侧面。本书遵照历史事实叙述,故事完整,是人们了解明大同历史的一部不错读物。 目录 引子 一 封亲王祈皇图永固 防复辟置九子戍边 二 为皇子不知人间冷暖 遭变故备尝世态炎凉 三 纵淫乐,代王封女户 厌训导,朱桂虐府官 四 听谗言,肆虐世子 执偏爱,殴逐王妃 五 苍天示警承运殿 火龙惊魂代王府 六 广灵王跋扈乡里 代王桂横行市衢 七 世子承袭代王府 殿宇宫室换新颜 八 憨王爷野外撒野 智和尚智书对联 九 张二愣王府淫乱 代王桂虐待世孙 十 宠侍女,徐贵妃生妒火 进谗言,宣宁王被参奏 十一 徐贵妃夜半骂王府 代王妃白昼盗王府 十二 襄垣王请赐医牙疾 代王府惊现面巫蛊 十三 莽校尉私通宣宁宫 代王桂魂归阎罗殿 十四 王孙将军挟民女 王府仪宾贿金币 十五 困土木英宗北狩 不镇国将军南逃 十六 代王孙上表赏郭登 襄垣王泄私贬年富 十七 朱祁钰临危理国 大同城诸王争赏 十八 昌化王挟私查帅府 石游击贸闯代王府 十九 小代王呈贡海东青 诸王子违规遭戒敕 二十 诸代王避战内迁 莽仪宾张扬家丑 二十一 天顺改元成化 代府闹鬼迁坟 二十二 迁蒲州逊焯思乡 《思亲篇》长歌当吟 二十三 镇国将军肆意横行 襄垣王降为庶人 二十四 进海青代王受敕责 纵淫乐聪泺贬庶人 二十五 弘治帝尽孝寻生母 建书室赐名日“务学” 二十六 众将军威逼奸民女 隰川王割耳惩御史 二十七 潞城王锤死仪宾父 襄垣王强夺他人妻 二十八 镇国将军赖欠民债 博野王三易其妃 二十九 正德帝游龙戏凤 代府将淫暴大同 三十 众王爷挟妓遭贬责 代王爷哄抢大同府 三十一 俊格著文上奏章 明堂二颂兴献帝 三十二 抗劳役大同兵变 息众怒保王斩将 三十三 兵饷变禄粮招致兵荒 率费修王庙天示警象 三十四 遭兵变李瑾遇难 广赈恤代王奏本 三十五 革禄米,激众怒,宗室反大明 勾鞑靼,通白莲,组建天子师 三十六 代恭王虔心修照壁 关帝君显圣惩贪虐 三十七 禄粮缺宗室乞救赡 施权谋皇亲诉阙下 三十八 饶阳王上书呈大事 嘉靖帝降旨关马市 三十九 昌化府质妻赵辐家 饶阳王泄愤毁金册 四十 怀仁王溷厕幽慈母 朱聪浸痛陈皇亲苦 四十一 众宗室大闹大同府 灵丘王兄弟斗萧墙 四十二 太平王剜心设咒 众宗亲冒领俸禄 四十三 阻丈地众将军赴阙陈情 讨禄粮怀仁王再三越关 四十四 矿盗宗室缔婚盗矿 隰川王府奏奸同宗 四十五 灵丘王扮僧申冤 乔巡按痛陈“皇灾” 四十六 宗人五才子 代府一贤媛 四十七 代宗藩争权抗旨 众宗族照常受封 四十八 风雨动荡显忠贞 文诏舍命保大同 四十九 姜总兵献城迎义军 永庆王洒血大同城 五十 晋王代王陪闯王 共送崇祯见阎王 后记 试读章节 朱元璋戎马一生争天下才登上皇帝宝座,这个宝座的好处就是享尽人间美色,食尽世上美食。享受美色的成果就是二十六个儿子、十六个女儿,可谓硕果累累,子女满堂。作为普通平民生育这么多子女,本身就是灾难,多一张口就多一张口的食用,因而他们是不敢生育这么多子女的,即使生了也养不活。然而,作为皇帝的朱元璋,打天下就是享荣华,真可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泱泱中华大地,贵为堂堂天子,真是享不尽的荣华,受不尽的富贵。 朱元璋的郭妃生了朱椿、朱桂。朱椿为皇十一子,朱桂为皇十三子。在等级森严的皇宫殿堂,朱桂继承大统的希望是渺茫了,可贵为皇子也是人生之大幸,可谓奉天承运,富贵通天。加之母亲郭氏地位虽不及马皇后,却也举足轻重。 郭氏跟随朱元璋多年,也为自己在后宫中争得了一席之位。在这深宫大殿,不是母因子贵,就是子以母为宠。在皇室后宫嫔妃之间,群芳争艳,争得恩宠才是福。皇子之间,虽同为兄弟,却也是钩心斗角,口蜜腹剑。 终日里,皇子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人间冷暖,只知挥金如土。身为皇子的朱桂,洪武七年(1374)七月十八日生,洪武十一年(1378)也即四岁时便封为毅王,一个四岁的孩子,不知什么是皇,什么是王,反正周围有一大帮人围着自己,不是主子就是千岁,自己想怎么着就怎么着,无人敢惹,为所欲为。不知不觉,十几年过去了,到了洪武二十五年(1392)三月初九,突然人们不称自己是豫王了,又叫起代王来,管他什么豫、什么代,反正是王,一样的每天有人喊“千岁、千千岁”!洪武三十一年(1398)夏,太祖瞑目归天。此前洪武二十五年九月二十五日朱桂就藩大同。 朱元璋驾崩,传位于孙子朱允坟。开始,朱桂想不管谁登基谁坐那个宝座,反正轮不上自己坐,所以谁坐都一样,自己少不了荣华富贵,少不了吆三喝四就行。 这位皇子太天真了。 建文帝登基,最宠信的侍臣:一个齐泰,一个黄子澄。 这齐泰、黄子澄是建文帝的老师,熟读中国历朝历代典籍,最害怕的就是大明像西汉那样,“吴楚七王故例,前车之辙,后车之鉴”。 偏偏这时,四川岳池教授程济,夙通术数,上书一封,言星应兵象,天象告警,荧惑守心,此征乃象北方,来年必有战祸,建文帝原本就是一个优柔寡断、疑心重重的人。他琢磨着程济的奏折,“令西北之子弟诸王,分封于东南,东南诸王子弟,分封于西北,小其地,大其城,以分其力,如此则藩王之权,不削而自削矣”。“然地大兵强,易致生乱”。“易致生乱,易致生乱”,怎么办?正当建文帝让侍讲方孝孺更定官制、筹谋削藩之际,忽接奏报,湘王柏、齐王樽、代王桂统蓄异图。建文帝分道遣使,发兵收印。湘王朱柏,自焚宫室,投火身亡。齐王樽禁锢京师。代王朱桂削爵为民,废为庶人。代王朱桂先囚禁大同,大同乃塞上高寒之地,从小娇养的他,一夜之间,从天堂到地狱,原本妻妾相拥,夏不经暑,冬不受寒,这一下成为庶人,囚禁于干冷风大的大同,只冻得浑身打颤。原来“千岁、千千岁”、前呼后拥,现在一个吏卒也敢像对猪狗一样斥责谩骂他。尽管这样,朝中的建文帝却想燕王距大同不过几日路程,燕王一旦向西用兵连通大同,那将如虎添翼。 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正是酷暑难耐之际,朝廷把代王桂、齐王樽,一行流放漳州。 P5-P6 序言 大同具有辉煌的历史,它曾是秦汉名邑、北魏首都、辽金西京、明代王城、历代军镇,中国历史上有它灿烂的篇章,历朝历代积存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大同在明初朱元璋时期是全国二十五个藩王城之一。从朱元璋十三子朱桂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三月九日被改封代王、洪武二十五年(1393)九月二十五日就藩大同起,到明末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进大同,杀第六代代王朱传焙全家止,大同作为王城从1392年至1644.年达252年之久。2008年前,仍遗留有门前照壁彩色琉璃九龙壁一座、后宫城门广智门一座和部分宫殿基址。 王府是藩王城的标志性建筑,体现了藩王城的历史文化价值。2008年大同开始古城修复活动,使代王府又以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在原环境完整地将再现于世人面前。 2010年,应好友之邀,大同聚会之后,登临修复后的城墙、城楼,参观正在修复中的王府、庙宇,一处处景观也诱发了我探索隐藏于残砖破瓦之下历史的奥秘。兴趣驱使,闲暇无事我就打开《明实录》探究起代王府往昔的故事。 按照传统观念,原以为这些王府的王爷是些儒雅正直的正人君子,他们或吟诗作对、文质彬彬,或威武庄严、衣冠楚楚,然而《明实录》记载的明王朝藩王的生活却与我们想象中的差距很大。 如代王朱桂,这是代王府的奠基人,亲自受过朱元璋教化的王子,现实中的朱桂却是一个玩世不恭、放荡不羁的纨绔子弟。他傲,傲视一切王权、规章,甚至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他霸,连自己的儿子、孙子也不放过;他戏,可谓游戏人生,有着孩童般的情趣。 在代王府,一些王爷、将军府中妻妾成群,他们还要出城外嫖宿奸污民女;原本是戒备森严的王府,可那些夫人太太,还要勾引市井无赖。 代王府自朱桂起至懿王聪沫,共有23人封王,有10王外迁。 到天顺年问,一个周长13里的大同城已经容纳不下这些王爷。加之“土木堡之变”,这些王爷深居大同城,虽有数十万大军守护,一个个却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纷纷要求朝廷准其离开大同迁往内地。这些王爷内迁后又和当地州府积怨甚多,演绎出不少荒唐事来。 嘉靖年问,和川王府奉国将军充灼、襄垣王府中尉充锹竞串通蒙古小王子人驻大同,内外勾结,发动军事叛乱,与明皇分庭抗礼。 嘉靖三年(1524),大同都御史张文锦在博野王府被叛军围攻至死。 10年后,嘉靖十三年(1534),叛卒杀死大同总兵李瑾。 隰川王府镇国将军成镳认为:“云中叛军之变”实“贪酷官吏激而成立”,反而幸灾乐祸。 有明一代,从建国之初,朱元璋就制定了许多法规制度,并编制成《皇明祖训条章》要他的子孙后代世世遵循,不得逾越。在分封制上有着严格的规定,嫡庶分明,长幼有序,并设置宗人府专门管理此类事宜,然而,宗人府记下的却是一本糊涂账。 万历年间,代藩的鼎渭、鼎莎,谁嫡谁庶?朝中大臣议来议去,王府王爷争论不休,从万历四十年(1612)一直争论到四十五年(1617),直到鼎莎在期待中去世,鼎滑才以庶长子袭封。 明王朝虽然对宗室一些败类予以严惩,有的甚至老死高墙(监狱),然而还是不断有人置之不顾、我行我素。 代王府的历史证明: 封官晋爵,培养不出尽忠尽责的藩王,只能使他们飞扬跋扈、为所欲为。赏赐禄粮、银两,使他们锦衣玉食、养尊处优,只能培养国家肌体上的寄生虫。虽有“四书”、“五经”、《皇明祖训条章》专门教授,却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约束,同样培养不出有道德、有素质的人才来。真可谓: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高第良将怯如鸡,清素寒白浊如泥。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一个王朝其兴也勃勃,其亡也忽忽,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 《明大同代王府轶事》试图打开一个探寻历史的时光隧道,让我们沿着这条历史时光的隧道,探寻代王府的传奇故事吧。 后记 《代王府轶事》,多数是阅读《明实录》的读书笔记,经过加工整理,还有一些就是流传于雁同地区的民间传说故事。该书的出版,原大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会长安大钧同志给予了热情的关怀和支持,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的宋志强同志对章节的安排、文字的删改不厌其烦地指导帮助,原大同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要子瑾提供图片资料,谨以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书中难免有不妥甚至谬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