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新诗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对翻译诗歌文体形式和思想情感的借鉴和吸纳。熊辉著的这本《翻译诗歌在中国的接受》从观念与方法、影响与建构、传播与接受、文化与政治四个角度阐述了翻译诗歌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以论文集的形式论述了诗歌社团或个人的翻译思想之于时代文学翻译的贡献,以及可能的历史和艺术局限,强调了现代诗歌翻译在新诗百年历史中的特殊地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翻译诗歌在中国的接受/中国现代诗学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熊辉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百年中国新诗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对翻译诗歌文体形式和思想情感的借鉴和吸纳。熊辉著的这本《翻译诗歌在中国的接受》从观念与方法、影响与建构、传播与接受、文化与政治四个角度阐述了翻译诗歌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以论文集的形式论述了诗歌社团或个人的翻译思想之于时代文学翻译的贡献,以及可能的历史和艺术局限,强调了现代诗歌翻译在新诗百年历史中的特殊地位。 内容推荐 学术界总有人不断谈论外国诗歌对中国诗歌的影响,并颇费功夫地列举两者在形式艺术和精神思想上的“互文性”,却忽视了翻译诗歌这个使影响得以发生的中介环节,故而其言说多似无根飘飞的浮云。熊辉著的这本《翻译诗歌在中国的接受》采用了比较文学研究的两种视一角:一是从译介学的角度去考察翻译诗歌在中国的变异和影响,从而规避了传统翻译研究的语言纠葛,将翻译诗歌研究带入文化批评的疆界;二是依据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去探讨外国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实质性影响,而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影响是通过翻译诗歌来完成的,因此有必要从译诗的角度去探究中国诗歌的外来写作资源。正是基于这样的研究思路,本书以翻译诗歌为切入点,具体研究翻译诗歌在中国的接受和影响,进而呈现出中国新诗发展历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目录 上有庙堂之高,下有江湖之远——《中国现代诗学丛书》总序 第一部分 翻译诗歌:观念与方法 翻译符号系统的特征 潜翻译:一种客观存在的翻译类型 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标准理论的演进 朝圣路上的文学姻缘:钱钟书的翻译观念 翻译诗歌的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 翻译诗歌:影响与建构 翻译诗歌与中国新诗现代性的发生 翻译诗歌与中国现代新诗的文体创新 翻译诗歌与中国新诗创作的关系 翻译诗歌与中国新诗语言的欧化 以译代作:早期中国新诗创作的特殊方式 第三部分 翻译诗歌:传播与接受 阿克梅诗派在中国的译介和接受 百年中国对兰波的译介与形象建构 乔叟在现代中国的译介 莎士比亚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在中国的翻译 五四时期鲁拜诗的译介热潮 第四部分 翻译诗歌:文化与政治 “十七年”翻译文学的解殖民化 现代翻译文学语言的半殖民性与解殖民 “文协”的抗战诗歌译介活动 历史束缚中的自我歌唱:何其芳的诗歌翻译 个人审美与时代诉求的强力结合:冰心的诗歌翻译 “共名”时代的情感诉求:邹绛的诗歌翻译 后记 丛书后记 |
随便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