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认为,《诗经》“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乌兽草木之名”。《诗经》既可以抒发情感,观察社会风俗兴衰,结交朋友,又可以劝谏政治得失;既可
《小雅·斯干》是一首祝贺西周奴隶主贵族宫室落成的歌辞,诗歌中对宫室建筑以及周围环境进行了描写,并对奴隶主贵族进行了祝愿和歌颂。其中写道:山涧中的水清澈流淌着,终南山深远而幽静。在宫室的附近遍布着茂盛的竹丛和松林。兄弟们共处一室,亲情深厚,和睦相处,相互之间没有欺诈。而“如竹苞矣,如松茂矣”两句,不仅是对宫室建筑环境的描写和赞美,又用起兴的手法,以竹子和松树暗喻了主人品格高洁,兄弟相亲相爱,家族和睦昌盛,语意双关,内涵深厚。
这是周代权臣召伯虎祝贺周宣王亲政的诗。召伯虎是周宣王的老师和辅臣,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世称“召公”。他在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周宣王的鼓励和期望,也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期望周宣王即位后能励精图治,完成中兴大业,重振先祖雄风。全诗以日、月、山、松等自然事物做了生动形象的比喻:祝愿君主的事业如同上弦月渐满,又像旭日东升,处于上升态势;又如同终南山一样不朽,江山永固。希望君主如同松柏一样健康长寿,子孙万代。松树的树龄长,生命力旺盛,因此成为长寿的象征,“寿比南山不老松”由此成为祝寿的吉祥语。松还时常与鹤为伍,组成“松鹤延年”的图案,寓意高洁清雅、长寿安康。在传统绘画、建筑装饰、玉雕、牙雕作品中,常见此类题材。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山野女子与情人相会的情景。诗中以女子娇嗔的口吻写道:山上有挺拔的青松,池里有丛生的水荭。没见到像子充一样的好男儿,偏遇见你这个小狡童(意为漂亮的小坏蛋)。诗中用繁盛的花草树木来烘托幽会的氛围,以山上高大挺拔的青松与水泽中柔弱的红草起兴,表达了她与情人相会的愉悦心情。
《诗经》中松树的文化形象在后世得以传承,并有了更为丰富的发展。松树为长寿树种,如司马迁在《史记·龟策列传》中云:“松柏为百木长,而守门闾。”松树还受封为“大夫”,成为木之尊者。泰山有“五大夫松”(秦代定爵位二十级,五大夫为第九,享大夫之尊),相传秦始皇登封泰山时,途遇大雨,避于松树之下,因其护驾有功遂封其为“五大夫”。
文人墨客们更是对松树情有独钟,将松树引入到艺术创作之中。孔子以松柏比喻君子之德,在《论语·子罕》中赞道: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庄子将松柏与尧舜并称,《庄子·德充符》载: “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
唐代诗人白居易《和松树》: “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森耸上参天,柯条百尺长。……岁暮满山雪,松色郁青苍。彼如君子心,秉操贯冰霜。……”唐代诗人李白《南轩松》: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诗人们借物抒怀,赞颂傲霜斗雪的松树,表现自己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P9-11